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1956521
大小:45.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9-05
《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卷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泰州市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卷分析本次期末试卷的命制,命题人既考虑了高三第一学期语文教学的现状,同时还顺应了语文教学改革的潮流和新课改对语文教学的要求,有一定的创新和发展。从全卷看,命题在“稳中求变,强化思维,注重运用”上体现了鲜明的特点。下面我对我班的答题情况作一分析。一、基础知识题第1题语音题得分率43.9%,要在十六个字音中选出错误的一项,难度较大。其中B项干扰性较强,多数学生对“当真”这个字音把握不准。第2题语病辨析题得分率63.2%,学生选C或D项的较多,C项为介词短语位置不当,D项为动宾搭配不当。在复习时我们努力
2、做到语音、语病、成语三种题型兼顾。一般而言,在整张试卷中这6分是相对好拿一点的分数,我们在这一方面花了不少时间。我们整理了多音字、易错单音字、形近字等,总结了成语的错误类型,归纳了病句的错误原因,并辅之以大量的纠错训练和专项练习。今后我们将进一步对三道基础题作强化训练,使学生切实掌握好基础知识。语言表达,班级均分6.8分。第3题考察仿写句子,难度不大。答题情况较好。第4题是一道开放题,也是符合教改精神的一道题。考察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需要学生观点鲜明,理由成立即可。这一题答得比较好。二、文言文阅读第5题得分率21.1%,本题难度很大。学生难以决断孰
3、是孰非,但选C“适:到、往”或D“典:主管”的较多。说明在对重要实词的背诵和理解方面仍然食而不化,存在不少问题。第6题78.9%,第7题73.7%,与平时考试相差不大。文言翻译班级均分6.9分。难度适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是:能够译出大意,但是得分点把握不够准确。如第(1)句中的“可观”,第(2)句中的“鬻”、第(3)句中的“渠”等词语落实不到位,直接导致失分。这学期,我们整理印发了文言高频词语归类、文言120实词、文言句式汇总等资料,我们带着学生认真研读了这些材料,帮助学生在脑海中确立文言阅读的相关知识和答题要点。同时,我们选择了各地高考试卷中有代表
4、的文言阅读题加以巩固,以期提高同学们文言阅读题的答题能力。今后我们仍须强化对重点实词的背诵,切实4打好基础,使学生做文言文阅读时心中有数。三、古诗词鉴赏班级均分4.5分。难度较大。诗歌鉴赏考查了对诗歌形象、意象和意境、作者感情及炼字的把握。学生存在问题:对第一问,很多学生只能概括出荷叶的一个特点,对第二问,学生答题不规范,不能准确分析出荷的形象和诗歌的意境。第三问是对诗歌语言的考查,学生不能从时节、感情、感官多个角度加以考虑。从答题情况可知学生的古诗鉴赏还是薄弱环节,有些基本常识还是不清楚。我们今后仍将引导学生复习古诗的意象、意境、思想内容和表达技
5、巧等,并归纳各类题型,是学生掌握古诗鉴赏的答题技巧。四、名句名篇默写班级均分7分。出题范围包括:高中篇目6分,初中篇目1分,绝大部分同学都能默出。课外名句1分,少部分同学能默出。反映出学生对课外内容不熟悉,背诵还有所偏差。这默写的8分恐怕是整张试卷中最容易拿到的分数,也是最应该拿到的分数。可多次考试证明,只要有一小段时间的松懈,就足以让很多同学忘记原先背熟的内容,因此这一知识点我们将常抓不懈。五、现代文阅读(一) 文学类文本班级均分12.1分。难度适中。11题考查重点段落的表达技巧和作品的形象特点,难度较小,但仍有少数学生未能答出“想象”这一表现手
6、法,造成失分。12题考察文章行文思路,需要学生正确把握文章结构。部分学生没能把握好上下文,以致对文本的切分和概括不得当,形成失分。大部分学生答题情况较好。 13题考查文章的主旨,需要学生准确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存在问题为,部分学生脱离文本,凭主观想像作答,只能打擦边球,而不能准确表达。 14题考察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探讨作者对细节安排的目的。难度较大。学生得分偏低。可喜的是,大部分学生能有意识地寻求多个角度对作者意图进行探求。 (二)论述类文本班级均分10.8分。第15题考察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学生对“地下室的地下室”的含义理解不
7、到位。得分率不高。 4第16和17题考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难度适中。大部分同学能在文中找到信息并对其进行整合。学生答题情况较好。在一轮复习中,我们针对学生现代文阅读的薄弱环节,进行了强化训练。主要是分析高考试题,研究它的出题角度、解题思路、答题模式等。从这次考试结果看,确实收到了一定的效果。六、作文班级作文均分46.8分。最高分58分,最低分36分。50分以上13人,45~49分27人,41~44分16人,40分以下1人。作文题目“接力”具有很高的价值,能够很好地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拓展了学生的视野和思维,与社会实践进
8、行了有效的结合。从客观上看,“接力”这个话题字面简单明白,不难理解,对考生应该不存在太大干扰,但从学生实际答卷的情况来看,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