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浙江省高考语文试卷

2007年浙江省高考语文试卷

ID:42015717

大小:72.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09-06

上传者:qwe189537
2007年浙江省高考语文试卷_第1页
2007年浙江省高考语文试卷_第2页
2007年浙江省高考语文试卷_第3页
2007年浙江省高考语文试卷_第4页
2007年浙江省高考语文试卷_第5页
资源描述:

《2007年浙江省高考语文试卷》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浙江卷)语文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两部分。第Ⅰ卷l至4页,第Ⅱ卷5至8页,共150分。考生注意: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填写在答题卡上。考生要认真核对答题卡上粘贴的条形码的“准考证号、姓名、考试科目”与考生本人准考证号、姓名是否一致。2.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第Ⅱ卷用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答案无效。3.考试结束,监考员将试题卷、答题卡一并收回。第1卷(共42分)一、(18分.每小题3分)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注音全对的一项是A孤独,荡涤(dí)人的矫饰和浮躁;孤独,诠释人的淳朴和淡泊;孤独,凝聚人的内涵和睿智;孤独.提升人的品位和境界。B利害攸关而实话实说,连遇强手而毫不怯懦,检点省(shěng)察而幡然知耻,路见不平而拔刀相助:这就是勇敢。c傅雷先生耻于蝇利蜗名之争,奋而辞职,闭门译述,翻译艺术日臻(zhēn)完美,终以卷帙浩繁的译著,享誉学界。D《古文观止》是由康熙年间两位名不见经传的选家所编,他们披沙捡金,遴选了二百多篇琅琅(lǎng)上口、百读不厌的佳作。2依次填人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面对“两会”代表、委员的依法,有的官员虽然还不能圆满答复,但都表现出虚心接受、认真反思的态度。②在5月4日结束的第三届中国国际动漫节上,杭州市有关部门与中国动画学会签订了合作,准备共同培养动漫人才,开发动漫资源。③距离同济大学校庆还有5天,世界各地的校友将启程,前往上海参加庆典,共贺母校百年华诞。A质对协议不日B质对协约翌日c质询协约翌日D质询协议不日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句是A我国不少理工科院校把大学语文排斥在必修课之外,而近年来,外国留学生报考HSK(中国汉语水平考试)的人数大幅度上升,真可谓“外来的和尚好念经”。B求学期间,他春风得意,事事顺心.没料到踏人社会后,几桩生意下来,就被骗得血本无归,于是他总是感叹遇人不淑,命途多舛。c同学们,考人大学仅仅是一个新的起点,让我们志存高远,学海无涯苦作舟,在老师们的推波助澜下,直挂云帆济沧梅!D等我赶到赛场,乒乓球赛已经结束,遇见小李,我忙打听战绩,他说:“我们几个本来就是‘马尾巴串豆腐’,碰到强手,当然是‘孔夫子搬家’了!”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我国正在实施公民旅游素质提升工程,在又一个“黄金周” 到来之际,每位游客尤其是出境游客应该意识到自己是祖国的“形象大使”。B随着科技的发展,一种新型手机已经问世,它使用了太阳能电池,具有指纹识别功能,能耗较低,有光即可充电。c北京奥运会火炬接力的主题是“和谐之旅”,它向世界表达了中国人民对内致力于构建和谐杜会,对外努力建设和平繁荣的美好世界。