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步练习】《文化与经济、政治》(人教)

【同步练习】《文化与经济、政治》(人教)

ID:42087570

大小:386.15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9-07

【同步练习】《文化与经济、政治》(人教)_第1页
【同步练习】《文化与经济、政治》(人教)_第2页
【同步练习】《文化与经济、政治》(人教)_第3页
资源描述:

《【同步练习】《文化与经济、政治》(人教)》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文化与经济、政治》同步练习◆单项选择题1.“六一”儿童节本应是天真快乐、烂漫无瑕的日子,然而在某些地方,儿童节却在成人的世界里遭遇“变味”的尴尬。有些幼儿园用形形色色的方式向家长索捐,总逃不开一个“钱”字,给儿童节的“纯净天空”蒙上了一层阴影。这表明()A.文化与经济密不可分、相互影响B.必须坚决反对不良文化的影响C.“拜金主义”主导了社会的发展D.反对向儿童进行与金钱有关的教育2.“文化的水越有活力,民主的船越能顺行。”这句话说明()A.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B.优秀文化能推动政治进步C.文化是政治发展的前提和基础D.文化以经济为基础3.漫画《手机信访》体现的文化生活道理是()①精神产品

2、离不开物质产品②手机信访为公民行使监督权提供了有力保障③在时代发展进程中文化与政治不可再分④随着民主政治的发展,文化与政治日益交融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4.我国的许多成功企业,经常从儒家和道家的思想中汲取经营智慧,形成并发展了健康向上的企业文化,促进了企业的发展。这说明()A.文化给予经济以重大影响B.文化是经济、政治的反映C.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D.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5.在古代,老百姓只许穿着素色麻布粗衣,于是人们常用“布衣”和“白丁”来形容老百姓,绫罗绸缎只有贵族官员才能享用,于是贵族少爷便被叫作“纨绔子弟”;“顶戴花翎”是官老爷的别称,“黄袍加身”则

3、意味着当上皇帝。这些服装文化现象折射出()①一定文化是对一定经济、政治的反映②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相对独立性③文化有先进与落后、高尚与庸俗之分④文化是人创造的,是社会实践的产物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6.皖南菜肴讲究火功,以善于烹制山珍海味而闻名,芡大油重,朴素实惠,保持原汁原味。近年来安徽省通过弘扬“饮食文化”“小吃文化”,拉动经济增长达4.27%。这说明()A.文化生产力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突出B.文化对经济发展具有推动作用C.不同文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不同D.经济与文化已经毫无区别◆问答题7.A县,素有中国竹子第一乡之称,竹加工由来已久,竹文化源远流长。近年来,该县竹业企业和

4、农户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根据现代设计理念和技术的要求,努力将敢为人先、虚心有节、挺拔向上等竹文化精神融入竹产业。该县政府根据当地资源禀赋,加大金融支持力度,搞好基础设施建设,打造产品研发和销售平台,倡导竹文化精神,大力加强宣传推介力度,把竹产业做成了特色文化产业。目前,A县以全国2%的立竹量,创造了全国20%的竹产值。竹服饰、竹饮食、竹建筑、竹交通工具、竹娱乐品等在中国竹制品博览会、竹文化产品博览会中频频亮相。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与经济关系的有关知识,说明A县特色文化产业繁荣发展的理由。◆答案分析l选择题1.[解析]选B。向家长索捐属于“拜金主义”不良文化的体现,必须反对,B正确。A与题意不

5、符;C与事实不符,观点错误;与金钱有关的教育并不都是错误的,D观点错误。2.[解析]选B。根据材料中的“民主”一词,可以看出本题考查文化与政治的关系。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优秀文化能推动政治进步,B符合题意。3.[解析]选B。通过手机短信信访,说明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产品,也体现了文化与政治日益交融,①④正确,故答案选B项。②属政治生活范畴,不符合题意。③错误,文化与政治有着明显区别。4.[解析]选A。材料主要说的是文化对经济的反作用,A项符合要求。B项说的是文化由经济、政治决定;C项讲的是文化的地位;D项讲的是文化与政治的关系,皆不符合题意。5.[解析]选B。不同的阶级和阶层所穿的服饰不同

6、说明文化与经济、政治相联系,①入选;赋予穿不同服装的人不同的身份和称呼说明文化是人创造的,④入选。②③与材料无关。6.[解析]选A。A项符合题意,B、D两项观点错误,C项不符合题意。7.[答案] ①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A县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注入了竹文化元素,在现代设计理念和技术的助推下,使竹产业成为当地的支柱产业和特色文化产业。②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A县在经济发展的进程中,竹文化产品越来越丰富,经济的文化含量越来越高,文化的经济功能越来越强,竹文化与竹产业日益交融。③文化为经济建设提供不竭的精神动力。A县将敢为人先、虚心有节、挺拔向上等竹文化精神融入竹产业,进一步激发了文化的创造力,提

7、高了文化软实力,为当地经济建设提供了不竭的精神动力。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