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1915749
大小:34.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9-05
《锦16块西部合采区油水运动规律及剩余油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锦16块西部合采区油水运动规律及剩余油研究锦16块西部合采区油水运动规律及剩余油研究【摘要】锦16块西部合采区经过多年注水开发,目前已进入到水驱双高开发阶段,具有剩余油分布高度零散,水淹严重,吸水不均,挖潜难度大的特点。本文首先研究了锦16块西部合采区油水运动规律,然后用物质平衡法、相渗分流方程法、数值模拟等多种方法对锦16块西部合采区宏观含油饱和度进行分析,研究该区块目前剩余油饱和度平血、纵向分布;分析层内、层间和平面上的水淹规律;划分剩余油的类型和比例,搞清剩余油分布规律,确定剩余油富集区域
2、;最终对宏观、微观以及单砂层平面、纵向剩余油分布情况取得了一定的认识。【关键词】注水开发油水运动规律含油饱和度剩余油分布规律锦16西断块于1978年进行勘探,1979年1月投入开发,经历了试采阶段、上产、稳产阶段、目前已进入高含水产量递减阶段。锦16块构造位置处于辽河断陷盆地西部凹陷西斜坡南端,是市北部的锦16断层和南部的锦2-6-9断层所夹持,呈北东-南西向常条状的南倾断鼻状构造。西部合采区位于锦16块分采区西南边,北与欢17块相连,西部为锦45块,东南边与锦2-6-9断层相接,南边为锦24块
3、。锦16西断块自开发以来,从整体上看储量动用状况较好,注水波及体积较大。但由于平面及纵向的非均质性、注采井网分布及水井射孔程度影响,尽管该块目前已进入高含水后期采油采出程度较高,但是储量仍有部分动用状况较差[1]。市于油层的性质存在差异,以及开采的作法不同,必然造成油田储量动用的不平衡。1油水运动规律锦16西块经30年的开发,开发上特点为:(1)注水量远远大于采液量。该块10口注水井,累注水398.7X104m3,累产液为271X104m3,注水量高出采液量47%;(2)地下存水量高于可动油的孔
4、隙体积的80%。地下可动油体积为106.3X104t,地下存水量为191X104m3o(1)开发初期注采见效明显。表现出明显的方向性,日产液,H产油稳定上升。(2)后期注水方向性较差,无明显见效增油井,单井产液量低,水驱油效率低。以上说明,锦16西块具有自己独特的油水运动规律。研究表明主要为:油水运动规律受沉积相、储层物性、注采井网影响较大。注入水存在可能延断层流失,及边部注水井水量回注到边水区的可能性。1.1油水运动规律受沉积相、储层物性、注采井网影响较大由于汕藏构造倾向与砂体沉积时的古水流方
5、向基本一致,所以注入水为顺向驱油时,在砂体沉积方向的影响下,加上因构造高差造成重力分异作用,注入水易沿着大孔道突进,水驱阻力相对较小,水驱效果差。当注入水为逆向驱时,重力与驱动方向相反,水驱阻力相对较大,注入水被迫向细小孔隙流动,油井表现出水进速度慢、驱油效率高,开发效果较好。由于受沉积微相及构造形态影响,注水开发表现为顺向驱效果差,逆向驱或侧向驱效果好。10-119转注后,不同方向的油井反应不一。沉积相侧翼的锦16西井见到注水反应吋间为118天,见效后H产油稳定,含水上升缓慢,含水由20%上升
6、到60%用了660天,后期H产油缓慢递减[2]。同期的沉积相主流线方向的10-9和11-9井,见效迅速,经历产量迅速上升后,含水由40%上升到80%用了390天,8个月上升到90%0H产油由见效时的25.8t/d下降到17.6t/do1.2注入水存在可能延断层流失锦22井注水量较大时,周围油井反应不明显,而断层近的油井12-218井见到了…定反应,说明注入水可能延断层流失。12-218井92年2月投产,1997年含水已达89%,而锦22与12-218之间的12-2108井1997年投产吋含水16
7、.5%,中期一段吋间内稳定在50%左右。说明注水没有先经过这一区域。(式2)式屮:fw——综合含水,%;卩o、uw地层原油、水粘度,mPa•s;a,b统计常数。经计算,经计算并校正后,目前含油饱和度为44.0%2.3数值模拟方法通过数值模拟计算,得到目前含油饱和度46.4%o综合上述三种方法,得全油田平均剩余油饱和度为45.7%。3油田水淹分析规律3.1纵向油层水淹状况及剩余油分布特征不同砂岩组及小层Z间,由于所处旋位置不同,水淹程度也有所不同。(1)不同砂岩组间,下部砂岩组动用程度明显高于上部
8、砂岩组;(2)同一砂岩组不同小层Z间,下部小层动用程度明显高于上部小层;(3)层内剩余油分布规律:统计2004年新井和侧钻井的厚层,同一小层内,9个小层中有7个小层下部水淹程度高,占77.8%,其中,7个小层中有2个属于夹层下部的水淹程度较高,占28.6%;5个属于厚层内下部的水淹程度较高,占71.4%。可以得出单层内多数下部的水淹程度高于上部的水淹程度。C/0测试也表明,厚层顶部是剩余油富集区。3.2平面剩余油影响因素平面上,油水运动规律受构造、沉积微相、储层物性、注采井网影响较大。剩余油分布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