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基础作业

中国文学基础作业

ID:41982899

大小:43.17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9-05

中国文学基础作业_第1页
中国文学基础作业_第2页
中国文学基础作业_第3页
中国文学基础作业_第4页
中国文学基础作业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文学基础作业》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中国文学基础作业题一、案例分析:联系作品分析《呐喊》、《彷徨》的现实主义成就。答:鲁迅的《呐喊》《彷徨》,是我国现代小说史上第一个高峰。这两个小说集,既有共同的特点,也有互异之处。从它们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判断,前者高于后者。但事物是复杂的,如果从作品某些方面所体现的思想深度和艺术的圆热程度而言,则《彷徨》较之《呐喊》又有新的发展。鲁迅是一位最善于发掘和揭示灵魂的艺术大师。以塑造典型形象,显示灵魂之深和提岀重大社会问题见长,是《呐喊》也是《彷德》的特色。《呐喊》和《彷徨》的现实主义成就主要表现在:①对旧世界的决绝态

2、度和彻底否定。《呐喊》和《彷徨》的现实主义具有很强的革命批判性,它通过对现实生活的具体描述,深刻地揭露了封建制度、封建思想的反动本质。②对下层劳动群众的深挚热情和真诚关怀。鲁迅对劳动群众不仅是“哀其不幸”,更重要更根本的是“怒其不争”O他怀着极其沉痛的心情,描写下层群众根源于封建主义统治和小生产者的生产及生活方式的精神痛苦。③新世界曙光的照耀。《呐喊》和《彷徨》萌生、滋长在新时代的土壤里,受到了“五四”新思潮的激荡。鲁迅热情地称赞“十月革命”是新世纪的曙光。二、名词解释:1•新感觉派:中国新感觉派是20世纪30

3、年代在日本新感觉派和法国都市主义文学影响下发展起来的文学流派,又被称为“都市主义小说”,它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现实主义小说的流派,该流派运用印象主义、直觉主义、心理剖析和蒙太奇等现代主义技法,来表现快节奏的都市生活,追捕新奇的感觉和惊异的体验,开掘人物的潜意识,代表作家有刘呐鸥、穆时英、施蛰存(具代表性的三个)、叶灵凤、徐霞村、杜衡等人。2•文学研究会:文学研究会1921年1月,于北京成立,是新文学运动中成立最早、影响和贡献最大的文学社团之一。代表人物:周作人、郑振铎、茅盾(沈雁冰)、王统照、许地山、叶绍钧(叶

4、圣陶)、朱自清、冰心、庐隐、俞平伯、丰子恺等。《小说月报》为代用会刊,还编印了《文学旬刊》及《诗》、《戏剧》月刊等刊物。宗旨:“研究介绍世界文学,整理中国旧文学,创造新文学”。信仰:“相信文学是一种工作,而且又是于人生很切要的一种工作。"注重文学的社会功利性。以倡导“为人生”的现实主义文学为其主要倾向;文学研究会倡导和创作了反映各种社会问题的“问题小说”、“问题剧”和反映现实人生的“乡土文学”盛极一时;文学研究会注重翻译,以俄、法及北欧的现实主义名著居多。影响:它承接了文学革命的现实主义传统,使之发展为在中国现

5、代文学史上处于主流地位的文学思潮。3.《临川四梦》:又称《玉茗堂四梦》。临川文学的经典名作,指明代剧作家汤显祖的《牡丹亭》《紫钗记》《邯郸记》《南柯记》四剧的合称。前两个是儿女风情戏,后两个是社会风情剧。因为汤显祖为江西临川人,而且“四剧”皆有梦境,故称“临川四梦”。四部作品以《牡丹亭》的成就最高,影响最大。3.江西诗派:江西诗派是宋代影响最大的一个诗歌流派,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个有正式名称的诗文派别。江西诗派有一祖三宗之说,一祖为杜甫,三宗是黄庭坚、陈师道和陈与义。本诗派得名于吕本中的《江西诗社宗派图》。领袖是

6、黄庭坚,其它主要人物有:陈师道、陈与义、韩驹等。江西诗派的特色为:①一是诗派为观念性的社集;②二是以风格和师承为判断的根据,非地域之划分,入诗派的并非都是江西人;③江西诗派是元佑学术的一部分,是作为“绍述”政治的对立物而发展起来的,其盛衰与政局有密切的联系。4.民众戏剧社:①民众戏剧社是新文学初期重要的戏剧社团,1921年成立创办了专门性戏剧杂志《戏剧》;②主要成员有汪仲贤、沈雁冰、郑振铎、陈大悲等;③提倡“写实的社会剧”和“爱美剧”o三、简答题:1•阐述文学革命的内容和意义答:文学革命开始于1917年。它是晚

7、清文学改良运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发展,是适应以思想革命为主要内容的新文化运动而发生的。是新文化运动的一个组成部分,对封建思想的批判必然地转向对封建主义文学的攻击,反对文言,提倡白话,反对旧文学,是提倡新文学的一场文学革命运动。在中国文学史上竖起一个鲜明的界碑,标示着古典文学的结束,现代文学的起始。它的主要内容有:高扬科学与民主的旗帜,引进西方的个性解放思想,自由平等学说,社会进化论等资产阶级文化思潮,抨击以“孔教”为代表的传统伦理道德,批判专制制度与文化,反对外来侵略与殖民主义,主张民族的独立解放。五四新文化运

8、动开端的标志:《新青年》。1915年9月创刊于上海(第一卷名《青年杂志》,第二卷改名《新青年》,1917年随主编陈独秀迁到北京)。1915年9月—1919年五四运动,为新文化运动初期。主要是反对中国传统文化,引进西方的现代文化思潮。宽泛意义上的思想启蒙运动。从五四开始,反帝与政治的需求上升,加上马克思主义和十月革命的影响传入,这场思想启蒙运动逐渐转变为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文化运动。《新青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