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必修一:前方公开课教案

高中语文必修一:前方公开课教案

ID:42015245

大小:46.56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09-06

高中语文必修一:前方公开课教案_第1页
高中语文必修一:前方公开课教案_第2页
高中语文必修一:前方公开课教案_第3页
高中语文必修一:前方公开课教案_第4页
高中语文必修一:前方公开课教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必修一:前方公开课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前方》教学设计说明《前方》是一篇哲理性摄影散文,由画面生发联想,作者关注的是人的精神世界,探讨的是“家”的人文内涵,人对“精神家园”的追求,充满了悲悯之情和深刻的人文关怀,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但对于高一的学生来说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同时本着新课标学习方式主动性、独立性、多样性、体验型、问题性的原则,在教学设计中作了如下处理①划出关键句,理清文章思路,整体感知文章的哲理氛围②尊重认知规律,循序渐进如讨论“人有克制不住的离家的欲望”是否和人们的乡土情结相悖,是否有悖于人之常情的时候,只要求学生找岀归结的仍然是对家的追寻:“人的悲剧性实质,还

2、不完全在于总想到达目的地却总不能到达目的地,而在于走向前方、到处流浪时,又时时刻刻地惦念着正在远去和久已不见的家、家园和家乡就如同一首歌唱到的那样:“回家的心思,总在心头”对于家的人文内涵先不做探讨学生理解了“路”、“前方”、“家”的多重含义,再进行探究,就水到渠成了③注重知识(反弹琵琶)与能力(着重训练学生联系语境理解文本的习惯与能力的训练)如“路”、“前方”、“家”都有多重含义,先让学生找出相关语句,然后理解它们在不同语境中的意义,从具象走向抽象,深入解读作者写作本文的目的,有些句子(如“无家可归”)理解的难度相当大,我则启发学生联

3、系现实生活,以形象的例了来理解文章所包孕的人生哲理和作者的悲悯情怀①情意性教育是本堂课的核心内容利用文章的人文内涵,对学生进行理想教育应为本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所以自始至终都贯穿这一主线,观察照片,关注人物心理;联系现实生活,理解主题;回答末段问题,深化理解;结合感悟,坚定对理想信念的追求②为实现以上的教学目标,在教学中注重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真正“动”起来,动口读书,交流感悟,举例争论;动手标记,做批注;动脑学习知识,思考人生让学生自主思考、自主讨论、自主得出结论,同时注重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以兵教兵教师少讲精讲,点拨引

4、导精讲学生利用已有知识难以解决的问题(摄影散文、反弹琵琶等),点拨、引导用语力求精辟、优美、富于启发性补充说明这是在新课标下上的较成功的一堂课,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方面都有切实的提高下面的教学设计,在原来教案的基础上,根据教学情况又作了改进与调整《前方》教学设计临清第一中学教学目标1、认知了解摄影散文这一新文体的特点2、能力理清文章思路,能批注重点语句,把握立意上的反弹琵琶的写法3、情感体会文中的悲悯之情和深刻的人文关怀,坚定追求理想的信念教学重点1、联系语境体味“路”“家”“远方”的含义2、体会文中的悲悯之情和深刻的人

5、文关怀教学难点1、准确把握“家”精神家园的含义2、把握立意上的反弹琵琶的写法3、学会批注,养成做批注的习惯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简介作者及摄影散文1、引导学生观察正文开始前的照片,畅谈感受与理解问题提示:这是一位印度摄影师拍摄的名叫《前方》的照片,请同学们观察一下,想想照片中的人们去哪儿?归家还是远行?从人物的表情看他在想什么?见过这样的带照片的散文吗?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表达的手段也在发展变化,过去,传媒是非常单调的,现在,人们不仅有文字印刷,还有围绕图像、声音创造出的广播、摄影、电影、电视、电脑、互联网,而且,这些传媒手段又不断融合

6、、交叉,形成新的综合的表达手段和表达样式,如广播剧、电视散文、电视电影等等摄影散文也是其中的一种由此导入新课摄影散文《前方》(板书课题前方)2、摄影散文简介摄影散文是一种新兴的文体,它是由摄影和散文构成的它兼具摄影的视觉性、对瞬间画面逼真的再现能力和散文运用语言来表达对象时的自由的特点3、作者简介先让学&介绍,然后教师补充必要的文学常识曹文轩,生于1954年,江苏盐城人,生于江苏盐城农村,并在农村生活了20年现在是北京大学教授、现当代文学博士生导师,中国现代作家、学者作品有长篇小说《山羊不吃天堂草》、《草房子》等二、文本研习(_)自读课

7、文,要求学&划岀关键语句,理清文章思路,初步感知文章内容1、教师提示:关键句指中心句、首括句、总结句等2、学生自读课文,划出关键语句及难以理解的句子,在对话栏批注感受深刻的句子3、小组内交流自读情况(二)演习文本,班内交流1、找出第一段的中心句“他们正在路上”2、从全文内容看,全文的中心句是那一句?“人有克制不住的离家的欲望”,这是文章的文眼3、这是否和人们的乡土情结相悖?这是否有悖于人之常情?试结合全文内容,谈一谈自己的理解,先进行小组内交流,然后小组代表发(1)教师精讲、点拨:本文从反面立意,说的是离家,有反弹琵琶的味道,但是这并非

8、有悖常理,作者从反面落笔,谈归结的仍然是对家的追寻:“人的悲剧性实质,还不完全在于总想到达目的地却总不能到达目的地,而在于走向前方、到处流浪时,又时时刻刻地惦念着正在远去和久已不见的家、家园和家乡就如同一首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