D根据“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数据显示看,国民阅读量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对比阅读率较高的国家可以发现,主要是从小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5下列对联,最适合祝贺老师70岁寿辰的一联是A碧桃献岁宜家受福花甲逢春获寿延年B为学有宗古稀成庆诲人无倦恩重及门c乐道安贫音容宛在因材施教手泽犹存D执掌教坛垂七十载栽培桃李满三千株6下面是学生默写的古诗文名句,其中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①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屈原《离骚》)②渐黄昏,戍角悲吟,都在空城。(姜夔《扬州慢》)B①夙兴夜寐,靡室劳矣。(《诗经·氓》)②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C①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司马迁《屈原列传》)②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李贺《李凭箜篌引))D①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膝王阁序》)②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孤烟衰草凝绿。(王安石《桂枝香》)二、(12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lO题。从乐器的角度看,声音好当然是第一位的。但关键是,怎样的琵琶声音才算好呢?这就像问上等巧克力的味道,实在是个用语言和文字难以表述的问题。不过办法总是有的,直接、正面的回答不上来,可以用间接、侧面的,最现成而著名的答案是白居易在其名篇《琵琶行》中的那句“大珠小珠落玉盘”。然而,即便是专业琵琶界,有谁真听到过珍珠落在玉盘里的声音呢?再说,就算有人真听到过,多半也会失望的,因为“珠落玉盘”所发出的压根就不是“乐音”。那么为什么一千多年来,人们不但认可而且还无数次地引用这句话呢?我想它至少说出了琵琶在发音上的三个要点:颗粒状的发音形态;弹拨乐器而具有某些打击乐器的发音效果;声音上要具备珠和玉的美学品质。我国历来把“珠”和“玉”视为“珍宝”,或者说它们是中国人“美的理想”。在大自然中,很少有接近球形正圆体的天成之物,而“珠”能接近正圆体,这恐怕是珠能引起美感的原因之一,所谓“物以稀为贵”。也正因为如此,所以越接近正圆体的珠就越珍贵,称为“走盘珠”,其可贵即在浑圆与饱满。而“玉”则致密、细腻,是一种“温润而有光泽的美石”,握在手里还有一种沉甸甸的分量感,这里“温”“润”“泽”都带有三点水,这使人联想起悦耳的“乐音”有“水灵灵”的特性。其实珠也是一种美石——珍珠贝的“结石”,它与玉都有一种光彩,这光彩粗看并不“耀眼”、“逼人”,但细察则“绚烂之极”,即所谓东方人的含蓄之美。说“在声音上要具备珠与玉的美学品质”,具体地也是笨拙地说,就是声音要具有圆润、饱满、结实、细腻、有分量、有光泽、水灵灵等性质。把一类事物的特性比附到另一类不同的事物上去,或者说把一种感官对象的性质移到另一种感官对象上去,这在修辞学上叫“通感”或“移觉”。例如,用“高”“低”和“明亮”“甘甜”来称呼和形容声音。事实上作为听觉对象的声音,并不具有空间上的高低位置以及视觉对象和味觉对象才有的明亮、甘甜的性质,之所以这样来称呼和形容,就是“通感”的原理在起作用。 用“珠落玉盘”来描述琵琶的声音,浅层是“比喻”以“拟声”,深层是“通感”以“会意”。它不但在制作上,同时也在演奏上为琵琶的基本音质作了“指归”——“珠玉之美”。