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语下18《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第1课时【教案】

八语下18《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第1课时【教案】

ID:41972699

大小:36.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9-05

八语下18《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第1课时【教案】_第1页
八语下18《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第1课时【教案】_第2页
八语下18《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第1课时【教案】_第3页
八语下18《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第1课时【教案】_第4页
八语下18《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第1课时【教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八语下18《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第1课时【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18《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教案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体会作者表达的细腻而丰富的情感。2.学习作者对景物细致入微地观察,并抓住景物特点的写法。3.感受文中描写的雪域高原的壮美景色,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教学重难点:1•理清课文思路,感受雪域高原的壮美景色。2.学习作者对景物细致入微地观察,并抓住景物特点的写法。3•揣摩语句,理解句子丰富的内涵,体会本文的语言特色。教学准备:学案、课前搜集资料、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朗读课文,理淸文章的脉络。2.了解各拉丹冬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特点,感受祖国山河的壮丽美好。3.

2、学习作者对景物细致入微地观察,并抓住景物特点的写法。教学重难点: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感受雪域高原的壮美景色。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导语:长江发源于“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脉各拉丹冬峰西南侧。“各拉丹冬”,藏语为“高高尖尖的山峰”,神秘的雪域高原,令人向往,充满未知与挑战,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长江的源头去探险吧!二、自主预习,互动交流1.简介作者马丽华,当代女作家,山东济南人,中共党员。长期从事《西藏文学》编辑工作。著有长篇报告文学《青藏苍茫——青藏高原科学考察五十年》,散文集《追你到高原》、《终极风景》、《西藏之旅》,长篇散文《藏北游历》

3、、《西行阿里》、《灵魂像风》,《走过西藏》等。曾于1992年、2001年两次获得西藏珠穆朗玛文艺奖,1994年获庄重文文学奖,1997年《走过西藏》获全国优秀畅销书奖,2011年以长篇小说《如意高地》获第四届老舍文学奖。2•检查字词(1)给加点字注音:黨黑(II)接踵而至(zhdng)砾石(Ii)劲jing旅••••虔诚(qidn)眩晕(xuan)睛纶(jTng)熠熠(yi)•••••皱褶(zhe)演绎(yi)••(2)解释词语的意思1.黛黑:形容黑。2•蠕动:指爬行的昆虫;泛指像虫类爬行的样子。3•熠熠:闪烁的样子。4•接踵而至:形容人或事物一个又一个接连

4、不断地到来。5.风云变幻:风云:比喻变幻动荡的局势;变幻:变化不定。形容天气变化无常。6•气势磅礴:形容气势非常雄伟浩大。7•历历在目:历历:清楚,分明的样子。指远方的景物看得清清楚楚,或过去的事情清清楚楚地重现在眼前。三、自读课文,感知文意。展示问题,学生带着问题朗读全文。(1)默读全文,在文中标划出作者到过的地点,理清游踪。(2)根据游踪,课文可分为几部分?概括每部分的内容要点。参考:(1)各拉丹冬山脚下——草坝子上——冰河上的砾石堆——冰塔林——冰山脚下——冰窟——冰塔林——冰河之间的砾石堆。(2))第一部分(1)开头:来到各拉丹东山脚下,看它阳光下变

5、化多端的外貌。第二部分(2-11)主体:“我”在各拉丹东山下的所见所感。第三部分(12T4)结尾:第二天的活动情况及“我”的感受。四、细读课文,合作探究:「快速阅读第一部分,自主思考问题,然后小组合作探究。这篇文章开头写了什么内容?有何作用?思考,交流。参考:开头交代了时间、地点。描写了阳光下各拉丹东的壮美尊容。并交代了长江考察热和中外勇士的探险的内容。结构上:引起下文。内容上:写各拉丹东的壮美尊荣,为下文描写景物做铺垫。交代长江考察热和中外勇士的探险,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和文化气息。2.自读课文第二部分,思考回答下列问题。(D“我双手合十,面向各拉丹冬威严的

6、雪峰行了跪拜大礼,虔诚而愚蠢——各拉丹冬是男性神,这片男神的圣地不欢迎女人,不久•••它便让我领教了一番。”结合上下文内容,解释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参考:“虔诚”是指我来到各拉丹东的雪峰之下,期望通过恭敬而有诚意的态度,换得云散天晴,能够一睹雪峰壮美的尊荣;“愚蠢”是指各拉丹东作为男性之神,对我的虔诚不为所动,我恭敬的跪拜大礼不为所动,显得幼稚可笑。(2)文中写“我”难以忍受的高原反应及因拍照而受伤的经历有何作用?参考:说明观看各拉丹东壮美景色的艰难,更衬托出这里景色之壮美,对我们吸引力之大。(1)这部分先后描写了哪些景物?参考:长江奇观冰塔林、屏风似的冰山

7、壁、冰窟中呼啸的风、光滑难行的冰河、仙境般的冰山。(2)课文第四段在结构上有何作用?参考:承上启下。既承接上文写“我”难以忍受的高原反应,又引起下文天晴后对冰塔林壮观景象的描写。(3)本部分作为文章的主体部分,重点写了什么景物?参考:令人眩晕的冰塔林、仙境般的冰山。2.读文章第三部分,思考:“那是坚冰之下的流水之声,它一刻不停,从这千山之巅、万水之源的藏北高原流出,开始演绎长江的故事。”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参考这藏北高原,不仅有各拉丹东如此神奇壮美的自然景观,还有丰富的水源。正是这万水之源的水一刻也不停地流下山,汇成江流,横贯中国,才有了长江的汹涌澎湃,东流

8、入海,沿途浇灌了广阔的土地,万千年来哺育了中华民族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