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2062052
大小:61.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9-07
《漳州市2010年中考试卷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漳州市2010年中考试卷分析2011年中考命题研讨云霄林明辉摘要:分析漳州市2010年中考试卷,探究2011年命题取向,对提高我市中考命题质量和考生评价水平做有益的探讨。关键词:中考试卷分析命题漳州市研讨一.2010年中考试卷卷面分析第一从命题程序分析1.2010年历史中考命题按照常模参照考试程序,实行标定等级和考生实际成绩相结合的评价方法,题目编制有较好的区分度,用百分位分数,除综合第31题外,其余测量每个目标的试题量一般小于4道,符合命题程序和规范。2.本卷沿袭以往的许多测试方法,注重记忆的行为和
2、测验情境,检测考生对观念、材料、现象的再认或回忆,在命题手法上有新突破。我个人认为试卷整体在“推断”的形式上有三个维度体现创新。(1)时间考时间是历史科考试的基本要求,本卷没有对知识进行机械记忆,而是进行创新。如选择第10题,1937年7月8日,中共通电全国,指出“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在此前一天的夜晚,北平爆发了A百日维新、B九一八事变、C西安事变、D卢沟桥事变,此题关键是推断“在此前一天的夜晚”即1937年7月7日,该日爆发“卢沟桥事变”,这是时间维度的突破。(2)数量所谓“数量”
3、,传统的做法是排列﹢组合。如选择第7题,按出现时间先后排列下列货币:①交子②开元通宝③半两钱④康熙通宝,选择A①②④③、B①②③④、C②③①④、D③②①④;再如选择第11题,它们都是传统题。本卷的“数量”创新体现在:对熟悉情境赋予新意,强调在新情境中综合各种因素乃至未知因素进行个体化的探索与思考。如选择第5题,《三国政权形势图》中a区所示政权的都城在A成都、B长安、C洛阳、D建业,考生第一步需要掌握三国是哪三国?然后得出a区是蜀国;第二步推断出蜀国政权的都城在成都;第三步确定答案选A成都。又如综合31
4、题,“河南馆”“中国船舶馆”“中国铁路馆”“石油馆”,使用了学生只能在互联网上接触的材料,将多种元素进行整合、改组,成为一个新的、更清晰的整体,强调考查学生的独立性、独创性。(3)领域:A领域—B领域本卷在设置推断的领域内,试图确定学生能否不拘泥所给的资料或信息的范围,正确地运用和扩展这些资料或信息。如选择第14题,420世纪80年代后,台商在福建的投资额超过100亿美元,双方贸易额超过了3400亿美元,这些成就得益于中国哪项国家方针?此题新情境中综合的各种因素乃至未知因素非常多,时间因素,地点因素,
5、贸易额因素,设问领域因素,其中,设问领域从经济领域跨越到政治领域,检查了考生的综合能力。该题答案是D.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第二从试题编写分析1.单项选择题选择1考漳州史,此题注重记忆的行为和测验情境。选择2考漳州史,地方史教材只有四幅照片,没有文字说明,设题灵活,但难度偏大,只有用排除法选择,正确的几率大。识记的命题虽然所要求的不仅仅是对知识的机械记忆,但是测验中提问的形式、精确和准确的程度,不要与原先学习这些知识时的方式相差甚远。选择3考漳州史,考查漳台文化关系,属于基础知识考查题。选择4属于基础知
6、识考查题,情境设置与测试目标联系不紧密,如果直接设问“春秋战国时期主张用‘刑罚’加强统治的学派是哪家”更简约。我们设置“情境”的本质是提供一个平台,能够让学生针对知识、技能、过程方法等进行提取、组合、尝试和判断。选择5考学生识别和使用历史图表的基本技能。选择6考《本草纲目》,是基础知识考查题,情境设置的很好,很贴近生活。值得一提的是考生参加考试时端午节已经过了,所以题设中“端午节到了”字样换成“端午时节”比较妥帖。选择7是一道识图题,散发着浓浓的历史考古气息。选择8属于基础知识考查题,但是试题在表述过
7、程中有误导史实的嫌疑。原题是“邓世昌指挥‘致远’号舰艇,撞击敌舰壮烈殉国的战役是…”,给人同归于尽的感觉,教材(北师版)P16描述的情景是邓世昌率领致远舰欲与敌舰同归于尽时被鱼雷击中而壮烈殉国的。选择9属于基础知识考查。选择10设题新颖。选择11考查学生的归纳能力,本题题干文字表述前后衔接不紧密。该题情境设置是“文艺作品能折射出时代的印迹”,非常有引导性;然而下问“下列作品反映同一历史题材的最佳选项是…”,为了跟设置的情境前后呼应,把“同一历史题材”改为“同一时代主题”更为妥当。选择12考抗美援朝英雄
8、黄继光、邱少云,属于基础知识考查。选择13属于基础知识考查,其中设问“体育项目是什么?”而答问“A羽毛球B乒乓球C排球D篮球”,显然出现病句。在球类后面加“运动”或“比赛”才是体育项目,相对于语文修业很高的考生,可能会注意到这一点。选择14设置比较值得商榷。据我了解,推动台商在大陆投资和贸易的共同信条是选项A,而设问是“得益于中国哪项国家方针”,除了文字解读有点不顺外,对中央政府提出的当前发展两岸关系“先经济后政治”的原则也值得解读。对于只有唯一正确答案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