这话也许反过来说更有力,在中国的民族乐器中,其发音最具珠玉之美的,是琵琶。其实,单从制作上来要求好的琵琶声音,历来也是有正面、直接而具体的标准的,那就是行话所说的:“尖”,指高音区的发音明亮;“堂”,指低音区的发音洪亮;“松”,指按弹时发音灵敏,余音强而长;“脆”,指发音清脆;“爆”,指发音坚实而有分量。但由于这五条标准由来已久,可见它们是针对“丝弦琵琶”而言的,因为“钢弦琵琶”只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40多年的事。中国传统的琵琶音乐,文曲讲究余韵,武曲注重声势。因丝弦张力小的缘故,也许在“余韵”和“声势”方面往往会感到不足,所以提出了从字面上看有点矫枉过正的五项标准,尤其是那个“尖”字,越来越难以使人认可,故已有人把它改为“亮”了。但对钢弦琵琶而言,这五条标准怕的不是做不到,而是过了头。所以能把“尖、堂、松、脆、爆”这五条标准结合“珠玉之美”这一条来综合考察,对怎样的琵琶声音才算好的理解,应该是有裨益的。7下面各项陈述中,最能说明“通感”特征的一项是A弹拨乐器而具有某些打击乐器的发音效果。B玉使人联想起悦耳的“乐音”有“水灵灵”的特性。c珠与玉的光彩,有着东方人的含蓄之美。D在中国民族乐器中,琵琶最具珠玉之美。8下面对“珠落玉盘”用来形窖琵琶声能引起美感的原因解释,不当的一项是A珠是接近球形正圆体的天成之物,玉是温润而有光泽的美石。B珠和玉的光彩粗看并不“耀眼”、“逼人”,但细察则“绚烂之极”。c人们把空间上的高低位置以及视觉对象和味觉对象转移到琵琶声上。D浅层是“比喻”以“拟声”,深层是“通感”以“会意”。9文章开头说难以正面、直接回咎什么样的瑟琶声是好的,但最后一段叉说历来有正面、直接而具体的标准,下面对此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起到先抑后扬的作用,从而强调“五字标准”的长赴。B起到以退为进的作用,从而强调“五字标准”的缺陷。c起到正反对比的作用,能够说明。五字标准”的优点。D起到前后比较的作用,能够说明“五字标准“的局限。10根据全文内容,下面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A如果从“乐音“的角度考虑,以“大珠小珠落玉盘”形容琵琶声并不合适。B浑圆之珠,温润之玉,光彩绚烂,给人以美感,成为中国人“美的理想”。C中国传统的琵琶音乐,文曲讲究余韵,武曲注重声势,故而最具珠玉之美。D与丝弦琵琶相比,钢弦琵琶发音更“尖”、更“脆”,余音更长,声势更大。三、(12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一14题。王定国①诗集叙(宋)苏轼太史公论《诗》,以为“《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以余观之,是特识变风、变雅耳,乌睹《诗》之正乎?昔先王之泽衰,然后变风发乎情,虽衰而未竭,是以犹止于礼义,以为贤于无所止者而已。若夫发于情止于忠孝者,其诗岂可同日而语哉!古今诗人众矣,而杜子美为首,岂非以其流落饥寒,终身不用,而一饭未尝忘君也欤。今定国以余故得罪,贬海上三年,一子死贬所,一子死于家,定国亦病几死。余意其怨我甚,不敢以书相闻 。而定国归至江西,以其岭外所作诗数百首寄余,皆清平丰融,蔼然有治世之音,其言与志得道行者无异。幽忧愤叹之作,盖亦有之矣,特恐死岭外,而天子之恩不及报,以忝其父祖耳。孔子曰:“不怨天,不尤人。”定国且不我怨,而肯怨天乎!余然后废卷而叹,自恨其人之浅也。又念昔日定国遇余于彭城,留十日,往返作诗几百余篇,余苦其多,畏其敏,而服其工也。一日,定国与颜复长道游泗水,登桓山,吹笛饮酒,乘月而归。余亦置酒黄楼上以待之,曰:“李太白死,世无此乐三百年矣。”今余老,不复作诗,又以病止酒,闭门不出。门外数步即大江,经月不至江上,眊眊焉真一老农夫也。而定国诗益工,饮酒不衰,所至穷山水之胜,不以厄穷衰老改其度。