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及其作品》PPT课件

《老舍及其作品》PPT课件

ID:41994671

大小:2.13 MB

页数:28页

时间:2019-09-05

《老舍及其作品》PPT课件_第1页
《老舍及其作品》PPT课件_第2页
《老舍及其作品》PPT课件_第3页
《老舍及其作品》PPT课件_第4页
《老舍及其作品》PPT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老舍及其作品》PPT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老舍老舍(1899~1966)现、当代作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姓氏一拆为二)。满族,北京人。“老舍”这一笔名,是他在1926年发表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时首次使用的,是他最常用的笔名。老舍简介老舍照片老舍故居青岛故居北京故居老舍与妻子老舍家人40年代他的最主要的长篇小说是《四世同堂》。五六十年代还继续创作,最成功的作品有话剧《茶馆》和小说《正红旗下》(1961-1962年,未完成)。1966年,受文革迫害,自沉北京太平湖,时年67.主要作品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赵子曰》《二马》《猫城记》《离婚》《牛天赐传》《文博士》《骆驼祥子》《火葬》《四世同堂》《鼓书艺人》《

2、正红旗下》(未完)中篇小说:《我这一辈子》《小坡的生日》短篇小说:《月牙儿》《赶集》《樱海集》《蛤藻集》《火车集》 《贫血集》  《柳家大院》《上任》《断魂枪》《集外》剧本:《龙须沟》《茶馆》《春华秋实》《西望长安》《方珍珠》《归去来兮》老舍在中国文学史的独特地位与价值他对文化批判与民族性问题格外关注,他的作品承受着对转型期中国文化尤其是俗文化的冷静的审视,其中既有批判,又有眷恋,而这一切又是通过对北京市民日常生活全景式的风俗描写来表达的。他第一个把“乡土”中国社会现代性变革过程中小市民阶层的命运、思想与心理通过文学表现出来并获得了巨大成功。老舍对文学的贡献:老舍的作品在

3、中国现代小说艺术发展中有十分突出的地位,与茅盾、巴金的长篇创作一起,构成了现代小说艺术的三大高峰。在于其独特的文体风格。他的作品的“北京味”、幽默风,以及以北京话为基础的俗白、凝炼、纯净的语言,在现代作家中独具一格。老舍是“京味小说”的源头一、文化批判视野中的“市民世界”和二三十年代主流文学通常对现实社会作阶级剖析的方法不同,老舍始终用“文化”来分割人的世界,他关注特定“文化”背景下的“人”的命运,以及在“文化”制约中的世态人情、作为“城”的生活方式与精神因素的“文化”的蜕变。老舍在文化批判视野中所展开的市民世界的图卷是富有独创性的,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反思以及对国民性的探讨

4、也是独特的,在他的那些最优秀的作品中,还格外注重为现代文明病探索病源。老舍笔下的市民形象他们虽然是城里人,但仍是“乡土”中国的子民,身上负载着沉重的封建宗法思想的包袱,他们的人生态度与生活方式都是很“旧派“的,很保守、很闭塞。老舍常常通过戏剧性的夸张,揭示这些人物的精神病态,从而实践他对北京文化乃至传统文化中消极落后方面的批判。举例分析:老马、张大哥、祁老太爷、祁瑞宣等。老派市民是老舍嘲讽的一种新潮而又浅薄的角色。老舍与许多同时代的作家不同,在批判传统文明落后的同时,对外来的西方资本主义文明持非常谨慎的以致排拒的态度。举例分析:蓝小山、丁约翰、张天真、祁瑞丰、冠招娣等。值

5、得注意的是,在一些表现底层市民命运的作品里也贯穿这批判、排拒资本主义文明的主题。举例《月牙儿》。新派市民理想市民老舍带着比较传统的道德观去构思他的理想市民性格:侠客+实干家。这些小说大都以“理想市民”的侠义行动为善良的平民百姓锄奸,从而获得“大团圆式的喜剧结局。显示了老舍的天真、真诚,也暴露了老舍思想的平庸面。举例:赵景纯、李子荣、丁二爷二、《骆驼祥子》: 对城市文明病与人性关系的探讨在老舍的笔下除了老派、新派与理想市民几种形象系列,还有一种属于城市底层的贫民形象系列,在老舍的市民世界中占有显著的位置。《骆驼祥子》就是写城市贫民悲剧命运的代表作,这部小说在老舍全部创作中是

6、一座高峰。老舍创作《骆驼祥子》时摄于青岛《骆驼祥子》《骆驼祥子》的主题1.社会批判,社会悲剧。祥子的悲剧人生受动荡的社会背景和当时城市发展的影响,使祥子的悲剧有了社会批判的内涵。2.传统文明与落后的国民性的批判,性格悲剧祥子本身有许多缺陷,他不合群,别扭,自私,死命要赚钱,他自身的弱点导致了他的孤独,脆弱,在生活的重重压迫下不断沦丧,最终堕落深渊,真正成了“个人主义的没落鬼”。3.城市文明病与人性冲突,道德批判。老舍说他写《骆驼祥子》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由车夫的内心状态观察地狱是什么样子”。道德沦丧,金钱所腐蚀下的畸形的人伦关系对祥子是致命的一击。如虎妞的变态情欲,二强子逼

7、迫女儿卖淫的变态行为。小说通过祥子内心的感觉写丑恶的环境对城市的扭曲,揭示文明失范如何引发“人心所藏的污浊与兽性”,反映老舍对人的道德的审视。三、老舍作品的“京味”与幽默(一)老舍是“京味”小说的源头。什么是“京味”?1、取材充分表现北京地域文化特色2、对北京社会文化心理结构的揭示3、创造性运用北京市民俗白浅易的口语4、带有北京市民文化烙印的幽默和趣味(教材194-196)(二)老舍小说艺术风格1、北京的风俗文化、市民形象、人生步履与作者的主观情愫水乳交融,三位一体,调配出老舍小说特有的“北京味儿”。2、以通俗化得幽默为重要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