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1982561
大小:56.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9-05
《中国教育史复习试题及答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一、填空(每题1分,共30分)1、氏族公社时期的教冇活动有:(()、().2、“六艺”是指:()、()、(3、晏阳初的“四人教冇”是指:(().4、《中廂》把学习过程分为:()、(5、北宋“理学三先生”是指:(6、西周小学学程是:()7、宋元的书院有:()、(()、().)、()、()、)、()、()、().)、()、()、)、()、()、().)、()、().)、()、()、得分阅卷人二、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1、冇教无类:2、壬寅学制:3、壬了癸£学制:4、洋务学堂:5、东林书院:得分阅卷人简答题(每题4分,共
2、20分)1、试述1922年新学制的特点?2、如何评价“性相近、习相远”3、试述科举制度与学校教育Z关系?4、试述私学的历史特点?5.试述“中体酋用”的历史作用及其局限性?得分阅卷人四、论述题(每题10分,共30分)1、试述蔡元培“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2、试述孔了对中国教育的贡献?3、试述陶行知的牛.活教育理论及具价值。中国教育史试题答案111一、填空(每题2分,共18分)1.生产劳动教育、生活习俗、原始宗教、原始艺术、体格军事训练2.礼、乐、射、御、书、数3.文艺教育、牛计教育、卫牛教育、公民教育4.学、问、思、辩、行5
3、.胡暧、孙复、石介6.7年7.白鹿洞书院、岳麓书院、应天府书院、嵩阳书院、石鼓书院、茅山书院二、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1、有教无类:不分贵贱贫富和种族,人人都可以入学受教育。2、壬寅学制: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以中央政府名义制定的全国性学制系统,具体规定了各级各类学堂的性质、培养冃标、入学条件、在学年限、课程设置和相互衔接关系。3、壬子癸丑学制:又称1912-1913年学制,特点是:a、缩短了学制年限。b、女了厚冇与男子平等的法定教育权。c、取消对保人的制度。d、规定一学年度为三个学期。4、洋务学堂:是洋务运动的重要组成
4、部分,其FI的在于培养洋务活动所盂要的翻译、外交、工程、技术、水陆军事等多方而的专门人才,教学内容以所谓的“西文”与"西艺”为主。5、东林卩院:明朝江南无锡城东南,原为北宋理学家杨时讲学Z所,后即在该地建书院,乂称龟山书院。是当时重要的文化艺术中心,它形成一套完备的将会制度。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⑴根据学龄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划分教冇阶段。⑵初等教育阶段趋于合理、更加务实。⑶中等教育阶段是改制的核心,是新学制中的精粹。⑷新学制增强了职业教育,其最明显的特点就是兼顾了升学与就业。⑸在师范教育方面,种类得以增多,
5、程度相应提高,而且设置灵活。⑹在高等教冇阶段,缩短了高等教冇年限,取消了人学预科,使人学不再担任普通教冇的任务,有利于大学进行专业教育和科学研究。⑺注重天才教育,注重特重教育。2、强调重视教育,这是孔丘教育思想有进步意义的一方面,至于他把人性分成等级,并断言有不移的上智和下愚,这是不科学的,是他人性论的一个缺憾。3、科举制度是通过分科考试,然后选拔人才的制度,学校教育制度是培养人才的制度。科举制度的产生刺激了人们学习的积极性,促进了学校教育的发展。学校教育是科举制度的基础,科技制度是学校教育发展的指挥棒。4、⑴社会阶级阜础
6、是以新兴地主阶级为首的口由民主反奴隶主贵族统治阶级联盟⑵私学是政教分设。⑶私学的入学是以自由受教为原则。⑷私学是学术繁荣,冇家争鸣的摇篮。⑸私学的教学内容与大变革时期的现实生活有鮫密切的联系。⑹私学的教学场所有较大的灵活性。⑺私学以多种目标多种规格培养人才。5、“中体西用”作为中、西文化接触后的初期结合方式,有其历史合理性。但是“中体西用”作为一种文化整合方案和教育宗旨,又是粗糙的,它是在没有克服中、西学Z间的固有的内在矛盾的情况下的直接嫁接,必然会引起两者之间的排异性反应。四、论述题(每题10分,共30分)1、⑴军国民教
7、育一将军事教育引入到学校和社会教育之屮,讣学生和民众受到一定的军事教育和训练。⑵实利主义教育一以人民牛计为普通教育之屮坚,使教育能提高国家经济能力和改善人民卞活力C平。⑶公民道徳教育⑷世界观教育⑸美感教育其包含了德、智、体、美、劳“五育”2、孔子是全世界公认的伟人思想家和教育家。他首先提出教育在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强调重视教育;他创办规模较大的私学,开私人讲学Z风,改变“学在官府”的局面,成为百家争鸣的先驱;实行“有教无类”的方针,扩大受教育的范围,使文化教育卜•移到平民;培养从政君子,提倡“学而优则仕”,为封
8、建官僚制的政治改革准备条件;重视古代文化的继承和整理,编撰《诗》、《廿》、《礼》、《乐》、《易》、《春秋》作为教材,保存了中国古代文化;总结教育实践经验,对教学方法有新的创造,强调学思行结合的教育理论;首倡启发式教育,发展学牛的思维能力;实行因材施教,发挥个人特长,造就各类人才;他重视道徳教育,以仁为最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