今而后,余之所畏服于定国者,不独其诗也。【注]①王定国:北宋文人,名巩,工诗。受苏轼“鸟台诗案”的株连,被贬岭南。②眊眊:昏乱,糊涂。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以忝其父祖耳忝:羞辱,有愧于。B自饭期人之浅也期:看待。C畏其敏畏:担忧。D饮酒不衰衰:减退。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然后变风发乎情B.定国且不我怨其闻道也亦先乎吾臣死且不避C.又以病止酒D.眊眊焉真一老农夫也梅以曲为美置杯焉则胶13以下几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王定国豁达或洒脱的一组是①虽衰而未竭,是以犹止于礼义②以其岭外所作诗数百首寄余,皆清平丰融,蔼然有治世之音③特恐死岭外,而天手之恩不及报④余苦其多,畏其敏,而服其工也⑤定国与颜复长道游泗水,登桓山,吹笛饮酒,乘月而归⑥所至翱翔徜样,穷山水之胜,不以厄穷衰老改其度A①③⑤B①②④c③④⑥D②⑤⑥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开篇引用司马迁对《国风》《小雅》的评论,指出其局限,意在肯定王定国诗作继承了《诗经》、杜诗以来一脉相承的“发于性止于忠孝”的传统。B作者在评论王定国诗歌时,称赞他的“清平丰融”之作,认为有“治世之音”;对他的“幽忧愤叹之作”则略有微词,“废卷而叹”。c本文善用对比,突出了王定国的心志气度。如他的贬谪遭际与其忠君情怀对比,“我”对他的揣测与其宽阔胸怀对比。D本文先议后叙,叙事中夹有描写,议论时饱含情感,从而避免了叙事冗沓、说理枯燥之弊;辞简义丰,文气流转,文情酣畅。第Ⅱ卷(共108分)四、(17分}15(8分)(1)把文盲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5分)①岂非以其流落饥寒,终身不用,而一饭未尝忘君也欤。(3分)②余意其怨我甚,不敢以书相闻。(2分) (2)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短句。(3分)夫明六经之指涉百家之书纵不能增益德行敦厉风俗犹为一艺得以自资父兄不可常依乡国不可常保一旦流离无人庇荫当自求诸身耳《颜氏家训·勉学》16.阅读下面三篇作品,然后回答问题。(6分)乌衣巷(唐)刘禹锡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人月圆(金)吴激①南朝千古伤心事,犹唱后庭花。旧时王谢,堂前燕子,飞向谁家?恍然一梦,仙肌胜雪,宫髻堆鸦。江州司马,青衫泪湿,同是天涯。[中吕]山坡羊·燕子(元)赵善庆来时春社,去时秋社②,年年来去搬寒热。语喃喃,忙劫劫③,春风堂上寻王谢,巷陌乌衣夕照斜。兴,多见些;亡,都尽说。[注]①北宋亡后,吴激被迫仕金。在一农宴喜上.偶遇流落为歌姬的宋朝宗室女子,遂有此作。⑦春社、秋社:古时祭祀土神一般在立春和立秋后的第五个戊日,分别称春社和秋社。③劫劫:匆忙急切的样子。(1)这三篇作品均通过的意象,表达了深沉的之感。(2分)(2)请简要赏析这三篇作品的表现手法及语言特色。(4分)17、下面摘自中学生习作的句子都有文学常识的错误,请指出并改正。(3分)(1)宋初著名词人温庭筠对词的发展有很大影响,其《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表现了一个女子的孤独刚心情。错误:改正:(2)最近读了茅盾的长篇小说《林家铺子》,我印象最深的是民族资本家吴荪甫与买办资本家赵伯韬之间的明争暗斗。错误:改正:(3)在众多外国作家中,我特别喜欢英国作家萨缪尔·贝克特,她创作的《墙上的斑点》是其第一篇意识流小说。错误:改正:五、(18分l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1题。