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1974887
大小:92.51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9-05
《高二语文教学资料汇编必修五》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陈情表》参考答案二.AjiqiangB.xianC.xinsuminD.xianE•hudnF•bo人自立G.申诉H.辛酸苦楚I・安慰词(賈注备询需时芸祟康屛憑爲缭作。)C.子D.授予官职E.准许F.成五.C六.1.D2.C3.D4.C5.D七.D八.A.茕茕孑立,形影相吊B.白薄亩山,气息人命危浅,朝不虑夕。C.门衰祚薄,晚有儿息。D.是以区区不能废远。九・1・C2.D3.A4.A5.D6.D《报任安书》参考答案、1、D2、B3、C4、A5、D6、B7、D8、D二、9、D10.C11.C12.D13.B14.B(据文中“则
2、仆偿前辱之责”可知B项中“不以为辱”不符合文意。)15.仆诚以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辱,岂有悔哉。16.(1)《诗经》共三百篇,大都是圣人贤士为抒发愤懑之情而写作的。(2)也就是想要探究自然和人间的关系,弄通由古至今的变化规律,自成一家之言。(3)即使被千刀万剧,我难道会后悔吗?三、略四、百姓好比江河水,虽然它可以浮舟,但也可以覆舟。《项脊轩志》参考答案一、1.A2.D3.D4.C5.C6.C二、7•明归有光《震川文集》书斋记人亡物在、三世变迁祖母、母亲、妻子8.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
3、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三、9.A10.C11.B12.D13.B14.D《渔父》参考答案:一、按课文填空:1、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2、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3、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4、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口,而蒙世俗之尘埃乎?5、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Z水浊兮,可以濯吾足。二、实词整理:1、找出句中通假字,并作解释:(1)渔父见而问之口(2)子非三闾大夫与2、解释句中古今异义词:(1)濒色憔悴(2)彩容枯槁(3)不礙濒于物(4)何故深崽希举5、解释其他字論:父二
4、甫,古代对老年男子的尊称与二欤,语气词相当于“吗”颜色:脸色形容:形体容貌凝滞:拘泥,执着高举:行为高出世俗(1)颜色憔悴,形容枯槁(2)举世皆浊我独清…(3)侖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4)何不混其泥希扬其波(5)何不舖其糟而歌其隅(6)渔父莞尔而笑,或祇而去(7)沧浪之水清兮,可•攻濯吾缨枯槁:枯瘦举:全举:行为,举动漏搅浑醯:薄酒鼓椎:敲打船桨濯:洗1、屈原既放,游于江潭2、何故至于斯?*3、圣人不浇滞于物4、何故深思髙皋,自令放为?5、安能纠身乙察察,受物2汶汶者乎?6、世人害浊,何不瀝其泥市扬其波?7、众人皆醉,何不舗
5、其糟衍歌其醯?8、渔父莞尔而笑,鼓枇而士四、说明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1、是以见放。(被动句)2、圣人不凝滞于物。(被动句)3、安能以身Z察察,受物Z汶汶者乎?五、句子翻译:1、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于:在于:到于:被为:呢以:用,拿。Z:定语后置的标志,不译而:并且,而且而:并且,而且而:表修饰连词(定语后置句)三、虚词整理:在江边上边走边吟唱,脸色憔悴,身体枯瘦容貌清癱。2、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整个世界全都肮脏不堪只有我干净,人们个个都醉了唯独我清醒,因此被放逐。3、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
6、与世推移。——圣人能够不被外物所拘泥,并能随着世道变化而变化。4、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您为什么偏要遇事深思、行为出众,以至于使自己被放逐呢?”5、安能以身Z察察,受物Z汶汶者乎?——怎么能让干干净净的身体去接触那污浊的外物?6、渔父莞尔而笑,鼓榊而去。渔父微微一笑,拍打着船桨离屈原而去。六.1.A点拨:B项洗头,C项改变,变化,D项微笑的样子。2.C点拨:凝滞:今指①停止流动,不灵活;②凝聚3.B点拨:连词,表转折。七.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2分)①高举:行为高出世俗②凝滞:拘泥2、D3、A4.翻译下列句子(4分)
7、①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在江边上边走边吟唱,脸色憔悴,身体枯瘦容貌清窿。②安能以身Z察察,受物Z汶汶者乎?——怎么能让干干净净的身体去接触那污浊的外物呢?A.1.①想到屈原的形象和诗句。②想到闻一多先生的形象和诗句。③想到在屈原馆屮另辟闻一多纪念室。点拨: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注意找出文中作者遐想的相关语句,加以概括。2.⑴忧国忧民的情感,九死不悔的精神。⑵①少年时代爱读《离骚》,感慨不已。②青年时代聆听闻一多讲授《离骡》,加深了对屈原精神的理解。③五年前瞻仰屈原纪念馆,心灵再次被触动。点拨:第一问考查归纳内容
8、要点的能力,难度不大。第二问答题区域在第三、四段,引发相感的因素是作者对屈原的不同认识。3.因为二人对人民的热爱、对祖国的忠贞、斗志的坚强、死事的壮烈,都是相似的。点拨: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要注意阅读原文,在原文中找答案,屈原与闻一多的形象在作者的心目中“合二为一”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