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7《纪念刘和珍君》课件(新人教版必修1)1

语文:3.7《纪念刘和珍君》课件(新人教版必修1)1

ID:41930135

大小:342.50 KB

页数:24页

时间:2019-09-05

语文:3.7《纪念刘和珍君》课件(新人教版必修1)1_第1页
语文:3.7《纪念刘和珍君》课件(新人教版必修1)1_第2页
语文:3.7《纪念刘和珍君》课件(新人教版必修1)1_第3页
语文:3.7《纪念刘和珍君》课件(新人教版必修1)1_第4页
语文:3.7《纪念刘和珍君》课件(新人教版必修1)1_第5页
资源描述:

《语文:3.7《纪念刘和珍君》课件(新人教版必修1)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记念刘和珍君鲁迅学习重点1、理清作者思想感情发展的脉络2、学习本文记叙、议论和抒情相结合的写法。3、理解关键语句的含义。鲁迅(1881-1936)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和新文学运动的奠基人。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为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1921年12月发表的中篇小说《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杰出的作品之一。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历史小说);散文集:《朝花夕拾》论文集《坟》;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他的作品是一部记录着对黑暗的愤懑和对光明渴慕的民族启示录。1

2、932年11月27日摄于北京师范大学操场(大沽口事件)1926年3月,冯玉祥的国民军在天津一带打败投靠日本的奉系军阀张作霖。日本派军舰驶进大沽口,掩护奉军,炮轰国民军,打死打伤多人,国民军也开炮还击。事后,日本以此为口实,联合英、美、法等八国,借口维护《辛丑条约》,向段祺瑞政府发出最后通牒,要求撤除国民军在津沽的防务,从而激起了中国人民的愤怒。写作背景(屠杀学生的三·一八惨案)3月18日,北京工人、学生、市民五千多人在天安门前举行反对八国最后通牒的示威大会,共产党人李大钊在会上作了演讲。会后,两千多名群众组成请愿团,整队向段祺瑞政府请愿。这时数百名荷枪实弹的士兵,奉段棋瑞之命,突然向群

3、众队伍开枪射击。随后,士兵们又手持马刀、刺刀追杀群众。群众死47人,伤200多人,死难烈士中有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学生刘和珍、杨德群。zidu自读课文寥落长歌当哭菲薄桀骜租赁殒身不恤不惮尸骸攒射绯红浸渍洗涤喋liáodàngbójiéàolìndànháicuányǔnxùfēizìdídié整体感知鲁迅先生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1、要悼念遇害者。奉献作者最大的哀痛和尊敬。控诉段祺瑞执行政府的暴行,痛斥走狗文人的阴险论调。2、在于唤醒庸人,要人们牢记这笔血债。写作缘起(一、二)记念主体(三、四、五)教训意义(六、七)悼念刘和珍君控诉反动政府痛斥反动文人唤醒麻木庸人追述生前事迹概括惨遭杀害详写

4、遇难经过劝戒徒手请愿激励奋然前行感情线索——爱、憎理清思路课文内容分析1、读课文第一、二部分,思考:作者写作本文的起因和目的分别是什么?2、读课文第三~第五部分,思考:这一部分写了哪三件事?3、读课文第四、五部分,体会作者的悲愤之情。4、读课文第六、七部分,思考:用“煤”作比喻和引用陶渊明诗句的作用?警句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真的猛士”指真正勇猛的革命战士。“惨淡的人生”在本篇课文中指反动政府制造凶杀的这种黑暗现实。“哀痛者”面对国家和民族的惨淡前途和人民的悲惨命运感到哀痛的人。“幸福者”以改变黑暗现实、勇往直前、奋斗献身为最大幸

5、福的人。灵活多变的语言特色沉默啊,沉默啊!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使用反复手法和一个非此即彼的选择复句,指出“沉默”的两条出路:“爆发”或“灭亡”。这里既有对反动派的警告,也有对世人的呼唤、激励和鼓动,只有斗争才有希望。警句苟活者在淡红的血色中,会依稀看见微茫的希望;真的猛士,将更奋然而前行。这是从烈士死难对于将来影响的角度高度评价意义的,具有激励革命者奋然前行的巨大作用,充满感奋之情。暂时还未站起来斗争的人,会从中国女子的英勇斗争、互相救助的壮烈事件中看到一些改变黑暗现实的希望;真正的革命志士,将越来越多,先驱者的壮烈精神将激励、鼓舞他们,更加奋勇前进。警句如:本文前后五次写

6、到刘和珍“常常微笑着,态度很温和”。反复写她“微笑”“温和”,作用有二。一是写出刘和珍对同志对师友和蔼可亲的温柔善良的性格;二是反衬杀人者的凶残下劣本质和反动文人的寡廉鲜耻。反复为强调某些内容,或表达强烈、缠绵的思想感情,或突出某一种精神,可以使同一词语、句子或整段文字多次重复出现。“当三个女子从容地转辗于文明人所发明的枪弹的攒射中的时候,这是怎样的一个惊心动魄的伟大呵!中国军人的屠戮妇婴的伟绩,八国联军的惩创学生的武功,不幸全被这几缕血痕抹杀了。”其中“文明人”“伟绩”“武功”都是明显的反语;“惊心动魄的伟大”,是对三个女子的大无畏精神的高度赞扬,同时也是对敌人杀人罪行的极大讽刺。综

7、观全句,其主要意思是讽刺揭露段祺瑞执政府“三·一八”大屠杀的野蛮残暴,使历史上“中国军人的屠戮妇婴”和“八国联军的惩创学生”都相形逊色。反语排比对偶是指结构相同或字数相等的语句,用严密的结构,精练的文字,和谐的音节,互相映衬,给人以凝炼、缜密之感。在概括“三·一八”惨案时(课文第七部分),用的是排比句,“一是”揭露当局者的凶残,“一是”痛斥流言家之下劣,“一是”赞扬烈士精神之高贵。语句简练、整齐,气势贯通,概括力强。对偶“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