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8课小狗包弟导学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第8课小狗包弟课程学习目标1•品味文本,把握作者的写作思路,掌握对比的表现手法。2•学习本文以小见大.叙议结合的写作方式。3•理解作者对小狗包弟的感情变化和变化的原因。4•了解作者和时代背景,领会其写作意图;学习作者敢讲真话、敢于自责的忏悔精神;培养反思时代、反省自我的意识。第一层级知识记忆与理解预学区•不看不讲材林传扇化•仕&矢受化背景知识推送解文慮包弟是巴金家的一条小狗。包弟聪明伶俐,喜欢和人类相处,而且善解人意。在成为巴金家的小狗以前,包弟已经几次易主,所以当它在巴金家里过上安稳的生活后,包弟像经历过动乱的人一样,喜欢过平稳的生活,对人表现出强烈的依恋,成为
2、巴金家中不可或缺的成员。“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包弟惨遭厄运,人也不例外,作者对于包弟留有永恒的心灵伤痛和忏悔。◎识作者1•世纪老人。巴金原名李尧棠,字芾甘,祖籍浙江嘉兴。1904年生于四川成都,2005年10月在上海逝世,享年101岁。我们可以用诗人王火的《敬寿巴老百岁》,总结巴金的一生「时光如水,巴金是金。真心真爱,深意深情。大智大悟,举重若轻。大作大家,淡泊宁静。曲奏南薰,霞焕椿庭。人歌上寿,仁者遐龄。立言立德,益世益民。n2•文坛巨匠,被誉为給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最有影响力的作家之一。1928年完成的第一部中篇小说《灭亡》,1929年在《小说月报》发表后引起
3、强烈反响。巴金一生笔耕不辍,长篇小说《家》是他的代表作,也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最卓越的作品之一。以革”结束后,巴金开始创作《随想录》。巴金首先在香港《大公报》上开辟《随想录》专栏,从1978年12月1日写下第一篇《谈人望乡》至1986年8月20写完最后一篇即第150篇《怀念胡风》,历时八年,共完成42万字。在《随想录》中,巴老真实地记录了'文革"给他和他的家人与朋友带来的身心摧残,但他并未像其他的“文革"受害者那样,简单地把一切责任都推给了"四人帮:而是对自己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做了十年的奴隶"的''奴在心者"的心态作了毫不留情的自我解剖。同时,他又对全民族在
4、“文革”浩劫中的病态思想和知识分子为自保而出卖朋友.出卖良知的行为作了思考与分析,表现了一位世纪伟人的良心与勇气。本文就是《随想录》中的名篇。知识系统化•系统条理化基础知识梳理<正字音「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①作揖()②相处(••③解剖()■④吠叫(⑤纤巧()⑥煎熬()••◎辨字形2•为下面的形近字组词。(添(tian)扇(shan)舔(tian)煽(shan)[忝k3l(shan)茸(rong)揪0询)葺(qi)愀(qiSo)缉(iD愁(chou)辑⑴)秋(qiO)3•辨析下面的几组近义词。⑴作客•做客作客:寄居在别处。“作客”强调地点的变化,说明“作客”人不是
5、本地人。做客:访问别人,自己当客人。“做客”强调身份的变化,说明做客人不是主人。辨析:①到不是特熟悉的人家,更要彬彬有礼,自然大方,不要太随意。②这次只身去俄罗斯,一切都是那样陌生,真有点他乡的寂寞。(2)接收•接受接收:侧重于行为方面,心理上不一定同意,是收受、接纳或根据法令把机构、财产等拿过来的意思,对象多是有形的东西。接受:侧重于主观方面,也就是愿意收取他人给予的东西,对事物容纳而不拒绝,对象多是无形的东西。辨析:①为贯彻落实国务院、中央军委和省政府有关通知精神,应切实做好我市2014年冬季退役士兵_安置工作。②阿拉善经济开发区全面推进教育事业的发展,让农民
6、工子女进城读书,良好的教育。4•查字典,解释下列词语。(1)叱骂:(2)胆战心惊:(3)逆来顺受:(4)绿草如茵:(5)里通外国:.(6)摇头摆尾:思维探究与创新导学区•不议不讲技能系统化•系统个性化ft点难点探究「文章开篇写一位艺术家与狗的故事,有什么意义?2•作者反映'文革啲现实,为什么要写一条小狗?3•作者送走了包弟,先是感到轻松,轻松过后反而更加沉重。为什么?4•巴金忏悔的意义是什么?5•在介绍包弟的来历和描写人与狗和谐相处时,作者突出了包弟的哪些特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6•对比手法的成功运用是本文的一大亮点,请作深入分析。7•本文风格质朴自然,读来却感人
7、至深,说说奥妙之处在哪里。方法能力化•能力具体化思维拓展应用一个“情”字贯始终—把握文章的情感线索情感线索是人物内心情感活动的过程,课文《春》以作者的思想感情的发展为线索,围绕一个“春”字,按盼春、绘春、赞春的顺序展开,从而表达了作者热爱春天、热爱生活、积极进取的情怀。《故都的秋》始终贯穿着一条情感线索——“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这不但是北国之秋突出的特点,而且是作者对北国之秋深切的感受,也是全文的感情基调。人们的情感在生活中时常会发生变化,如由厌恶到喜爱,从愉快到哀伤。这样,在创作中就可以把感情变化的脉络作为贯穿全文的线索,把一些似乎没有
8、关联的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