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全套1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全套1

ID:42091048

大小:408.95 KB

页数:44页

时间:2019-09-07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全套1_第1页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全套1_第2页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全套1_第3页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全套1_第4页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全套1_第5页
资源描述: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全套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全套1(2018秋,最新人教部编版,配套试题)第一单元检测卷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其中卷面书写占5分)题序二三总分得分一、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35分)1.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名篇。(10分)⑴请在下列横线上填写出古诗文名句。(作進牙屮6・旬,.不得孝進)①江山如此多娇,。(毛泽东《沁园春•雪》)②阡陌交通,O(陶渊明《桃花源记》)③采菊东篱下,。[陶渊明《饮酒》(其五)]④,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⑤,隔江犹唱后庭花。(杜牧《泊秦淮》)⑥,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⑦,怜君何事到天涯!

2、(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⑧诗以言志,很多著名的诗人都借助诗歌表达自己的思想和志趣。苏轼在《水调歌头》中用“,”表达对亲人的美好祝愿。(2)默写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的后四句。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⑴〜(4)题。(9分)2017年新春,旨在“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的《中国诗词大会》风靡全国,“圈粉”无数。诗词,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全民重温那些曾经学过的古诗词,从诗词中分享美丽,感受诗词之趣,从古人的智慧和情怀中汲取营养,涵养心灵。当喧器的现代社会与传统文化有了一次次美丽的“邂逅”,中华文化基因逐渐苏醒,这次危机中

3、的熹微,则mi足珍贵。(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3分)载体()邂逅()mi()足••(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语是“”,这个词语的正确写法是“”。(2分)(3)文段中“风靡”的“靡”意思是°(2分)(4)联系后句看,第二段画线的句式不够协调,请你调整,使它与后面句子句式一致。(可以增删一两个字词)(2分)3.运用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完成(1)〜(2)题。(4分)(1)长篇小说《红岩》中的主人公是江姐,小说通过编写《挺进报》、目睹丈夫被悬首示众等情节内容,塑造了这一、的女共产党人形象。(2)“大堰河,我是吃了你的奶而长大了的/你的儿子,

4、我敬你/爱你!”出自的诗集《》,诗中的“大堰河”指的是作者的乳母。4.综合性学习。(12分)2017年6月1日,第25届“瓦尔纳之夏”国际戏剧节在保加利亚海滨城市瓦尔纳拉开帷幕。开幕式首演剧目屮国徽剧《惊魂记》惊艳亮相,受到观众热烈欢迎。为了更好地了解中国传统戏剧文化,某校开展了“戏曲•唱出中国韵味”的活动。请你积极参与。(1)请你为活动再设计两个环节。(4分)环节一名家魅力:邀请戏曲艺术家表演并举办座谈会坏节二环节三(2)依依在网上搜到一段关于中国戏曲脸谱的材料,其中存在一些问题,请你帮她修改。(4分)[A]由于脸谱是中国戏曲独有的,是不同于其他国家戏

5、剧的化妆艺术。脸谱与服装配合构成了戏曲人物的外观,再配合唱、念、做、打的表演就形成了舞台上光彩照人的艺术形象。眼睛、面部是情绪、心理的窗户,因此脸谱是观众的视觉中心,【B】对唤起观众审美美感起着不可忽视的意义。①【A】处画线句有成分残缺的问题,应将“”删去。②[B]处画线句有搭配不当的问题,应将“”改为,=(3)周末你陪奶奶在安徽戏剧院欣赏传统剧目《贵妃醉酒》。但坐在你们旁边的中年男子中途多次大声接打电话。面对这种情景,你会对他说:(4分)二、阅读(5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分别冋答问题。[一](19分)丝路“糖史”①中国人食用及制作蔗糖的历史十分悠久,其

6、发展历程同陆上丝绸之路及海上丝绸之路都有着密切的关系。②甘蔗原产热带,公元前传播、种植于印度及南洋地区。先秦时期中国南方就已开始种植及食用甘蔗,常见的食用方法为生啖或榨取“柘(zhO)浆”直接饮用。后来,人们也尝试对蔗浆粗加工,即以曝晒煎煮去掉蔗浆中的部分水分,制成浓度较高的“蔗饭血ng)”。“蔗饬”乃是一种稠厚的糖浆,若是进一步冷凝,可以固结为赤褐色的糖块,因其形色似石,味甜如蜜,得名“石蜜”。不过,这种粗制糖块水分含量大,极易溶解,不易运输。而在不产甘蔗的北方,人们要想品尝石蜜的滋味,就得依靠沿丝绸之路远道而来的外国使团和西域胡商。他们带来的“西极石

7、蜜”产于西域,因经过高超的脱水处理而呈干燥的饼块状,不但易携带,易储存,而且滋味品质都优于南方粗制的蔗饬。③公元661年,唐高宗命人从印度请来10位制糖专家,利用印度的“竹甑(zeng)法”制岀了颜色较浅亮的精沙粒糖“煞割令”。自此,天竺制糖法在中华神州落地生根,而印度的制糖技术也在新的环境、新的理念下获得富有想象力的改进与完善,为中国在世界蔗糖文化中发挥重要作用奠定了基础。④北宋时期,四川一带的匠人凭借“窖制法”,造出了一种异常细膩、净白、美味的结晶糖霜。苏轼有诗云“冰盘荐琥珀,何似糖霜美”,黄庭坚也以“我舌犹能及鼻尖”的俏皮诗句,极言糖霜的美味。⑤到

8、了南宋绍兴年间,随着甘蔗种植面积的扩大和制作技术的推广,糖霜在满足南方本地用糖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