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丑”及其美学意义

试论“丑”及其美学意义

ID:42083004

大小:21.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9-07

试论“丑”及其美学意义_第1页
试论“丑”及其美学意义_第2页
试论“丑”及其美学意义_第3页
试论“丑”及其美学意义_第4页
资源描述:

《试论“丑”及其美学意义》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试论“丑”及其美学意义试论“丑”及其美学意义【摘要】近代以来,作为一种美学范畴,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通过对丑的观念的发展及不同时期主耍美学家的审丑观的分析,认识“丑”存在的合理性,并深入探讨刃的美学意义。【关键词】丑;审美范畴;美学意义艺术之名向来以美著称,而且,无论古希腊静穆和谐的艺术,还是中国的古典和谐艺术,无疑都体现了艺术追求“和谐美”的重耍特征。然而,自文艺复兴之后,魔鬼、蛆虫、腐尸等,丑的意象逐渐被引入文学作品、绘画等艺术形式中,丑陋的人物在作品中也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不协调的音程也出现在音乐中,这样的例子屡见不鲜,“邑”作为一种审美范畴,产生着各

2、自不同的美学意义,受到美学家越来越多的重视。一、及其观念的发展关于“灵”的概念,古往今来众说纷纭,没有定论。西方的罗森克兰茨在《丑的美学》中说到“丑本身,是美的否定”[1],叶朗则认为同“美”、“崇高”等审美范畴一样是“情景融合的意象世界”o[2]此外,不同时代的社会文化环境也影响人们的丑感,如古典世界里不规则、不符合比例的事物被视为丑的,基督教文化传统中的魔鬼被视为丑的对象等等。对于丑,李斯特威尔则作了更为详细的解释“……丑,所引起的是一种不安甚至痛苦的感情……一种苦味的愉快,一种肯定染上了痛苦色彩的快乐。它主要是近代精神的一种产物”o[3]对于出我认为它可以

3、是刃陋的事物、思想、行为,可以是市某种的事物或不和谐的东西引起的的或厌恶的感觉,它常与美同时出现,呈现为一种相对不好感觉等等,对此我不做过多的阐释。在西方,人们对于灵的概念的不同看法,以及近代以来对于“iT能否进入艺术领域和美il关系的问题的种种讨论,使“丑”不再是被遮蔽,逐渐被挖掘出来,并最终成为一种美学范畴。我们将结合不同时代主要美学家的审丑观,来了解丑的观念的发展。在西方,伏尔泰批判古典美的艺术,并首先创作丑的范畴,认为莎士比亚笔下光彩照人的畸形人给人带來快感比理智大一千倍。他首先看到了一向被人忽略的丑的意义。莱辛认为古典和谐艺术拒绝、排斥丑,不肯表现“丑

4、”,但近代艺术主要不是美的艺术,而是真的艺术,它不以美为最高原则。所以他认为“丑可以进入诗,作为达到喜剧性和可怖性的手段”。在此,我们看到虽然他认同“丑”进入诗的艺术,这里的“丑”只是作为达到某种效果的手段。到19世纪初期,随着浪漫主义运动的兴起,美不断失去往FI的色彩,丑在不断放大,浪漫主义代表人物雨果在《〈克伦威尔〉序言》中明确提出了“美丑对立”原则,并声称“近代的诗艺……会感觉到万物中的一切并非都是合乎人情的美,感觉到丑就在美的旁边,畸形靠近着优美,粗俗藏在崇高的背后,恶与善并存,黑暗与光明与共”。[4]雨果把丑引入文学是一大发展,但他的目的是以丑来衬托美

5、,丑还是丑,它并不包含美。徳国的美学家罗森克兰茨则认为美是纯粹的它不需要衬托物,而丑则不同。他还在《丑的美学》中提到,“丑是一种轮廓鲜明的对象材料,不在美的范围以内……但乂始终决定于对美的相关性,因而也属于美学理论的范围”[5],与丑作为美的陪衬物的观点和比,罗森克兰茨的观点是美学史的一大发展。卡里尔也赞同罗森克兰茨的意见,认为为了完备起见,必须允许丑进入艺术,但这种丑只有变成理想化的东西或从属的东西才行。波德莱尔在《恶Z花》的序言中说道“把善同恶区别开来,发掘恶中之美”,提出要挖掘丑中之美、恶中之美,扩大了文学的审美范畴,导致了西方审美观念的变化。随着丑的观点

6、发展,到后现代它呈现为一种极端的“荒诞”,并不断演变。二、丑的美学意义通过对丑的观念的发展历史的清晰了解,我们可以发现丑并不是美的陪衬物或附属性的东西,也不必是被理想化了的丑,它有着其自身的发展规律,并作为一种美学范畴在艺术领域中有着其独特的美学意义。(一)“丑”扩大了美学范畴古典和谐美的艺术追求表现与再现、主观与客观、情感与理智等因素的和谐统一,它呈现“高贵的单纯,静穆的伟大”的特征,给人纯粹的美的感受。自17世纪古典主义思潮的兴起,尤其是“三一律”的原则不断成为艺术创作的标杆,约束人性,使艺术口由受到极大的限制。近代以來,丑的意象不断被发掘出来,构成对追求古

7、典和谐美的传统艺术的反叛,艺术不再单纯地表现美,带有生理上的畸形、道徳上的败坏、精神上的怪癖等特征的丑的对象,以及那些不协调的咅程、不调和的色彩等元素,也不断被引入艺术中來,这就为艺术的发展和创新带來的鲜活元素并增添了无穷魅力,扩大了审美的范畴。丑的形象在文学作品中得以彰显。无论是莎士比亚悲剧《李尔王》中的“傻子”、歌德《浮上德》中的魔鬼靡菲斯特、巴尔扎克笔下的驼背人卡西莫多,还是陀思妥耶夫斯基笔下的癫痫病人,他们无疑都是丑的,但是,这些丑的对象却散发着各口的魅力,成为耐人寻味的形象。女口:《李尔王》屮的“傻子”作为丑角走到了舞台的屮心,帮助年老昏庸的李尔王逐渐

8、认清现实,使其最终回归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