泰山之恩蔡家园关于泰山的来历,《述异记》中有这样一段记栽:“昔,盘古之死也,头为四岳,目为日月,脂膏为江海,毛发为草木。秦汉闻俗说:盘古头为东岳,腹为中岳,左臂为南岳,右臂为北岳,足为西岳……”也就是说,泰山乃是盘古氏头部化成,因而也就成为五岳之首。自泰始皇于公元前219年登上泰山封禅以后,到了清朝的乾隆皇帝,先后有72位君王登临泰山,祈求山神赐福,以保江山永固。江武帝刘彻还留下一连串感叹:“高矣,极矣,大矣,特矣,壮矣,赫矣,骇矣,惑臭。”历代的文人墨客对于泰山更是充满了景仰。李白的“凭崖揽八极,目尽长空闲”,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小”,都是极言泰山之雄伟高大。在我的心中,泰山早已成为一个巍峨博大的文化符号,更是一个亘古而来的震撼。 今年六月的一天,我登上了泰山。也许是一种因缘,在登山的过程中,漫天大雾笼罩不散,就像那化不开的思睹,一直缠绕着我。从红门到中天门一段,薄雾在风中婷婷袅袅,若轻纱缠绕于古松脖际,如轻烟出岫于山谷岩隙,为山色平添许多妖娆。更有鹧鸪唱和,湿风润面,真是无比清爽。过了中天门,雾气突然变得沉重了,简易雨披上的积水愈来愈多。目之所及,只有路边影影幢幢的古树,只有不远处岩岩叠叠的山石.只有石壁上遒劲古朴的石刻。至于远处的山峰,则全部迷失于苍茫的雾中,我只能对着游览图上的提示,来想像它们的风采了。那雾中的楼台,因雾气轻薄得恰到好处,虚实变幻,顿生雅韵。而泰山的雾太粘稠,仿佛要遮掩一切似的,压得人几乎抬不动睫毛。那险峻无比的十八盘,在我而言只是喘气更重、流汗更多而已。记得照片上的十八盘如蛇一般蜿蜒在峭壁上,在蓝天苍山下让人望之凛然。可是现在,无论是抬头仰视还是回首来路,我看到的最多也不过十来级台阶,丝毫感觉不到它的气势。原来,失去了烘托,巨人和矮子其实也没有分别。如障的浓雾掩盖了这一切,让我只能在想像中获得慰藉。上到天街,天空下起了小雨,雾更是浓得黏手,四五步开外就看不见人影了。摸到瞻鲁台边,睁大了眼睛,自然仍然什么也看不见。徜徉在天街上,看不见四周的景物,我的思绪却如雾一般弥散开来。数千年来,泰山已经不仅仅是一座雄伟壮丽的地理学意义上的名山了。它更是成了中国文化精神的象征之一。从一路上的对联和石刻可见一斑:“人间灵应无双境,天下巍峨第一山”、“天下第一名山”、“五岳独宗”、“五岳独尊”。其实,泰山海拔不过1545来,在中国的名山大川中并不显高。它的风景确有独到之处。但也未必比得上“黄山归来不看岳”的黄山。但是,那种目空一切、惟我独尊、老子天下第一的气质却深深侵入了山中每一棵树和每一片岩石,让你无时无刻不感觉到几丝压抑、几缕轻狂。这种洋洋自夸,正暴露出一种锁闭心态。圣人说“登泰山而小天下”,与其说夸赞的是一种阔大胸怀,不如说它是坐井观天;俗话说“有眼不识泰山”,与其说推崇的是权威,不如说它流露的是一种卑怯意识。正如那浓雾封锁了眼睛,泰山文化中积淀的太多东西也锁闭了它的灵性与心智。泰山之所以最初赢得“群山之祖.五岳之宗”的尊崇,根本原因可以归结到古人求天地正中而居的地理观念;而其后人们对泰山的崇拜,则与民族的思堆模式有着根本的联系。一座泰山,象征看一个民族的文化,也象征着一个民族的命运!站在无字碑前,我请人拍了一张照片。尽管迷雾重重,画面十分模糊,但我愿意留下一个纪念。泰山上有数以千计的名碑名刻,或记封禅盛况.或抒豪情壮志,或咏奇瑰风光,惟有此碑不着一字,却给人无穷遐思。无字其实就是有字,这些字是活的精灵,镌刻在历史前行的每一个瞬间。它是深沉的,也是博大的;它是开放的,更是无边的……站在雾中的泰山上,四顾茫然,我看不清来路,更找不到去路……(本文略有删改)18从本文看,泰山文化反映了怎样的“锁闭心态”,请从两个方面加以概括。(各不超过2个字)(2分)(1)口口(2)口口19作者为什么说“在我的心中,泰山早已成为一个巍峨博大的文化符号”?请从文中找出“早已成为”的依据。(4分) 20分析文中画线部分的语言表达技巧。(5分)21联系全文,就“我看不清来路,更找不到去路”写一段赏析性的文字。(7分)六、(13分)22针对下面反方的说法,写一个反问句,把正方的话补充完整。