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的“一材多用”与“巧用课本”

作文的“一材多用”与“巧用课本”

ID:41971479

大小:115.19 KB

页数:23页

时间:2019-09-05

作文的“一材多用”与“巧用课本”_第1页
作文的“一材多用”与“巧用课本”_第2页
作文的“一材多用”与“巧用课本”_第3页
作文的“一材多用”与“巧用课本”_第4页
作文的“一材多用”与“巧用课本”_第5页
资源描述:

《作文的“一材多用”与“巧用课本”》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作文的“一材多用”与“巧用课本”一."一材多用”不例一则材料所包含的内容往往是极其丰富的,从这个角度看,它属于这个话题的内容,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它又是属于另一个话题的内容。如高中语文教材中《失街亭》一文的内容就可以运用到多个话题中。马谡虽饱读兵书,颇知兵法,但是只知道照搬兵书,脱离实际,不懂得临阵应用,以致守不住街亭,可以用于“出人意料和情理之中”的话题;马谡狂妄自大,骄矜轻敌,以致一败涂地,可以用于“自我认识与他人期望”的话题;马谡听不进劝告,刚愎自用,一意孤行,以致失地陷城,可以用于“相信自己与听取别人意见”

2、和“包容”的话题;马谡失街亭后,不但不逃跑、投降,反而“自缚跪于帐前”,可以用于“心灵的选择”的话题;诸葛亮为明正军律,挥泪斩马谡,可以用于“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的话题;街亭之战惨败,北伐蜀军只好无功而返,成为蜀国由盛而衰的转折点,可以用于“转折”的话题。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当我们把材料用于哪一个方面时,就要着力突出哪个方面。绝大多数材料都具有多元性的倾向,同一个材料可以用来证明不同的主题。如“昭君出塞”这一材料,可以用来证明“义不容辞”、“义无反顾”、“使命”的观点,可以用来证明“祖国的需要,就是我们的需要

3、;祖国的幸福,就是我们的幸福”的观点,可以用来证明“冷门的位置,也有巨大的价值”,……但是,有时会不完全跟主题相吻合,这时我们就要对材料进行“改造”,扭一下角度,以使材料能有力地证明观点。请看2005年全国卷(I)高考满分作文《意料与情理的较量》一文是怎样改造“昭君出塞”这一材料,以阐述“意料之外”和“情理之中”的必然联系的:驼铃叮当,叫醒了沉睡的大漠,伊人款款,带来了美丽的童话。美丽的昭君黑色的眼睛映出了金色的飞沙。当中宫立于众嫔妃之中点出王昭君出使西塞后,所有的人都出乎意料地望向昭君:这是怎么可能的事情呢?容

4、颜沉鱼落雁,文采斐然飞扬,身段妙若天仙。昭君含泪望向夜空,道出这实在是“情理之中”。我自恃貌美清高,不贿画师,才有那画师笔下丑陋的画图啊!从此,伴昭君的是夕阳落平沙,雁飞暮云下。(1)“一材多用”三步骤1•你所要写的文章的观点是什么?2.你所熟悉的材料可以怎样与观点契合?3.材料和观点融合后,怎样深入下去?——用材料就观点进行提问是什么?为什么?意义或作用怎么样?(2)作文话题一:跑的体验1・观点:在生命的历程中奔跑2•熟悉的材料:袁隆平3•奔跑对袁隆平而言,指的是什么?袁隆平为什么要奔跑?他的奔跑有什么意义和作

5、用?他怎么样去奔跑?(3)作文话题二:圆形和星形1.观点:突破圆的枷锁,让智慧的光芒四射2.熟悉的材料:袁隆平3.袁隆平突破了什么圈子?为什么要突破这个圈子?突破这个圈子有什么作用和意义?他怎么样去突破?(1)作文话题三:选择1・观点:要学会选择2.熟悉的材料:袁隆平3•袁隆平选择了什么?为什么要作出这个选择?这个选择有什么意义和作用?他怎么样去选择?(5)写作示例一:走出圈子(以苏轼为例)经历了乌台诗案,继而被流放到黄州,一个偏僻荒凉之处,苏轼陷入了痛苦的圈子,不能自拔。此时,庄子弃相不做的选择提醒了苏轼,他开

6、始换个眼光看世界。于是,一切豁然开朗。(为什么)H“不经历风雨,怎见得彩虹”,面对人生的风雨,苏子吟诵着“一蓑烟雨任平生”,笑看人生风云,因着乐观,因这豁达,(怎么样)H苏轼潇洒地走出了个人痛苦的圈子,走出了官场黑暗的圈子。(是什么)H如果苏轼只是沉浸在贬谪的痛苦之中,不能走岀痛苦的子,那么,他还能够潜心于诗文的创作,还能写下“两赋一词”等千古佳作,成为中国文坛上一颗璀璨的明星吗?!(意义、作用)(6)写作示例二:安于位置,创造价值(以苏轼为例)上天给苏轼开了一个大大的玩笑,昔日的朝廷重臣,转眼便成了阶下囚,之后

7、又流放到了黄州这穷乡僻壤,苏轼的人生位置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面对造化的弄人,乐观的苏子坦然相对。他认为;“既来之,则安之”,与其悲苦万分,以泪洗脸,不如安于现在的位置,创造出自己的人生价值,(是什么)II“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东方不亮西方亮”。心中怀着这样坚定的信念,(为什么)H苏轼忘记了贬谪之痛,潜心于诗文的创作,“两赋一词”等横空出世,轰动了当时的北宋文坛,苏轼也因此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位巨匠!(意义、作用)(7)写作示例三:不敢忘记(以苏轼为例)东坡不敢忘记肩上的责任,因为投身报国,为民请命是他一生

8、的理想和追求。(是什么)H因此,即使是流放到黄州,他也能忘却贬谪之痛,心系百姓,造福于民。为此,他成立了救儿会,捐出节衣缩食的钱物,帮助贫穷的百姓脱离困境。(怎么样)II人民因此感激他,纪念他,铭记他的大恩大德。如果东坡的眼中没有百姓的温饱,心中只有他的前途命运,那么,他就可能只会沉浸于个人的伤痛之中,也就不可能胸怀天下,得到人民的拥护了。正是因为东坡不敢忘记肩上的责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