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教程(下)第五讲:古音通假

古代汉语教程(下)第五讲:古音通假

ID:41956675

大小:79.29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9-09-05

古代汉语教程(下)第五讲:古音通假_第1页
古代汉语教程(下)第五讲:古音通假_第2页
古代汉语教程(下)第五讲:古音通假_第3页
古代汉语教程(下)第五讲:古音通假_第4页
古代汉语教程(下)第五讲:古音通假_第5页
资源描述:

《古代汉语教程(下)第五讲:古音通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古音通假(-)什么是通假字?通假字是古人的一种用字习惯,即在书写时本来有为A义专门造的A字(从字形结构上可以看岀来),但写作的人却偏不写A字,而是写了一个与A同音的B字。于是A、B二字之间就构成了通假关系。例如:“早”和“蚤”。司马迁在《项羽本纪》中记载项伯对刘邦说的话:“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an项王”,即要求对方早点来,别来得太晚了,就会显得没诚意,不礼貌。显然,这里应该写“早”字,但司马迁却写了个“蚤”字,许慎在《说文解字》(P283页)里面说的很清楚,“蚤”本是“啮nie4人跳虫也”,就是今天的“跳蚤”。我们不能说司马迁不会写“早”字,也不能说“早”字还没那时产生,实

2、事上先秦就有“早”字了:《左传・昭公三年》:“早世陨命”;《左传・隐公三年》:“早死”;《荀子•非相》:“不先虑,不早谋。”《大戴礼记》:“天子之善在於早谕教与选左右。”《史记》中也能找到用“早”的例子:《孝武本纪》:“天子即诛文成,后悔其早死,惜其方不尽。”《留侯世家》:“后五日早会。”《三王世家》:“闵王齐,年少,无有子,立,不幸早死。”但在先秦、两汉时期,用“蚤”代“早”的例子多得很:《诗经•豳风•七月》:“四之日其蚤。”《礼记•檀弓上》:“孔子蚤作,负手曳杖,消摇于门。”《左传•僖公23年》:“子盍蚤自贰焉?"《孟子•离娄下》:齐人有一妻一妾而处室者,其良人出,则

3、必庵酒肉而後反。其妻问所与饮食者,则尽富贵也。其妻告其妾曰:“良人出,则必庵酒者来,吾将目間良人之所之也。”蚤起,施从良人之所之,徧国中无与立谈者。卒之东郭之墻间,之祭者,乞其余;不足,又顾而之他一一此其为庵足之道也。肉而後反;问其与饮食者,尽富贵也,而未尝有显《史记•周本纪》:“太子洩父蚤死,立其子林。”《史记•始皇本纪》:''二世入内,谓曰:'公何不蚤告我?乃至於此!《汉书•文帝纪》:“有司请蚤建太子。”这两个字无论古代还是现代都是同音字,故而相通假。与“早、蚤”同样的例子还可举出很多,例如:畔与叛一一《说文・田部》P291:“畔,田界也。从田,半声。”UK《左传・襄

4、公26年》:“行无越思,如农之有畔,其过鲜矣。”《韩非子•难一》:“历山之农者侵畔。”可见,“畔”指田间界限,即现在所谓“田境”。《说文•半部》PW:“叛,半反也。”一一段玉裁指出,这是内心叛逆而显于形时。III《尚书•大诰》:“三监及淮夷叛。”《韩非子•用人》:“使伯夷与盗跖俱辱,故臣有叛主。”但正如段玉裁在其《说文解字注》中所指出的:“古多假畔为叛”,如:《史记•夏本纪》:“自孔甲以来而诸侯多畔”.O《史记•殷本纪》:“百姓怨望而诸侯有畔者,于是纣乃重刑辟。”疲与罷(罢)一一《说文•广部》P156:"劳也,从广皮声。”《左传•成公26年》:“奸时以动,而疲民以逞。”

5、《韩非子•初见秦》:“兵终身暴露于外,士民疲病于内。”《史记•河渠书》:“吾斗疲极,不当相助耶?”《史记•齐悼惠王世家》:“汉军屡疲,秦军必会。”可见“疲”就是现在的疲劳、疲累。《说文・网部》P158:“罷,遣(纵,放走)有罪也。从网、能。网,罪网也。言有贤能而入网,即贯(shi4赦免)遣之。”就是对犯罪者免于治罪的意思。古文中常见的“罢职”、“罢官”就是从这里来的,即网开一面,只免去官职而不治罪。然而,“疲、罢”这两个字在上古同属于并母歌部,是同音字(后来由于语音分化而读作两个不同的音了。现在仍有以Pi为读音偏旁的,如毛泽东的七律《冬云》诗“雪压冬云百絮飞,万花纷谢一时

6、稀。高天滚滚寒流急,大地微微暖气吹。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韻。梅花欢喜漫天雪,冻死苍蝇未足奇。”稀/吹/為奇押韵),所以也经常借“罷”(罢)为"疲”,例如:《韩非子•外储说左上》:“罢苦百姓。”《吕氏春秋•简选》:“老弱罢民,可以胜人之精士练材。”《吕氏春秋•悔过》:“惟恐士卒罢弊与粮粮匮乏。”《史记•秦本纪》:“阻法度之威,以责督於下,下罢极。”《史记•秦始皇本纪》:“兵革不休,士民罢敝。”《史记•项羽本纪》:''战胜则兵罢,我承其敝。”对以上“早、蚤”“叛、畔”“疲、罢”三组字,现在学术界一般是这样称说的:前面的叫本字,后面的叫通假字。当通假字出现在古书中时,我

7、们现在要按照本字的读音来读(如“罢”就不能读成bd,要读为pi),并按照本字的意义来理解。当然,我们也不难看出,只有当A、B这两个字都同时存在时,才有可能借A代B。(-)通假字产生的原因那么,为什么明明有本字,为什么作者却不写本字而要写通假字呢?这个问题要从四个角度来认识。BT2第一、这是古人的一种习惯、一种时尚。比如“早”字,司马迁也曾用过,但因古人经常习惯以“蚤”代“早”,所以司马迁也未能免俗。笔者曾利用电脑统计,在《史记》中共岀现通“早”的“蚤”字64次,直接用“早”字才27次;其中“蚤死”14次,“早死”4次;“蚤卒”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