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木叶精品教案

说木叶精品教案

ID:42083678

大小:51.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9-07

说木叶精品教案_第1页
说木叶精品教案_第2页
说木叶精品教案_第3页
说木叶精品教案_第4页
说木叶精品教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说木叶精品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说“木业”教学设计课程导入导语:请同学们读蓝体诗句:鸿雁于飞,肃肃其羽。《诗经•小雅•鸿雁》昔我往矣,杨柳依依。《诗经•小雅・采薇》月出皎兮,佼(jido)人僚(Iido)兮.《国风•陈风•月出》、(1)佼:同“姣”,美好。(2)僚:同“嫖”,聪慧。提问:读过之后联想到什么?(学生回答)明确:教师:诗歌引起读者丰富的想象:南飞的鸿雁引起游子的乡愁,杨柳依依诉说离别的不舍;仰望明月便有思乡怀人的情绪;羌管悠悠,总是边关的苍茫……为什么这些诗句穿越千年引起大家想通的情感呢?今天,我们走进说“木叶”一起探讨其中的奥秘?说“木叶

2、”过渡:提问1提问2提问1环节一、初读文章,归纳提要过渡:看来大家课前已经仔细阅读,对文章有了大致的了解。下血我们结合预习体会概括每段大意,理清作者思路。(学生结合预习案逐段梳理,教师多媒体展示)概括各段大意第1段:从屈原《九歌》开始,“木叶”成为诗人们笔下钟爱的形象,引出本文论题第2段:指出“木叶”就是“树叶”,古代诗歌多用木叶、落木,而极少用树叶。第3段:说明木叶、落木与树叶、落叶的不同,关键在于一个“木”字,虽然两者概念相同,但在诗歌形象上大有区别。第4段:说明“木”的第一个艺术特征。第5段:说明“木”为什么会有第

3、一个艺术特征。第6段:说明“木”的第二个艺术特征。第7段:说明“木叶”与“树叶”概念上相差无几,艺术形象上的差别几乎是一字千里。教师评价:同学们对文章段落大意的概括比较准确,对文章有了初步的了解。过渡:作者把古诗中的意象“木叶”作为论题,围绕“木叶”展开全文进行研究,那么作者研究的思路是什么呢,我们有必要划分文章的层次?提问:文章分为几部分,每部分的内容是什么?学生回答:教师评价:教师明确:(多媒体展示)理清文章层次结构第一部分:(1—3段)发现问题:在我国古代诗歌史上,“木叶”为诗人们所钟爱。而"木叶”形象的关键在一个

4、“木”字。第二部分:(4—6段)分析问题:“木叶”被诗人喜欢的原因,即“木”的两个艺术特征,以及为什么有这些特征。第三部分:(7段)总结全文,说明“木”与“树”在槪念上的差别无几,在艺术形象上的差别几乎是一字千里。过渡:读诗要求在凝练的语言中体味丰富的意蕴,在词语中挖掘不同的含义,“木”与“树”在概念上本无差别,然而诗人们如此钟爱“木叶”并且创造了许多优美的诗篇,树叶却几乎无人问津,下面我们就一起探讨诗歌领域“木”与“树”的差别,探究“木叶”的丰厚意蕴。环节二、再读文章,探究鉴赏1教师提问:作者在论述吋,引用了大量的诗句

5、。结合作者的论述,梳理“木”与“树”传递的意境有什麽不同,再读文章4,5,6段。完成表格的填写。(大致了解二者区别)树木适用场合满树^十子吹动,浓阴密密层层秋风叶落意思情味饱满疏朗艺术特征繁茂的枝叶枝叶的绿色枝干褐绿色木质的树干,落叶的因素,透着黄色、干燥的质感2.【学生活动】圈画有关诗句,查阅相关资料,小组合作研讨。组间交流共享、补充完善。体会“木”与“树”,“树叶”与“木叶”,“落木”与“落叶”的不同意味,了解其所造成的诗歌的意境差别。(提示:对文中诗句进行理解感悟目的:理解木的艺术特征,诗歌语言暗示性)(研读:“木

6、”莎青桂花繁,芙较别江木。——《月漉漉篇》李贺别江木,言芙蓉将谢,欲与江木别也。月照城头乌半飞,霜凄万木风入衣。——《琴歌》李硕城头月明星稀,乌鹊纷纷飞散;严霜寒侵树木,冷风吹透外装。月光如水倾泻在静默的城垣上,不时有乌鹊惊飞;银霜满树,木叶萧萧,寒风吹衣,好一派凄冷肃杀之气!与前两句所传达的欢快融洽之情相比,这两句则低沉压抑,这是以哀景反衬乐情,即便秋气凛然,但有酒有琴有知己就足以抵挡了!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限悲。——《登岳阳楼》陈与义登楼凭吊古人,我自己已是两鬓斑白,望着远山的古树,青苍中,隐含无限的伤悲。似乎

7、是诗人顾影自怜的喃喃自语,未老先衰头已白,为国事,为家事,为自己,为那些与自己一样国破家亡的同乡们焦虑、忧愁,吊古伤今,感怀伤时,在秋霜的季节里,更觉时世如风霜相逼,冷峭之极。那衰老的枯木、那苍凉的湖面,何尝不像自己呢?沦落天涯无尽的凄凉,国皴家亡的无限悲痛,一切尽在不言中。)过渡:首先我们分析“木”1、相关诗句:秋月照层岭,寒风扫高木。——吴均《答柳惮》2、学生理解解释:清秋时节明月朗照。皎洁的月光洒在层层叠叠的山岭之上,秋风吹过山岭,略过满山树木,给人不尽的萧瑟之感。漫山树木被秋风吹过,会有秋叶纷纷扰扰随风而落,树枝

8、逐渐稀疏。令人有秋风扫落叶之感。明确:因此文中的“木”就有落叶的因素,给人疏朗空阔、落木千山之感(暗示)。追问:“木”还有什么暗示呢?明确:“微黄、干燥”理由①“木”一(潜在的形象)木头、木料、木板理由2有诗为证:(见上)3、概括特征:小结:落木千山空阔疏朗微黄干燥教师评价:同学们能够通过梳理作者论述,理解文中诗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