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秋季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单元8木兰诗对《木兰诗》的理解和鉴赏—黄震云素材新人

(2016年秋季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单元8木兰诗对《木兰诗》的理解和鉴赏—黄震云素材新人

ID:41967281

大小:22.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9-05

(2016年秋季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单元8木兰诗对《木兰诗》的理解和鉴赏—黄震云素材新人_第1页
(2016年秋季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单元8木兰诗对《木兰诗》的理解和鉴赏—黄震云素材新人_第2页
(2016年秋季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单元8木兰诗对《木兰诗》的理解和鉴赏—黄震云素材新人_第3页
(2016年秋季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单元8木兰诗对《木兰诗》的理解和鉴赏—黄震云素材新人_第4页
资源描述:

《(2016年秋季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单元8木兰诗对《木兰诗》的理解和鉴赏—黄震云素材新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对《木兰诗》的鉴赏和理解王富仁同志《〈木兰诗〉赏析及其文化学阐释》对刘大杰先生《中国文学发展史》(上)对《木兰诗》的思想艺术成就的概扌舌提出了不同的看法,还做出了文化学的阐述。作者认为,“通过全诗的赏析,读者会感到我所提出的几个问题不是没有根据的”。我们仔细地阅读了王富仁同志的文章后认为,文章富有理论气势,有不少值得肯定的地方;但觉得文章提出的几个问题的根据不太可靠,文化学阐释也难言允当。我们认可王富仁同志“对中国文学作品的文化学阐释仍然是中国文学研究工乍者的重要任务”的说法,尽管学术界一直这么做,也没有人说不要文化学阐释。但是,关键在如何阐释上。我们所说的文化学,往往指近

2、年來引进的各种学术流派。这些流派是国外人文科学研究和思考的结果,但皆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种种不足,既没有实现本质的飞跃、提升,也没有人类世界的科学的立足点,因此,不具有指导意义,只能起借鉴作用。由于我们引进的时间短,没有很好地消化,所以虽然产生了近乎深远的影响,但从其力度上给人有一阵风刮过的印象。屮国传统的文学理论与当代文学思想的发展都需要和外国文化研究的沟通和结合,但需要时间來完成,因此,这其间的研究必然产生一些带有套用、衍化、生硬、飘离的观象。王富仁同志対现代文学有着很高的造诣,熟悉国内外关于文化学的种种流派,但他对《木兰诗》乃至古代文学的研究多带有生硬、套用的做法,显得不

3、够成熟。首先是在文化背景的说明理解上,带有想像的色彩。我们不妨先从他文章中的一些似乎是技术性的错误入手。他认为,“加官晋爵,也主要属于中国的政治习俗,在少数民族中是极少以加官晋爵的方式奖赏在战争中表现勇敢的青年的。”好像是外国没有这种习俗,少数民族会奖赏中老年,而不以官爵奖赏青年。似乎又不是。但无论如何皆是有悖历史的想像,一种丰富的带有天才的想像,且不言外国,在中国不仅凭借战争加官晋爵已成为常识,少数民族地区连“君主”之位也靠此取得。这种说法给人的印象是作者对于历史常识非常生疏。又如作者称“北方游牧民族同屮国更古时候的民族部落一样,还处于社会分工没有明确化、固定化的历史阶段

4、……在他们的自我意识中,自我是一个浑融的整体,自然生产性的活动和战争性活动都是自我生存的必要条件,我们现在所说的生产生活着的人与作为战士的人也是融为--体、浑然不分的”。这里不仅有词汇的使用不当,也有“历史性”的错误。什么叫更古时候?不是一个学术概念;北方游牧民族更不能与中国(包括所谓中国更古时候)对立。北方游牧民族鞍马为家,逐水草而居,与“山顶洞人”的生活都截然不同。人类接受了自然条件的选择,采取的生活方式、社会分工亦完全不同,但在生命意识、生存努力的需要下展开工作。直到唐代末年,耶律阿保机接受汉人韩延徽的建议,建楼立城,造田放牧,唤醒北方黑色土地,南北才在封建文明的召唤

5、下走上共同发展的道路(参拙稿《中国诗史没有荒漠一—论辽代诗》,刊《文学评论》1994年第1期)。劳动与战争无论是原始人还是北方游牧民族皆有始终的明确区分,不存在浑然一体Z说。就是现在生活的人与做战士的人也难说浑然一体。全民皆兵,只是一个夸张的说法。而作者由此推出木兰“生活者的自我、生产者的自我与战士的自我是浑然一体式的存在”不是一个科学的结论。又如,作者指出“对于他们,并不存在重生轻死或重死轻生的问题,一般说來,贪生怕死更属于我们现代的人”,这种说法亦是无稽。根据考古界的研究,在人类产生以来的历史当中,几千年的文明史只占1%,而大部分时间是先民们的一种白然能充分满足的无忧无

6、虑的''黄金时代”。直到自然植被生态发生变化,伴随饥饿的威胁,欲望的发展,人类才发生战争。而对待死亡,人类有着求生的本能,根本不存在无生命意识的人。原始人也罢,神话也好,秦始皇求不死药,佛教的“侵入”,还是别的什么分工,皆与人类追求长生的愿望息息相关。无论是哲学的思辨,文化的观照,还是历史的存在都得不出作者所说的那个结论。我们承认文化的相同点的同时,我们还应承认文化的相异与互动而不能简单化。由此出发,屮国文化的精神本体有自己的性格和品位,女蝎的补天造人绝不相似于伊甸园的裸露,尽管都是造人。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时代都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只有从这个文化背景出发,才能对这个时代的作品

7、或经过改造的作品做出正确的或近似的阐述。王富仁同志没有能够抓住这个背景的本质存在而讨论《木兰诗》,自然不能中的,只能给人一种以观点框架去套释的印象。至于细节失误更多,如西汉初期佛教已经传入,而作者说东汉输入云云等便是。对于《木兰诗》的产生时代,有北朝与唐朝两说。(笔者主张唐朝韦元甫作,见《人民日报•海外版》1989年3月15日《木兰诗作者》文。)无论是格律诗句的出现,还是其他什么,此诗只能定型于唐朝。而称呼的不同只能说明《木兰诗》的作者受到北方称呼的影响。从晚至黄河边,再到黑山头,再次遇胡骑看,木兰是由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