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1967695
大小:80.36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9-09-05
《(江苏专用)2018版高考语文大二轮复习与增分策略第一章古代诗文阅读专题四精准赏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专题四精准赏析古诗艺术技巧n把脉学情准确诊断1.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客舍悲秋,有怀两省I口游,呈幕中诸公①[唐]岑参三度为郎便白头,一从出守五经秋。莫言圣主长不用,其那②苍生应未休。人间岁月如流水,客舍秋风今又起。不知心事向谁论,江上蝉鸣空满耳。【注】①大历四年(769),由于戎泸间受乱军阻路,岑参在嘉州刺史任满后滞留蜀中。此诗即作于成都客舍。②其那:怎奈。【鉴赏】大历四年(769),岑参在嘉州刺史任满后滞留蜀中。由于戎泸间受乱军阻路,只好折回成都,此诗即作于成都客舍,为诗人的写怀Z作,离诗人去世仅四五个月的时间。全诗写得苍凉悲郁
2、,格调高远,深衷浅貌,句平意远,脱弃繁绸而丰华古韵,天然呈现。全诗表达了诗人内心的落寞以及对自己仕途不顺的感慨。诗的开头两句自叙平生。“三度为郎”“一从出守”概括了诗人的仕途经历。诗人本有济世之志,“为郎”和“出守”在诗人看来是难以施展抱负的。“便白头”说时光之快,有“功业悲后时,光阴叹虚掷”的意思。其中包含“生平未得意”的感叹。以沉重的叹息引起全诗。诗的次二句承首联倾诉平生感慨。“长不用”不仅指嘉州刺史秩满后未受叙用,更主要的还是指平生不是“为郎”,便是“出守”,从未被重用过。但诗人的关注点在于“苍生”,“苍生未休”,诗人不安。“四海犹未
3、安,一身无所适”,对“圣主”,诗人不能无怨,对“苍生”,诗人不能不忧,格调更为沉重。第五、六句点出题目“客舍悲秋”,则是“悲秋”。对春光而兴叹,见秋风而生悲,看似悲叹时光流逝,实则悲叹壮志未酬、平生失意,从而转出正意。诗的最后两句为诗人晚年生活的真实写照。时至暮年,处境维艰。满腹心事,无处倾诉,虽有江上蝉声满耳,却不仅不能排遣思绪,倒反更引出无穷愁烦,恰烘托出诗人晚年的孤独寂寞,诗歌遂在这种更为凄切沉重的情调中结束。这首诗向故友倾诉情怀,概括了诗人的一生,尤其突出了晩景的凄凉,实为追悼平生之作,写得感情深沉凄切,格调慷慨悲凉,真实地传达出一
4、个关心国事却有志难展的封建文人暮年的沉重悲哀。请赏析诗的最后一句“江上蝉鸣空满耳”的妙处。答:答案借景抒情(或“以景结情”“融情于景”)0以“满耳”的蝉鸣衬托诗人内心的孤寂;以秋蝉凄厉的鸣声收朿全诗,将诗人的种种悲愁表达得淋漓尽致。1.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寒食[宋]李山甫风烟放荡花披猖①,秋千女儿飞短墙。绣袍驰马拾遗翠,锦袖斗鸡喧广场。天地气和融霁色,池台日暖烧春光。自怜尘土无他事,空脱荷衣②泥醉乡。【注】①披猖:这里是飞扬的意思。②荷衣:11!自屈原《离骚》“制芟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诗句。【鉴赏】李山甫,晚唐诗人。累举不第
5、,落魄有不羁才。在动荡的时代,李山甫同罗隐等众多晚唐寒士一样,久困科场,仕途渺茫,一腔报国Z志无处得张。发而为诗,多为忧国忧时。寒食节,在清明节前一二日,气温不热不躁,万物吐旧纳新,天地之间一片盎然的景象。这个时节,人们纷纷走出户外,进行扫墓、禁烟、祭祖、寒食、插柳、踏青、蹴鞠、秋千、赏花、斗鸡、馈宴、咏诗等习俗活动。本诗为七律,对仗工整、押韵和谐,语言朴素直白。前三联,点面结合,抓住寒食节的时令特点和特色活动,描写了寒食节明媚的春景和欢快的活动场面。首句,赋予春风、春花以动感,“放荡”“披猖”二词让人看到春风妖娩拂面,鲜花烂漫绽放,处处一
6、片阳光明媚、鸟语花香的春日景象。接下来,颔联分别写了女子荡秋千和男子驰马拾翠、广场斗鸡的热闹场面,年轻的男女自由奔放、释放活力,尽情享受无边春色,为浓浓的春意增添了生机。颈联,继续描写春日美景:天地之间气候调和、春意浓重;池苑楼台沐浴暖阳、葱郁叠翠。此时的诗人,本应为这样的美吋美景所感染,却没有这份闲情,联想到自己坚守高洁品格而不得,却又不甘落入尘世的空虚、无聊,诗人只能将满腔抱负,随酒化入愁肠。全诗以乐景衬哀情,尾联将久郁心间的不快喷薄而发,令人叹息。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诗人是如何表达这种情感的?答:答案(1)表达了诗人坚守高
7、洁品格而不得却又不甘落入尘世的孤寂无聊、抑郁愁苦之情。(2)①以乐景衬哀情(衬托),诗人通过描写春天美景和尘世的喧闹衬托内心的孤寂、冷清;②通过“自怜”直接抒发自己的愁苦之情;③通过“空脱荷衣”“泥醉乡”表达了内心矛盾的痛苦。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元夜忆群从[南宋]范成大愁里仍蒿径,闲中更草门。青灯聊自照,浊酒为谁温?隙月知无梦,窗梅寄断魂。遥怜好兄弟,飘泊两江村。请简要赏析颈联的表达效果。答案①融情于景,作者借透过窗户的月光、悄然绽放的寒梅,表达对兄弟的思念和口己的孤寂之情。②用词富有表现力,“知”用比拟手法,写出了隙月的善解
8、人意;“寄”即“寄托”,写出了作者的孤寂。③化静为动,“寄”还可理解为“邮寄”,即把窗外的寒梅邮寄给“断魂”Z人,富有动感。1.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冋答问题。晚蝉[唐]卢殷深藏高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