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汉学到中国学:贝德士与秦汉史研究

从汉学到中国学:贝德士与秦汉史研究

ID:41929711

大小:100.51 KB

页数:24页

时间:2019-09-04

从汉学到中国学:贝德士与秦汉史研究_第1页
从汉学到中国学:贝德士与秦汉史研究_第2页
从汉学到中国学:贝德士与秦汉史研究_第3页
从汉学到中国学:贝德士与秦汉史研究_第4页
从汉学到中国学:贝德士与秦汉史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从汉学到中国学:贝德士与秦汉史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从汉学到中国学:贝德士与秦汉史研究FromSinologytoChineseStudies:Bates"ResearchontheHistoryofQinandHanDynasties作者:田彤作者简介:田彤,男,历史学博士,华中师范大学中国近代史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湖北武汉430079原文出处:《齐鲁学刊》(曲阜)2018年第20181期第36-45页内容提要:在1930年代“汉学”向“中国学”转变的关键时期,贝徳士于1935年向耶鲁大学提交博士学位论文《中华帝国的形成》,有别于徳、法以文献、名物考订为要旨的“汉学

2、”传统,顺应英、美立足现实问题而溯源古代历史的“中国学”潮流,从公元前221年至公元前87年的秦汉史入手,以四方实证史学的传统、世界史的视野、社会学与政治学交叉的方法,探讨中国集权政治框架延续及不断自我重建的本质。其特点:一是构建出威权、地域(族群)、文化三位一体的“中华帝国”的分析模式;二是剖析制度、组织及其内在的以儒、法为核心的政治理念;三是在历史的因果链条中评价秦始皇、汉高祖、汉武帝的政绩及其制度、组织的特性。贝徳士指出,正是儒、法交相为用的政治原贝聽造就并强化着专制政体。惜因论文未公开出版,贝氏学术旨趣隐而不彰。

3、虽然直至1980年代,随剑桥系列中国史的出现,“中国学”的地位最终确立,但无论是从理论预设、论述框架的提出,述是从政治制度、社会结构和文化特性的总结来看,贝氏论文与1986年出版的《剑桥中国秦汉史》都具有高度一致性。在从“汉学”到“中国学”转变的学术系谱上,贝氏论文堪称典范之作,理应具有“界标”性意义。期刊名称:《历史学》复印期号:2018年07期贝德士/秦汉史/汉学/中国学标题注释:华中师范大学自主经费项目“贝德士文献整理与研究”(20205160075)o中图分类号:K0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022X

4、(2018)01-0036-06经章开沅教授的"发掘"性研究,贝德士在南京大屠杀期间抗击日军暴行、捍卫正义之举〃回到"公众视域;同时,作为学者的贝德士也"回到〃学术界。贝德士自1920年获得牛津大学硕士学位后,即接受教会派遣远赴金陵大学任教,直至1950年返回美国。30年来,曾任政治系主任,后将主要精力转入创办、发展历史系。他先后主讲政治学、经济史、国际关系、史学方法等课程,其硏究领域似乎与中国古代史研究毫无关涉,但实际上贝德士在这方面却颇有建树,这集中体现于他在1935年向耶鲁大学提交的博士学位论文《中华帝国的形成:公

5、元前第二世纪的阐释》之中。回溯西方学界对中国的研究,可以发现:贝德士的博士学位论文从研究视角、研究问题上均堪称典范之作,在从汉学到中国学转变的学术系谱上具有重要的"界标”性意义,遗憾的是其学术价值尚未能得到中西方学界应有的肯定。贝德士学位论文完成前后,西方学界有关中国的研究正处于转型之中。19世纪以来,法国、荷兰、德国、英国、美国一些名校开设汉语课程、开办讲座、设立学会,皮藏及翻译中文典籍、出版研究刊物,全力推动汉学研究。其中,法、德重语言、名物、文献、考古,英国之"学风"则"重概念,尚实用,多从事于政治、地理、商业、语

6、言之研究,与法德空气略异"⑴(P119)。比如:牛津大学苏熙洵1906年任山西大学校长,辅助过李提摩太义赈、传教,著有《中国三教》等书。剑桥大学翟理斯曾为驻中国领事,出版有关中国文学史、中国古代宗教、中国文化、中国与中国人等著述;接任其汉学讲席者莫尔,则有游学中国的经历,著有《元代基督教史》。曼彻斯特大学巴克尔也曾为驻华领事,撰有《中国古代史略》、《艇靶干年史》。大学以外汉学者,大率出于外交官与教士。外交官岀身的历史学家、人种学家霍渥斯即以硏究中国西北边疆史著称,其所著4卷本《蒙古史》影响甚大[1](P119-125)O

7、美国硏究中国者,同英国硏究者一样多具有在中国履职之经历,因而关注中国现实问题。美国耶鲁大学第一位中国语言与文学教授卫三畏,曾为驻中国外交官,著有《中国总览》一书,叙述中国地理、历史、人民、政治、文学、社会、艺术等,首开美国之中国研究。美国驻华公使罗志意1914年为袁世凯顾问,独对中世纪东西交通多有研究。20世纪初,法国沙碗、伯希和,英国斯坦因和德国米勒、哥隆维德,以敦煌吐鲁番文书的发现、考古闻名于世。美国随国力强大,益加关注远东,一些大学延聘异国学者,加大对中国研究力度,成就斐然。哥伦比亚大学首任汉学教授夏德,德国人,1

8、902年起任职中国海关、上海统计局,居华25年,对中国古代文化起源、中西文化交通及绘画源流均有硏究,曾任英国皇家亚洲学会华北分会总裁。哥伦比亚大学教授卡德也留华10年,乐与中国学者交往,著有《中国印刷源来史》。德国人卫特夫移席哥大,着重从生产力、生产流通环节分析中国亚细亚农业社会。这一研究取向被冠以"马克思、恩格斯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