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1983149
大小:98.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09-05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必备内容》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教育知识与能力(背诵)整理第一章一、教冇的木质属性教育是i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它具有以下四个方而的特点:1.教育是人类多特有的一种有意识的社会活动,是个体在社会的生存需要。2.教育是冇意识、有冃的、自觉地传递社会经验的活动。3•教冇是以人的培养为肓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4.在教育这种培养人的活动中,存在着教育者、受教育者及教育影响三种耍素Z间的矛盾。二、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1.教育具有继承性。在同样的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发展的水平的国家,会有不同特色的教育;不同名族的教育会表现出不同的传统和特点。2•教冇要受到其他社
2、会意识形态的彩响。(主要表现为政治思想、道徳观念、哲学思想等),受这些意识形态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教育观点和教育内容上。3.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教育可能超前于-•定的政治发展水平,也有可能落后于一定的政治经济发展水平。三、20实际以后的教育新特点1・教冇的终身化2.教冇的全民化3.教冇的民主化4.教冇技术的现代化5.教冇的多元化四、人的发展人的身心发展是指作为复杂整体的个体在从牛命开始到半命结束的全部人牛过程中,不断发工变化的过程,特别是个体的身心特点向积极的发面变化的过程。人的身心发展包括两个发而:一是生理的发展。二是心里的发展。五、人的身心发展规律1.顺序性。2.阶段
3、性。3.不平衡性。4.互补性。5.个别差异性。六、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起主导作用(1)学校教育是有冃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人的活动,它规定着人的发展。(2)学校教育是通过受过专门训练的教师來进行的,相对而言效果较好。(3)学校教育能有效的控制和协调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七、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1)学校教育按照社会对个体的基础要求对个体发展的方向与方而做岀社会性规范。(2)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3)学校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冇即时和延时的价值。(4)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八、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指按照人的发展的社会发
4、展的需要,以全而提高全体学生的基础素质为根本冃的,以尊重学生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木FI的的教育。(1)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木宗旨(2)索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而发展的教育(4)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5)素质教育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第二章一、学科中心论的主耍观点学科中心课程理论主张:学校教育的目的在于把人类千百年來积累下來的文化科学知识传递给下一代,而这些文化科学知识的精华就包括在学校设置的哥们学科里。教师的任务是把各们学科的知识交给学生,学生的任务是掌握预先为他们准备好各门
5、学科的知识。学校课程应以学科的分类为革础,以学科教学为核心,以掌握学科的棊础知识、基础规律和相应的技能为1=1标。二、制约课程开发的因素学生、社会及学科特征是制约学校课程的三大因素。1、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能力基础及其可接受性2、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和文化发展水平对课程开发的影响3、学科特征影响课程的编制三、课程内容的三种文本表现形式(1)课程计划课程计划是课程设置的整体规划,它对学校的教学、生产劳动、课外活动等做出全而安排,具体规定学校应设置的学科、学科开设的顺序及课时分配,并对学期、学年、假期进行划分。(2)课程标准课程标准是课程计划的具体化,是课程计划中每门学科以纲要的形式编
6、定的、冇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也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价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它规定了学科的教学目的和任务,知识的范围、深度和结构,教学进度以及有关教学法的基础要求。(3)教材教材是教师和学牛据以进行教学活动的材料,包括教学书、讲义、讲授提纲、参考书、活动指导书以及各种视听材料。其中,教科帖和讲义是教材的主题部分,故人们常把教科帖与讲义简称为教材。中小学教科书编写的棊木原则(1)按照不同学科的特点,体现科学性与思想性;(2)强调内容的基础性。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注意贴近社会牛活,并适当渗透先进的科学思想,为学牛今后学习新知识奠定基础。(3)在
7、保证科学性的前提下,教材述耍考虑到我国社会发展现实水平和教育现状,必须注意到基本教材对大多数学生和大多数学校的实用性。(4)合理体现各科知识的逻辑顺序和受教冇者学习的心理顺序。(5)兼顾同一年级各门学科内容Z间的关系和同一学科各年级教材Z间的衔接。影响课程开发的主要因素1、一定历史时期社会发展的要求及提供的可能2、一定时代人类文化及科学技术发展水平3、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能力基础及其可接受性新课程改革的具体H标1、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2、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3、密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