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孟子集注PPT

朱熹孟子集注PPT

ID:42088911

大小:565.51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9-09-07

朱熹孟子集注PPT_第1页
朱熹孟子集注PPT_第2页
朱熹孟子集注PPT_第3页
朱熹孟子集注PPT_第4页
朱熹孟子集注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朱熹孟子集注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六章朱熹《孟子集注》第一节孟子及《孟子》孟子名轲,战国时邹人,生卒年月不详。尝受业于孔子之孙孔伋(jí)之门人。孟子是战国中期很大的一个学者,曾周游齐、宋、滕(téng)、梁等国,试图说服各国国君接受他的政治主张,均因其学说“迂远而阔于事情”(认为他的主张不切实情,远离实际)而不被采纳,晚年去齐回国,专心从事学术研究。《孟子》孟子继承并发展了孔子的思想,他言必道性善、政必称仁义,是儒家道统观念的重要开辟者。《孟子》一书的内容,与《论语》略同,主要是记载孟子的言行,只是各篇篇幅较长而已,是我们了解儒家思想的重要文献。其文章写得理直气壮、气势飞扬,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孟子是战国中期儒家学派最有

2、权威的人物,在封建社会中,他被推崇为仅次于孔子的第二位圣人,号称亚圣。《孟子》一书,也被列为儒家《十三经》之一,倍受推崇。但是这并不是初始的情形,孟子其人其书的尊显其实是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升格”过程的。《孟子》的研究注疏虽不如《论语》那样浩繁,却也是非常可观的,仅专著就有三百余种。其要者如下:(1)《孟子章句》十四卷。汉赵岐(qí)注。(2)《孟子注疏》十四卷。北宋孙爽疏。(3)《孟子集注》十卷。宋朱熹注。(4)《孟子正义》三十卷。清人焦循撰。   另外,中华书局于1998年6月出版《四部备要注疏丛刊》,选取了《孟子章句》、《孟子注疏》、《孟子集注》、《孟子正义》清人宋翔风的《孟子赵注补正

3、》五书汇集为上、下两册,此书为影印本,所选版本也比较好,颇便使用。第二节《孟子集注》的特点《孟子集注》是朱熹所作《四书章句集注》的一部分。1《集注》一个很明显的特点就是以天理来解释孟子关于性、命、天、心等概念。在朱熹的思想体系中,天理与人欲是两个最常提及的对立范畴。他认为,天理是人天生都有的禀赋,但私欲的遮蔽则会使天理丧失所以要“存天理,灭人欲”。《集注》中发挥此类思想的地方特别多。  有些地方显然是朱熹从天理、人欲角度对孟子思想所做的阐发,带着明显的宋代理学色彩。2“格物致知”是朱熹认识论的重要纲领格物致知是中国古代儒家思想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源于《礼记‧大学》八目——格物、致知、诚意、正

4、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所论述的『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此段。但《大学》文中只有此段提及「格物致知」,却未在其后作出任何解释,也未有任何先秦古籍使用过「格物」与「致知」这两个词汇而可供参照意涵,遂使「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成为儒学思想的难解之谜。《现代汉语词典》2005年发行的第五版将“格物致知”解释为:“推究事物的原理法则而总结为理性知识”。“格物致知”是朱熹认识论的重要纲领人既有道心与人心,天命之性与气质之性之别,那么如何才能存道心,去人心呢?朱熹提出了“格物致知”之说,即,人只有充分发挥心的思维作用,即“尽心”、广泛了解各种事物,如阅读圣

5、贤之书,才能领会深奥的“理”,通过“穷理”就能克服气质之性,回归天命之性。这就是说,人通过“尽心”、“穷理”,就能去其所蔽,尽恻隐、羞恶、辞让、是非之心,知仁义理智之性,从而达到“至善”境界。总的来看,《集注》虽然在阐释中加入了自己的许多思想但由于孟子学说是程朱之学的直接思想源头,而朱熹又能从孟子原意出发进行发挥,将自己的思想与孟子的思想融会贯通,所以并不给人以生拉硬扯,谬以千里之感。相反,由于朱熹具有哲学家的思维能力,能深刻把握孟子的用心所以《集注》会在很大程度上帮助我们更深刻地理解孟子的思想。《集注》也有不足,这主要表现在训诂方面用力不深。如《梁惠王上》:“为长者折枝”,赵岐(qí)注

6、:“折枝,案摩折手节解罢枝也”,这是对的。“枝”是“肢”的通假字,“罢枝”即“罢肢”。所谓“折枝”就是通过按摩、活动关节等动作使身体得到休息。在古代这是卑贱奉事尊长的礼节,但也是比较低贱的活儿,所以“少者耻见役,故不为耳,非不能也”。唐人陆善经不明此意,以为“折枝”乃“折草树枝”朱熹未加辨析,就直接沿袭了这个错误。《集注》中这样的地方还有一些,阅读时需要结合其他注本来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