中医基础理论知识

中医基础理论知识

ID:42101304

大小:750.50 KB

页数:39页

时间:2019-09-08

中医基础理论知识_第1页
中医基础理论知识_第2页
中医基础理论知识_第3页
中医基础理论知识_第4页
中医基础理论知识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医基础理论知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中医基础理论知识2010年《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手册》第一册培训课件西充县中医医院:何贤中医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1、整体观念(1)定义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人与自然界息息相关、密切相联,人体受社会、生存环境影响,这种机体自身整体性思想及其内外环境的统一性,称之为整体观念。中医的整体观念贯穿与中医的生理、病理及诊治等各个方面。(2)整体观念主要内容1)人是一个有机整体a.人体结构的整体性b.人体物质的整体性c.人体物质结构和功能的整体性d.人体功能的整体性2)人与外环境之间的关系密切a.人与自然的统一性b.人与社

2、会的统一性2、辨证论治(1)辨证论治包括辨证和论治两方面,是中医察识和治疗疾病的基本法则。辨证,就是通过对四诊(望、闻、问、切)所搜集的临床资料(包括症状、体征、病史)进行分析、归纳综合,从而辨识出疾病在这一特定时间范围的原因、病位、性质及邪正关系等病理本质内容。论治,则是在辩证基础上所确定的治疗法则。(2)“症”、“病”、“证”的区别联系:1)症:指疾病过程中出现的单个的独立的具体表现,包括症状和体征。2)病:是机体发生病变时,对疾病全过程的特点及规律所作的概括。3)证:指证候,是对疾病过程中某一特定病理

3、阶段的病因、病位、病性及病势(邪正盛衰)的高度概括,反映了病变本质。“症”、“病”、“证”三者有着密切的关系:症是证的依据,证的本质即是由一组有内在联系的症状和体征反映出来的。证是病的某一特定阶段病理变化的实质,中医学尤注重对证的辨识。阴阳五行,是古代哲学思想的积淀,用传统而古朴的语言,表达了丰富的哲理和辩证法思想。(一)阴阳学说1、概念:阴阳是自然界相互关联的事物和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它是一个抽象的概念,既代表相对立的两个事物,又可代表同一事物内部所存在的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不局限某一特定事物。2、

4、阴阳的属性。最初划分阴阳的准则是向日和背日。一般说来:凡活动的、上升的、温热的、明亮的、兴奋的、亢进的、功能的--------属阳。静止的、下降的、寒冷的、晦暗的、抑制的、衰减的、物质的--------属阴。3、阴阳的基本内容。包括对立制约、互根互用、消长平衡、互相转化。4、在医学中的应用。①说明人体组织结构。上部,体表,背部,六腑,气——阳下部,体内,腹部,五脏,血——阴1、五行的属性归类事物属性的五行归类正确运用五行学说的“比类取象”,可以帮助临床诊断、解释生理现象和病理变化,指导治疗,制订具体的治疗法

5、则。2、五行的相生相克①相生:依次递相资生、助长和促进关系。木→火→土→金→水→木②相克:有序的间相克制,制约关系。木→土→水→火→金→木经络学说经络是经脉与络脉的总称。是人体运行气血,联络脏腑,沟通内外,贯通上下的通路。共有十二正经和奇经八脉,这是主要部分,另外还有十二经别,十五别络,浮络,孙络,这是次要部分。腧穴是脏腑经络气血输注于体表部位,是针灸治疗疾病的刺激点。除此以外还有经外奇穴,阿是穴。这些穴位不在经穴之列。十二正经走向:手三阴经从胸走手,(太阴在前,厥阴在中,少阴在后)上肢手三阳经从手走头,(

6、阳明在前,少阳在中,太阳在后)足三阳经从头走足,(阳明在前,少阳在中,太阳在后)下肢足三阴经从足走胸(腹)(太阴在前,厥阴在中,少阴在后)脏腑学说脏腑学说大致包括五脏、六腑、奇恒之腑的生理、病理;气血津液的生理病理及与脏腑组织的关系,着重讨论五脏六腑。五脏:心、肝、脾、肺、肾六腑:小肠、胆、胃、大肠、膀胱、三焦脏与腑构成表里关系,脏行气于腑,腑输精于脏,脏属阴,腑属阳。(一)心与小肠心的功能:主血脉,主神志,开窍于舌,其华在面,与小肠相表里。1、主血脉:指心具有推动血液在脉管内运行,以营养全身的功能。2、主

7、神志:神志指人的精神、思维、意识活动,即大脑对客观外界事物的反映。3、开窍于舌:舌的色泽变化可以反映心主血脉的功能,心的病变也可从舌上反映出来,“舌为心之苗”。4、其华在面:心的功能及气血变化可以从面部色泽有所反映。小肠的功能是泌别清浊,主化物。就是对胃下传的饮食物消化吸收,分成清和浊两部分。(一)肝与胆肝的功能:主疏泄,主藏血,主筋其华在爪,开窍于目,与胆相表里。1、主疏泄:包括调畅气机,调节情志,促进消化,调理冲任等。2、主藏血:具有贮藏血液,调节血量以及防止出血的功能。根据人体不同生理状态改变血流量。

8、3、主筋,其华在爪:全身筋膜和爪甲,有赖肝血滋养,才能强健有力,运动自如、坚韧。“爪为筋之余”。4、开窍于目。肝的病变易从目上反映出来;目能视物有赖肝气疏泄和肝血濡养。胆的功能:①贮存和排泄胆汁,“胆为中精之腑”。②主决断。指控制自己意识和动作,判断准确。脾与胃脾的功能:主运化,主统血,主肌肉四肢,开窍于口,其华在唇。1、主运化:脾具有将饮食水谷化为精微并转输至全身以营养脏腑组织的功能。2、主统血:脾能统摄血液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