(4分)反方:如果美是客观存在的,那么请问:诗人李白感受到的月亮之美,难道和你是一样的吗?正方:如果美不是客观存在的,那么,请问:23下面是一份虚拟的稿件处理单,请你在终审意见栏写上不予发表的理由。(不超过80字)(6分)稿件处理单题名一个平淡故事的悬念文体小说作者姓名王某职业作家通讯地址北京一审意见这篇十说虽然写得一般,但作者王莱是著名作家,对提高我刊的知名度和发行量极为有利。建议作为重点稿件刊发。责任编辑:张xxx年x月x日二审意见此稿从质量看不像著名作某王某所写,而且据了解.近两个月王某一直在美国,不可能从北京寄稿,作者不留详细地址,显然是另一个王某。不过张编辑的意见也有一定道理。是否刊发,请王主编酌定。编辑部主任:李xx×年x月x日终审意见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执行主编:王xxx年x月x日24阅读下面一则寓言,写出寓意。(3分)庄周梦见自己变成蝴蝶,感到自由自在,于是他积极修炼,终于化成了蝴蝶。蝴蝶日日为食物奔波,还要防备天敌。蝴蝶很怀念曾经是庄周的日子。七、(60分)25、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还记得你的童年吗?随着年龄的增长和思想的成熟,那些美丽的梦想、单纯的快乐似乎在一步步离我们远去。苍茫的丛林间,玛雅文化湮没了;丝绸古道上,高昌古国消逝了。人类在消逝中进步。行走在消逝中,既有“流水落花春去也”的怅惘,也有“谁道人生无再少”的旷达……读了上面这段文字,你有何感想?请以“行走在消逝中”为话题写一篇作文,可讲述你自己或身边的故事,抒发你的真情实感,也可以阐明你的思想观点。[注意]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②立意自定,角度自选,题目自拟。③除诗歌外,文体不 限。④不少于800个字。⑤不得抄袭。语文试题参考答案一、(18分.每小题3分)1.A2.D3.D4.A5.B6.C二、(12分.每小题3分)7.B8.C9.D10.C三、(12分.每小题3分)11.C12.B13.D14.B四、(17分)15(8分)(1)①难道不是因为他赫沛流离忍饥受寒,终身不被重用,却连一餐饭都不曾忘记(报效)君王吗。②我猜测他非常怨恨我,不敢写信给他。(2)夫明六经之指/涉百家之书/纵不能增益德行/敦厉风俗/犹为一艺/得以自资/父兄不可常依/乡国不可常保/一旦流离/无人庇荫/当自求诸身耳16(6分)(1)燕子兴亡(2)①刘诗今昔对照,寓情于景,含蓄深沉,体现了咏史诗的特色。②吴词剪裁唐人诗句抒亡国隐痛,温婉悲凉,凸显婉约词的正宗风韵。③赵曲以议论作结,点破兴亡,明快直露,有浓郁的散曲风味。17(3分)(1)宋初晚唐(答唐、唐朝、唐代也可)(2)林家铺子子夜(3)萨缪尔·贝克特弗吉尼亚·伍尔夫(答伍尔夫也对,伍也可写成吴,夫也可写成芙。)五,(18分)18.(2分)(1)自大(答自夸、自狂、轻狂或狭隘等均可)(2)卑怯(答自卑也可)19(4分) ①《述异记》中早有关于泰山来历的记载。⑦历代君王登临泰山封禅。@历代文人墨客对泰山充满景仰。(②答先后有72位君王登临泰山祈福也可)20(5分)①通过排比、对比、夸张的使用,突出了泰山雾气的浓重,表达了作者对浓雾笼罩泰山的遗憾之情。②通过叠字的使用,突出了雾中古树、山石的特点。21(7分)①照应前文,表现泰山之雾浓密;递进句式的运用,表达出思想探索的艰难。②既是实写,也是虚写,虚实结合,令人回味。③突出泰山文化的博大、精深,并进而对民族文化、民族命运作更深层的思考。六、(13分)22(4分)示例:埃及人赞美的金字塔,难道在中国人眼里就不美吗?23(6分)示例:质量是立刊之本,必须维护我刊的声誉。此稿质量一般,不能刊发。现在社会上存在投机取巧恶意炒作的现象,此风不可长!24(3分)、示例:没得到的总比已有的好,拥有了又怀念失去的。25.(60分)作文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