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1900354
大小:1.39 MB
页数:36页
时间:2019-09-04
《第二节 细胞通讯与信号传递》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第二节细胞通讯与信号传递一、细胞通讯二、信号分子三、受体分子四、通过细胞内受体介导的信号传递五、通过细胞表面受体介导的信号跨膜传递(a)电话接收器将电信号转换成声信号;(b)细胞将细胞外信号(分子A)转变成细胞内的信号(分子B)。信号细胞信号分子靶细胞一、细胞通讯概念:一个细胞发出的信息通过介质传递到另一个细胞产生相应的反应细胞通讯方式:1.直接接触型(接触性依赖的通讯):2.直接联系型(形成间隙连接):3.间接联系型(分泌化学信号进行通讯)二、信号分子1.胞间信号分子(第一信使)脂溶性信号分子
2、:甾类激素激素水溶性信号分子:局部介质神经递质2.胞内信号分子(第二信使):cAMP,cGMP,DAG,IP3,Ca2+三、受体分子概念:(一)细胞内受体:被胞外亲脂性信号分子所激活(二)细胞表面受体:胞外亲水性信号分子所激活受体—配体四、通过细胞内受体介导的信号传递细胞内受体超家族通常有三个不同的结构域:一个是与配体结合的位点,位于C末端;一个是与DNA结合(或与抑制蛋白结合)的位点,位于中部另一个是激活基因转录的N端结构域细胞内受体的结构示意图糖皮质激素受体激活两步反应阶段:初级反应阶段:
3、直接活化少数特殊基因转录的,发生迅速;次级反应:初级反应产物再活化其它基因产生延迟的放大作用五、通过细胞表面受体介导的信号跨膜传递细胞表面受体主要有三种类型∶(一)G-蛋白偶联受体家族(二)离子通道偶联受体家族(三)酶联受体家族作业:在磷脂酰肌醇信号通路中,胞内信号的作用是如何被解除的?G-蛋白偶联的受体介导的信号跨膜传递1.信号通路cAMP信号通路磷脂酰肌醇信号通路2.信号的终止信号通路亲水性信号分子(第一信使)→G-蛋白偶联受体→G-蛋白→酶→胞内信号(第二信使)→调节靶细胞产生相应的反应
4、两个特点:(1)信号转换系统由3个部分组成:受体、G蛋白、效应物(酶)(2)产生第二信使cAMP信号通路肾上腺素(第一信使)→G-蛋白偶联的受体→G-蛋白→腺苷酸环化酶→cAMP(第二信使)→调节靶细胞产生相应的反应肾上腺素(第一信使)→G-蛋白偶联的受体→G-蛋白→腺苷酸环化酶→cAMP(第二信使)→激活蛋白激酶A→激活某些酶的活性开启某些基因的表达→靶细胞产生相应的反应(如糖原的分解)一般认为,真核细胞内几乎所有的cAMP的作用都是通过活化蛋白激酶A(proteinkinaseA,PKA),
5、从而使其底物蛋白发生磷酸化而实现的.又将cAMP信号转换系统称为PKA系统磷脂酰肌醇信号通路胞外信号分子→G-蛋白偶联受体→G-蛋白→磷脂酶C(PLC)→→IP3→胞内Ca2+浓度升高→Ca2+结合蛋白(CaM)→细胞反应→DG→激活PKC→蛋白磷酸化或促Na+/H+交换使胞内pH信号的终止1.胞间信号的终止2.胞内信号的终止激活型和抑制型cAMP信号途径毒素对G蛋白的核糖化作用:霍乱毒素百日咳毒素激活型和抑制型G蛋白偶联系统G蛋白的核糖化(二)离子通道偶联受体具有离子通道作用的细胞表面受体称为
6、离子通道受体跨膜信号转导无需中间步骤有选择性:配体的特异性选择和运输离子的选择性如:乙酰胆碱门Na+-Ca2+通道,γ-氨基丁酸门Cl-通道离子通道偶联受体与信号传导(三)酶联受体这种受体蛋白既是受体又是酶,一旦被配体激活即具有酶活性并将信号放大,又称催化受体。按照受体的细胞内结构域是否具有酶活性将此类受体分为两大类:缺少细胞内催化活性的酶联受体和具有细胞内催化活性的酶联受体.酶联受体具有细胞内催化活性的酶联受体.受体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受体酪氨酸蛋白激酶受体鸟苷酸环化酶受体酪氨酸磷酸酯酶缺少
7、细胞内催化活性的酶联受体⑤酪氨酸蛋白激酶偶联的受体具有细胞内催化结构域的酶联受体缺少细胞内酪氨酸激酶的酶联受体Ras(ratsarcoma,大鼠肉瘤)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