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全国百强校】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必修三情景式名句检》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必修三情景式名句检测1.《师说》中以为子择师和自己不从师作对比,韩愈直接点明自己的态度,认为这样做最终导致的结果是:“,O”2.《登高》中作者运用远近结合、动静结合、视听结合手法写峡江苍凉壮阔景色的两句是,03.杜甫的《登高》一诗中的名句“,”,今常用来表达旧事物终将衰落,历史长河仍将向前之意。4.《琵琶行》中运用侧面烘托的方法描写琵琶女技艺高超,美丽出众的诗句是“,05.李白的《蜀道难》中,作者夸张地形容蜀道之高就连“黄鹤”“猿猱”都无可奈何的诗句是“,”06.杜甫《登高》中集中表现了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的句子是“,7.人们常说,活到老,学到
2、老。荀子《劝学》篇中的“”印证了这句俗语。&李白在《蜀道难》中,描写急流奔涌、瀑布飞泻、发出了巨大响声的诗句是:a”,o9.古诗文中常常有以酒为媒介抒发情感的名句,如白居易《琵琶行》“,”,表现出被贬而沦落天涯的孤独与无助的苦闷。10.李商隐的《锦瑟》一诗中,借用庄子和杜宇的典故,表露出自己远大抱负不能实现而徒留一份伤感的诗句是“,11.杜甫的《登高》中用落叶和江水抒发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伤的句子是a”•9O12.杜甫一生失意,常陷入病痛孤独之境,《登高》一诗对此有肓接描述的诗句是:,013.《琵琶行》中通过写琵琶女牛活的不幸,结合诗人自己
3、在宦途所受到的打击唱出了“,”的心声。14.杜甫《登高》一出,后人评之为“杜集七言律诗第一”,甚至称其为“旷世之作”,其中颔联“,”遂成为千古佳句。15.积累是语文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荀子在《劝学》中以水流•与江海的关系表明积累重要性的句子是:“,”016.李白《蜀道难》中化用左思《蜀都赋》里的句子写剑阁两山如门,形势险要的名句是“,o”17.《登高》道出郁积诗人心中的自身之苦和国运之恨,无限悲凉难以排遣的句子是:a”,o9.韩愈《师说》中表述师牛关系的句子“,.”与荀子在《劝学》中“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的观点是一致的。9.白居易的《琵琶
4、行》中以杜鹃子规•表达悲切之意的诗句是:10.荀子在《劝学》中用行路来形象地论述积累的重要性的两句是,O11.杜甫在《登高》一诗中用,,两句概括了他长年漂泊,老病孤愁得的生活状况。12.白居易《琵琶行》中“,"既交代了秋天的背景,又蕴含了离别的伤感。13.韩愈《师说》中认为老师的职能是:“,J14.杜甫《登高》中用“,"形象地反映了其生活的窘迫和仕途的坎坷。25•杜甫《登高》中“,”两句从空间、时间两方面着笔,抒发自己久客悲秋,孤苦多病的感情。杜甫《登高》・26.白居易《琵琶行》中“,"两句描写诗人被贬官之后居住环境的恶劣。白居易《琵琶行》・
5、27.今人常用杜甫《登高》中表达旧事物终将衰落,历史长河将向前之意的两句是,O28.白居易的《琵琶行》中“?”借动物鸣叫之声烘托出了诗人被贬此地后居住环境的恶劣。29.韩愈的《师说》中上大夫之族耻学于师的原因是“,o(30)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写出了剑阁地势险要,易守难攻的特点的句子是31.强调君子并非有何差异,只是善于借助外力的句子是:32.木文以为子择师和自己不从师作对比,韩愈肓接点明自己的态度,认为这样做,最终导致的结果是:,033.贾谊在《过秦论》中曾指出秦始皇北筑长城、击退匈奴发挥了重要的威慑作用:,035.《蜀道难》中描写蜀道
6、附近水石相激、山谷轰鸣场景的诗句是:36.《登高》中用落叶和江水抒发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伤的句子是37.白居易《琵琶行》中交代送别的时间、地点、季节的句子是,040.荀子在《劝学》中从反面论证积累的重要性的句子是:,41.韩愈《师说》中“,”的观点与《荀子•劝学篇》指出的“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是相近的。42.杜甫《登高》中由高到低,写诗人所见所闻,渲染秋江景物特点的两句是43.白居易《琵琶行》中,在琵琶声低沉徘徊,近似停顿之后,猛然爆发出一阵雄壮铿锵、激越昂扬的强音,将全曲推向高潮的句子是:44.《劝学》中强调空想不如学习的两句:,o4
7、5.杜鹃,是我国古诗词中最常见的意象之一。因其啼声甚哀,往往用来传达一种凄凉之情或思念之意。《蜀道难》中有这样一句“”《琵琶行》中有这样一句“”,《锦瑟》也有一句提到杜鹃“”046.古诗文中有许多今昔对比而感慨横生的名句,如李煜《虞美人》“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o表达了物是人非的感慨;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o”借历史人物的英雄壮举来寄寓自己的壮志难酬。47.贾谊在《过秦论》中曾指出秦始皇北筑长城、击退匈奴发挥了重要的威慑作用:,o贾谊《过秦论》・49.《蜀道难》中描写蜀道附近水石相激、山谷轰鸣场景的诗句是:,o李白《蜀
8、道难》.50.在《蜀道难》一诗中,李白表示自古以来蜀、秦之间就没有沟通来往的原因是“,o”,进一步写出了两地之间被高山峻岭所阻的情状。51.杜甫《登高》中“,o”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