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史》指示代詞教案

《汉语史》指示代詞教案

ID:41902583

大小:125.81 KB

页数:18页

时间:2019-09-04

《汉语史》指示代詞教案_第1页
《汉语史》指示代詞教案_第2页
《汉语史》指示代詞教案_第3页
《汉语史》指示代詞教案_第4页
《汉语史》指示代詞教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汉语史》指示代詞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指示代詞在上古漢語里,近指代词有“之、兹.此.斯、时、是”6个;远指代词有“其、彼、匪、夫”4个;特指代词有“尔、若、然”(这样、那样之意);无定代词有“某、或、莫、无”;旁指代词有“他佗、佗)产生于四周末;特殊指示代词“者、所”。中古指示代词的发展最重要的是“这气又作“者、遮、拓、只”)、“底”、“箇”、“许”“能”、“那”的产生。到了近代,近指代词“这、遮、者、拓、只”等形式逐渐统一为“这”。由此产生“这边、这个、这里、这般、这样”等复音词形式,应用广泛。还产生了复音指示代词“这些(宋代)、这些儿、这些个、这搭儿(这坨儿)、这儿”、“这厢、这壁、这壁厢”(相当于“这边”

2、)、“这会儿、这会子、这早晚、这咱”(相当于“这时候”)、这等(这样)、这的(相当于“这个、这里、这样”)、这般样(这样)、“这们、这么”(这些人)、“这么个、这么样、这么着”等。远指代词,由“那”组成的“那些、那些个、那搭儿(那坨儿,即“那里”)、“那会儿、那会子,“那厢、那壁、那壁厢”(那边)、“那早晚、那咱”(那时候)、那等(那种、那样)、那的(指人或处所)、“那们、那么”(那样)那么个、那么些、那么着,兀那(那个)、兀的(这、这个)、恁个(这个)、“恁般、恁样”(这般、这样)、“恁的、恁的般”(这样)等。重要指示代词的用法及其发展:(1)“之”字。作定語。等于现代的

3、“这”。例如:①之子于歸,宜其室家。(《詩•周南•桃夭》)■②之馬之目盼則谓之馬盼,之馬之目大而不謂之馬大;之牛•••之毛黄則謂之牛黄,之牛之毛众而不謂之牛众。(《墨子•小取》)(2)“其”字。特指。也作定語。相当于“那種”、“那樣”、“那個”。古人用它來表示它後面的名詞所代表的人物是“適當”的。例如:①非其鬼而祭之,諂之。(《論語•為政》)••②若由也,不得其死然.(《論語•先进》)••③今欲举大事,將非其人不可。(《史記•項羽本纪》)••④仆誠以著此書,藏之名山,傅之其人。(《文选•司馬遷報••任安書》)(3)“若”.“爾”兩字,也可以作指示代詞,作為定語。“若”字以用

4、於近指為常。例如:①君子哉若人!尚德哉若人!(《論語•憲问》)(这个人)••②君如有憂中国之心,則若時可矣。(《公羊傳•定公四••年》)(此时)①聞若言,莫不揮泣奮臂而欲戰。(《战国策•齐策》)(这个••话)的分别是不清楚的。“尔”字到南北朝时就可以用作定语了。例如:“爾”字則以用於遠指為常,但在某些情況下,近指和遠指①許掾尝诣簡文,爾夜風恬月朗。(《世說新語•赏譽下》)••②爾時話已神悟,自參上流。(《世說新語•言語》)••③尔夕三更,子恪徒跳奔至建陽門上。(《南史•豫章王子恪••傳》)指示代詞“若”与“尔”区别:“若”字不能用作賓語和謂語,而“爾”字可以用作賓語和謂語,

5、等於現代漢語的“那個”、“那樣”或“這個”、“這樣”。例如:①孔子在衛,有送葬者。而夫子觀之,曰:“善哉為丧乎!足以為法矣。小子識之。”子貢曰:“夫子何善爾也?”(《禮••記•檀弓上》)(“爾”作宾语。)②王曰:“若如公言,並不如此二人耶?”謝曰:“身意正爾■也。”(《世说新語•品藻》)(身:我。“爾”作谓语)③名教中自有樂地,何為乃爾也,(《世说新語•德行》)(乃■爾:竟这样。谓语。)(4)在上古時代,最常見的指示代詞是“是”>“斯”、“此”、“兹”,它們都是近指。例如:①子于是日哭,則不歌。(《論語.述而》)■②先王之道,斯為美。(《論語.學而》)③賢者而後樂此,不賢者

6、雖有此不樂也。(《孟子•梁惠王上》)••④念兹在兹。(《書•大禹谟》)••(念德的在于皋陶,悦德的在于皋陶。)(5)與“此”相對立的是“彼”字。“彼”字是十足的遠指代詞。例如:①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庄子.齊物論》)••②彼以利合,此以天屬也。(《庄子.山木》)••(6)唐宋以後,在口語裏,“箇”、“许”、“這、那”代替了“此、彼”。“這”字也寫作“者”、“遮”o例如:补:A.观者满路旁,箇是谁家子?(寒山《诗三百三首》)B.的发三千丈,缘悉似箇长。(李白《秋浦歌》)C.相送劳劳渚,长江不应满,是侬泪成许。(《华山畿》)①不省這個意,修行徒苦辛。(《拾得詩》)②细想從

7、來,斷肠多處,不與者番同。(晏幾道詞)①待我遮里兵纔動,先使人將文字與番人。(《挥塵绿餘話》)②獣王問那大王。(《妙法莲花經變文》)③雅頌在於此,浮華致那邊。(釋尚颜詩)••王力先生认为,“这”可能由指示代詞“之”字轉變而來。“那”字最初是疑問代詞,後來才轉變為指示代詞。唐宋時代有狀語代詞,“能”、“能爾”、“能許”、“能樣”、“能底”、“能亨”、“能地”、“能箇”、“如許”、“爾許”等,略等于現代漢語的“這麼”、“那麼”。例如:①芳意何能早?孤荣亦自危。(張九龄詩)(能:如此,这样。)■②問怎生禁得如許無聊。(柳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