驳论写作尤重论证严密

驳论写作尤重论证严密

ID:41903374

大小:30.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9-04

驳论写作尤重论证严密_第1页
驳论写作尤重论证严密_第2页
驳论写作尤重论证严密_第3页
驳论写作尤重论证严密_第4页
驳论写作尤重论证严密_第5页
资源描述:

《驳论写作尤重论证严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驳论写作尤重论证严密驳论写作尤重论证严密鲁迅的杂文一《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是人们熟悉的名作。特别是关于“脊梁”的精辟之言永远激励着大家。对它的解读人们早已有定论,说它是一篇驳论文,耍学习它“怎样从对方论据不能推出论点来直接批判,又怎样提出正面论点作间接批驳”云云。关于这篇驳论性杂文的写作,在此我提出质疑。一、驳“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不能说“诬蔑”我们先从这句话的本源说起。正如鲁迅先生所云“两年以前,我们总自夸'地大物博',是事实;不久就不再自夸了,只希望着国联,也是事实;现在既不夸自己,也不信国联,改为一味求神拜佛,怀古伤今了一却也是事实。于是,有人慨叹E

2、h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先生对此大为愤懑,说“简直是诬蔑”o我以为此言过矣。驳论,是耍讲究政策的。政策和策略是我们的生命。就是说你在驳对方时,耍看清对方是谁,掌握好火候。被驳者,无非是这样几种人一我方的同志、朋友、敌人,当然还有非我、非友、非敌的旁观者。从鲁迅先生所叙事之根苗看,“慨叹”者若是屮国人,此话充满了恨而哀之意,“慨叹”者的内心还是有一种愿望,中国人不耍这个样子。倘若没有一点儿爱国心,怎么会有这样的哀叹呢?古诗云:“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屮国人失掉自信力了”,这样的慨叹毕竟不是在唱《后庭花》呀,他是在忧,在担心呀!所以,“慨叹”者绝

3、非是汉奸,鲁迅先生也说他是“慨叹”者,而非奸笑者。“慨”的本义是愤懑,显然“慨叹”是对“自夸”、“信国联”、“求神拜佛”做法的不满而叹息。因此,对这样的“慨叹”者虽然没有认识中国的“脊梁”的存在,对这种人也应该重在教育、鼓励,而不应该严责、痛斥。“简直是诬蔑”之断语表现出来的情感、锋芒都是不对的。“慨叹”者若是外国人,很显然,“慨叹”者也非是想把屮国吞掉的帝国主义者、殖民主义者,可能是朋友,也可能是旁观者。他们连这样的重话都没有说“真没有志气”,而是说“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O这样的“慨叹”,请注意这是“慨叹”,而不是狞笑或轻蔑—“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哈哈!”这

4、种“慨叹”表达的应该是对中国人的失望,他们希望本不是这个样子的。因此,与“诬蔑”是无关的。对他们重要的是讲道理,去掉他们的疑惑。总之,“简直是诬蔑”,会伤害自己人、朋友包括我们要争取的旁观者,这样很容易“为渊驱鱼,为丛驱雀”,壮大敌人的势力,不利于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包括世界上平等待我之民族。二、信“地”、信“物”是“口信力”而非“他信力”在批驳“慨叹”者的过程屮,鲁迅先生提出了一个新概念一“他信力”O“先前信'地',信'物',后來信'国联',都没有相信过'口己'”,中国人只是“有过'他信力'”,所以,就有点儿谈不上“失”的意味。鲁迅先生对“自信力”的概念

5、认知显然是模糊的,或者说是狭隘的。其实“自夸”我们“地大物博”木來就有与“小E1本”作比较的意味,所以,这种“自夸”就是一种“自信”的表现,不过这种“自信”有点儿盲目乐观,没有看到我们自身的落后。尽管有这种片面性,但毕竟是信中国之“地”,信中国之“物”O中国的“地”、中国的“物”就是中国人“力”的重要根基Z-O倘若没有“地”、没有“物”,那么“自己”不就是一个光身汉子吗?一个光身汉子靠什么“口信”呢?很显然,鲁迅先生的“口信力”排除了对口己所有“地”、所有“物”的依靠,单纯地狭隘地指向了有“某种精神”的“人”。我以为,“自信力”不是抽象的,它是由物质和精神等多

6、种元素组成的。毛泽东在《论持久战》这篇经典著作中,对中国的抗日战争曾作出过精辟的论断,抗H战争我们既不可能速胜,H本鬼子也不可能灭掉中国,这场战争将是“持久”的。但战争的结局是一“最后胜利属于中国而不属于FI木”o这是一种伟大的、坚定的“自信”的判断。毛泽东的“自信力”Z来源是多方面的,其中很重要的一个依据就是一“中国……是一个很大的国家,地大、物博……能够支持长期的战争。”看,毛泽东这种信“地”、信“物”不是“自信力”吗?怎能说成“他信力”呢?只不过是毛泽东在看到中国的“地大物博”Z后,没有盲目乐观,同吋,他还看到中国其他方面的劣势,所以才作出抗战必将是“持

7、久”的以及中国必胜的论断。三、鲁迅同样也犯了以偏概全的错误他批评“慨叹”者一“说中国人失掉自信力,用以指i部分人则可,倘若加于全体,那简直是诬蔑”。这里牵涉到“部分”与“全体”的关系问题。言外之意,“慨叹”者以偏概全,不应该使用全称概念。但是,鲁迅先牛自己在文章中也同样使用了全称概念。他说:“中国人现在是在发展着'自欺力'”O对此,我可仿鲁迅先生的口气凹敬先生:“说中国人现在是在发展着'口欺力',用以指一部分人则可,倘若加于全体,那简直是诬蔑。”批评别人错误的时候,不要犯同样的错误。其实这句话若加上“有些”二字作限制,即“有些中国人现在是在发展着'口欺力'”,

8、这样的论述更有讽刺力量。但鲁迅先生没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