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1978692
大小:116.67 KB
页数:16页
时间:2019-09-05
《《高三语文上册教学资料》断句翻译》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译文: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把品德
2、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选拔出来,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所以人们不单奉养自己的父母,不单抚育自己的子女,要使老年人能终其天年,中年人能为社会效力,幼童能顺利地成长,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年丧父的孩子、老而无子的人、残疾人都能得到供养。男子有职务,女子有归宿。对于财货,人们憎恨把它扔在地上的行为,却不一定要自己私藏;人们都愿意为公众之事竭尽全力,而不一定为自己谋私利。因此奸邪之谋不会发生,盗窃、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发生。所以大门都不用关上了,这叫做理想社会。19•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6处)(6分)齐桓公用
3、管仲之谋,通轻重之权,徼山海之业,以朝诸侯,用区区之齐显成霸名。魏用李克,尽地力,为强君。自是之后,天下争于战国贵诈力而贱仁义先富有而后推让故庶人之富者或累巨万而贫者或不厌糟糠有国强者或并群小以臣诸侯而弱国或绝祀而灭世。以至于秦.卒并海内。(节选自司马迁《史记•平准书》)【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考生文言断句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答案】天下争于战国/圜诈力而圏仁义/囲富有而周推让/■庶人之軽或累巨万/■贫者I或不厌糟糠/囿奢或并群小以臣诸侯/国或绝祀而灭世翻译】齐桓公采用管仲的计谋,统一货币(国家经营商业,握货币,通过商品与货币的交
4、互收放,平衡物价,调剂供求〉,从山、海的事业中求取财富,来使各诸侯国到齐国朝拜,利用小小齐国成就了霸主的威名。魏国任用李克,充分利用地力,发展农业生产,成了强国。从此以后,在战国时期天下互相争夺,以诡诈武力为贵,轻视仁义道德,以富有之道为先,以推让等礼仪为后。所以百姓中间富有的积财产上亿计,而贫穷的糟糠之食尚不能满足;诸侯国强大的或至并吞各个小国而使诸侯称臣,而弱小者有的至于断绝祭祀而亡国。二十五窃观古昔圣贤所以教人为学之意/莫非使之讲明义理以修其身/然后推以及人/非徒欲其务记览I//
5、为词章//以I钓声名//
6、取利禄I而已也/今
7、人之为学者/既反是矣/然圣贤所以敬人之//深思而问辨之法//具存于经/有志之士当熟读【试题分析]单斜线为必断句处,双斜线处为可断可不断处。【备考提示】充分掌握文言文行文的基本特点以及具有标志性的虚词的用法。二十六故谊过长沙作赋以吊汨罗,而太史公传于屈原之后,之远贤/痛贾生之不用/叵31其天年早终/回谊以失志忧伤而横夭/闿曰天年團/则固之善志/逮与《春秋》褒贬万一矣。(欧阳修《贾谊不至公卿论》)20.说说文中班固与欧阳修对贾谊之死的不同论断。(2分)解析:班固认为是“天年早终”,即虽然死得早,但属自然死亡。欧阳修认为是“失志忧伤而横
8、夭”,即无法实现大志,抑郁忧伤而早逝。21.何谓“春秋笔法”?(2分)解析:相传孔子修《春秋》,一字含褒贬,后来称用笔曲折而意含褒贬的写作手法为“春秋笔法”。二十七孟子曰:“仁者如射,发而不中,反求诸身。”吾尝学射矣/始也〃闷志于中/凰存乎鹄/围往从之/十发而九失/其一中者/幸也。有善射者,教吾反求诸身,手持权衡,足蹈规矩,四肢百体,皆有法焉。一囲不修/-g随之/阖尽而國完/则闷不期中/同不存鹄/十发十中矣。(取材于苏轼《仁说》)二十八19.用斜线“/”给下面画线的文言文断句。(限6处)(6分)...欧阳修尝慨《七略》四部,目存书
9、亡,以谓其人之不幸,盖伤文章之不足恃也……然读《史》《汉》之书,而察徐广、裴驷、服虔、应劭诸家之注释,其间不得迁固之意者,十常四五焉。以I专门之攻习S犹未达I虫人之精微#况泛览所及/爱憎由己耶/夫不貢有部目空存之慨/其传者,又有推求失旨之病,与爱憎不齐之数。欧阳修尝慨《七略》四部,目存书亡,以谓其人之不幸,盖伤文章之不足恃也然读《史》徐又》之书,而察徐广、裴驷、服虔、应劭诸家之注释,其间不得迁固之意者,十常四五焉。以专门之攻习,犹未达古人之精徴,况泛览所及,爱憎由己耶?夫不传者,有部目空存之慨;其传者,又有推求失旨之病,与爱憎不齐
10、之数。3【译文】欧阳修曾经感叹《七略》四部,目录保存着,文字却没有了,认为那个人(指《七略》的作者)很不幸,大概是感伤文章不值得依赖(没有多少价值)……但是读《史记》黔又书》这类书藉,并且研究徐广、襲驷、服虔、应劭等名家的注解,字里行间却不能参透司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