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作品导读ppt课件

老舍作品导读ppt课件

ID:19505549

大小:569.50 KB

页数:23页

时间:2018-10-02

老舍作品导读ppt课件_第1页
老舍作品导读ppt课件_第2页
老舍作品导读ppt课件_第3页
老舍作品导读ppt课件_第4页
老舍作品导读ppt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老舍作品导读ppt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著导读之老舍作品导读老舍生平老舍(1899年——1966年)北京满族正红旗人。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笔名老舍。老舍的创作轨迹老舍是一位多产作家,一生共创作了一千多部(篇)作品,特别在长篇小说艺术上取得了巨大成功。老舍与茅盾、巴金一起,并称”现代长篇小说的三大高峰”。老舍小说全景式地描写了北京的市民生活和风俗,又被看作是”京味小说”的源头,成为了北京文化的一个象征。1926-1929年:英国期间对”国民的劣根性”的探索,初步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老张的哲学》写中国的政治腐败,《赵子曰》写一位阿Q式的北京新式大学生,《二马》写”老马”马则仁、”小马”马

2、威父子两代在伦敦经商和求学的故事。老舍早期作品1931-1932年:回国初的新尝试,均遭失败。《小坡的生日》写新加坡华侨儿童小坡的生活,是一部带有童话色彩的小说。而《猫城记》则是一部具有政治色彩的寓言式作品。老舍与京味小说的关系从老舍的创作经历可以看到,他最有特色和艺术成就的作品都与北京这座城市有关。老舍是“京味小说”的源头,是北京文化孕育了老舍的创作,而老舍笔下的市民世界又最能体现北京文化的人文景观,甚至成为一种文化史象征,一说到北京文化,就不能不联想到老舍的文学世界。老舍与京派小说的相近之处老舍和京派作家都格外重视为现代文明探索病源,习惯于用文化来分割不同

3、阶层的人,作者在批判的同时,又试图以“道德审视”的角度对现代文明病的病源进行了探讨。老舍和京派作家描写的都是特定文化背景下的人的命运和在文化制约中的世态人情。老舍与京派小说的不同之处老舍走的是"俗文化"的路子,正因为老舍的"俗",由于他作品的"北京味儿"、幽默风,以及以北京话为基础的语言,使他远离当时的"新文艺腔",在现代作家中独具一格,成为了把"乡土中国"社会变革过程中的小市民阶层的命运、思想、心理用文学形式表现出来并取得巨大成功的第一人。老舍笔下的市民形象系列“老派市民”形象系列:老马(《二马》),张大哥(《离婚》),牛老四(《牛天赐传》),祁老太爷、祁天佑

4、、祁瑞宣(《四世同堂》)等。“新派市民”形象系列:主要有张天真(《离婚》),兰小山、丁约翰、祁瑞丰、冠招娣(《四世同堂》)等。“正派市民”(理想市民)形象系列:主要有赵四(《老张的哲学》),赵景纯(《赵子曰》),李子荣(《二马》),丁二爷(《离婚》)等。“城市贫民”形象系列:洋车夫祥子、老马、妓女小福子(《骆驼祥子》),老巡警(《我这一辈子》),拳师沙子龙(《断魂枪》),洋车夫小崔、剃头匠孙七(《四世同堂》),艺人方宝庆(《鼓书艺人》)等。人物形象内涵所谓人物形象内涵,是指作者描写这些人物的用意。老舍笔下的正派市民形象,其内涵则在于他们寄托着老舍的一种理想。是老

5、舍在描绘城市资本主义化过程中所产生的文化变迁与分裂的图景时,在对老派市民和新派市民都失望之后,仍然不放弃对理想的追求的结果,他希望这些”侠客兼实干家”的正派市民能为社会锄害,从而既使他的作品能有一个”大团圆”的结局。贫民形象的内涵,一方面贯穿着作者批判和排斥西方文明,甚至包括”五四”以来时兴的西方资产阶级个性解放思潮的主题,另一方面更是从城市文明病与人性的关系这一角度,体现了作者对二三十年代中国城市社会的认识,对下层劳动人民的关注和同情。老舍的创作视点 文化对人性与人伦关系的影响与二三十年代主流文学通常采用的对现实社会进行阶级分析的方法不同,他关注的始终是文化对

6、于人性以及人伦关系的影响。对老舍来说,市民社会中阶级的划分或者上流下层的划分都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文化”对于人性以及人伦关系的影响,这就是老舍的基本的创作视点。老舍在批判传统文明时所表现出来的失落感与对”新潮”愤激之情交织的复杂感情。《骆驼祥子》通过祥子这样一个纯朴的农民与现代城市文明相对立所产生的道德堕落与心灵腐蚀的故事,对于病态城市文明与人性关系的探讨。老舍小说语言的特点老舍小说语言的诗意“在俗白中追求讲究、精致的美”老舍小说细节描写的韵味①这是北京市民风俗文化中所呈现的寻常世相、风俗画卷,体现了作家描写北京市民庸常人生时对北京文化心理结构的揭示。②作家

7、观察之细,体察之深,描写之精致传神,体现出作家运用精辟的京味口语,描写寻常的北京市井生活,言简意切,具有浓郁的地域文化韵味和极高的民俗学的价值。《正红旗下》与旗人文化解读新文学中老舍是最早深入满族市民衰败故事这一题材的作家。老舍在涉足这一他所熟悉题材时的游移。《正红旗下》写于1961至1962年。是一次集中而深入的旗人文化省察。老舍笔下的理想旗人老舍笔下的旗人即使落魄潦倒也要保持尊严。老舍以久贮心底的激情赞美福海(《正红旗下》),赞美常四爷(《茶馆》),赞美那些具体推进历史转折、使艰难历程轻松化、将人生无痕地汇入时代的一代旗人。《正红旗下》的认识价值记述清末北京

8、旗人家庭文化的最具民俗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