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1957991
大小:265.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9-05
《高二年级期末生物(文科)试卷》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一学期高二(文科)生物试题(必修Ⅲ)(考试时间:6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1.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生产者都直接利用太阳能 B.捕食链的第一个环节都是生产者C.生产者都是绿色开花植物D.生产者自身消耗的能量最少2.在下列四项措施中能提高区域生态系统自动调节能力的是()A.减少该生态系统内捕食者和分解者的数量B.增加该生态系统内各营养级生物的种类C.使该生态系统内生产者和消费者在数量上平衡D.减少该生态系统内生物的数量3.下列被称之为生长素的是( )A.吲哚乙酸B.萘乙酸 C.2,4-D
2、 D.乙烯4.研究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主要目的是:A.掌握能量流动中的传递效应 B.熟悉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C.了解能量流动的方向D.设法调整,使能量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5.营腐生生活的细菌和真菌,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作用是A.固定CO2B.分解有机物C.利用光能D.合成有机物6.图示分别a、b两个物种随时间推移的数量变化,甲、乙、丙三图表示的两者关系依次是()A.竞争、捕食、互利共生B.互利共生、捕食、竞争C.竞争、互利共生、捕食D.捕食、竞争、互利共生7.下列哪一生态系统在地球上所占的面积最大A.森林生态系统B.海洋生态系统 C.农田生态系统D.淡水生态系
3、统68.下列均为生产者的一组生物是A.人和水稻B.花生和细菌C.蜜蜂和百合D.硝化细菌和蓝藻9.稻田中水稻与杂草的关系是A.共生B.寄生C.竞争D.捕食10.如图,在燕麦胚芽顶端的下部插入云母片,从右边用光照射,燕麦胚芽的生长情况将是( )A.直立向上生长B.不生长C.向右弯曲生长D.向左弯曲生长11.演替过程中灌木逐渐取代了草本植物,其主要原因是( )A.灌木的繁殖能力较强B.草与植物的寿命较强C.草本植物较为低等D.灌木较为高大,能获得更的阳光12.某脑外伤病人不能说话,但能听懂别人讲话,能看书看报。此病人受损的是大脑皮层的( )A.运动语言中枢B.
4、听觉语言中枢C.视觉语言中枢D.感觉语言中枢13.下列哪条食物链正确A.阳光→树叶→蚕B.草→蝗虫→青蛙C.兔→狐→狼D.浮游动物→浮游植物→草鱼14.神经元之间的突触由下列哪些组成A.突触小泡、突触小体、突触间隙B.突触小泡、突触前膜、突触后膜C.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D.突触前膜、递质、突触后膜14.在一阴湿草丛中,生活着蚂蚁、蜘蛛、蚯蚓等动物,这些生物共同构成一个A.生态系统B.生物群落C.种群D.食物网15.群落演替的总趋势是()A.物种多样性的增加和群落稳定性的提高 B.物种多样性的减小和群落稳定性的降低C.物种多样性的增加和群落稳定性的降低
5、D.物种多样性的减小和群落稳定性的提高16.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中,起主要作用的是()A.激素调节 B.体液调节 C.神经调节 D.化学物质调节617.静息时和产生兴奋后,神经纤维细胞膜内外电位分别是()A.内正外负、内负外正 B.内负外正、内正外负C.内负外正、内负外正 D.内正外负、内正外负18.调节血浆pH的一对缓冲物质正确的是()A.H2CO3/NaHCO3 B.H3P04/Na3PO4 C.H2CO3/H3P04 D.HCl/HN0219.森林中的植物有垂直分层现象。这种现象主要与下列哪一因素有关A
6、.光照强度B.食物种类C.湿度D.温度20.关于内环境稳态调节机制的现代观点是A.神经调节B.体液调节C.神经—体液调节D.神经—体液—免疫调节21.群落的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主要区别是A.影响因素不同B.初始条件不同C.产生的植物种群不同D.产生的生物数量不同22.连接生命世界和无机自然界的两个重要环节是A.生产者和非生物成分B.生产者和分解者C.消费者和非生物成分D.生产者和消费者23.预测某地人口未来发展趋势的主要依据是( )A.人口数量 B.人口密度 C.性别比例 D.年龄组成24.下列关于顶端优势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顶芽生长衰弱,促进侧芽生长B、除
7、去顶芽,侧芽生长被抑制C、顶芽优先生长时,侧芽生长受到抑制D、切除顶芽,切口涂以高浓度生长素,侧芽生长抑制25.下列关于人体激素的阐述,不正确的是A.是有机分子B.使靶细胞发生生理变化后自己被灭活C.是信息分子D.只运输给相应的靶器官、靶细胞6二、非选择题(每空2分,共50分)26.下图是种群年龄组成三种类型,请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A属于型(2)B属于型,这类种群的种群密度会。(3)C属于型,这类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4)假设用人工合成的性外激素大量诱杀稻田内某种害虫的雄性个体,就会破坏害虫种群的正常,从而导致该种群的率降低,达到明显降低害虫种群的
8、目的,使害虫种群的年龄组成为图中的类型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