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诗歌命题动向研究与备考策略

高考诗歌命题动向研究与备考策略

ID:41895924

大小:17.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9-04

高考诗歌命题动向研究与备考策略_第1页
高考诗歌命题动向研究与备考策略_第2页
高考诗歌命题动向研究与备考策略_第3页
高考诗歌命题动向研究与备考策略_第4页
资源描述:

《高考诗歌命题动向研究与备考策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高考诗歌命题动向研究与备考策略高考试题的能力立意是所有科目和试题的必然要求。综观2016年全国高考八套语文试题诗歌鉴赏命题,2016年全国卷II诗歌鉴赏在命题与2014、2015年新《课标》I卷大同小异的基础上既有回归又有调整,比较明显地表明了今后诗歌鉴赏的命题立意与特征。、继续以“鉴”和“赏”作为命题的支点,但“鉴”的方面在诗歌考查中的力度不断加大。近年来的诗歌鉴赏试题,两道题明显体现出前难后易的命题特点。第一道试题是对“鉴”的考查,诗意理解清楚了,问题就能迎刃而解。对于诗歌鉴赏的试题的作答,没有诗意的理解,所谓的关于艺术手法的“赏”之铺垫技巧(2016全国卷II)、典故

2、寓意(2016全国卷I)以及关于文章的情感考查(2016全国卷III、山东卷、江苏卷)、选材事迹(2016江苏卷)、诗歌意象(2016全国卷I)等理解就是无本之木、空中楼阁。因此,近年来,“鉴”的考查在高考诗歌鉴赏试题中的戏份越来越足,其在诗歌鉴赏整体命题中的地位和影响明显加重。、摆脱了对比阅读中狭窄的课本素材的束缚,诗歌文本体裁的范围有明显突破;从近年来诗歌鉴赏追求容量和广度考查的趋势(近两年多数省份出现诗歌对比阅读,课内课外的结合),回归到对课外诗歌的考查,这既是一种正确的回归,更是对鉴赏能力迁移的考查。高考不应该是对课本知识熟练程度的有限检验,2016年诗歌鉴赏试题充

3、分体现了这种命题思想。同时,中国古典诗歌各有千秋,题材多样,精品纷纭,今年的诗歌文本选择了对唐代乐府诗歌进行考察,打破了人们对高考只考律诗、绝句、曲、词考察的狭窄认识,把对传统文化的考察引入到一个新的广度和深度。三、试题在命题的题干设问上趋于平易,减少专业词语对考生审题的阻碍,直接降低了学生审题的难度。2016年诗歌考查的两道问题,审题障碍小,尤其是第二道题直接出示了铺垫的艺术手法,摆脱了常年考题设问中对艺术手法类型的针对式考查,在应答中就避免了学生鉴赏能力到位而作答不精准导致的失分问题。这种平易的设问形态抛弃了符号化、专业化的专业术语长期以来对学生鉴赏前的心理压制,符合基

4、础教育阶段诗歌鉴赏的基本要求,能客观真实地考察出学生的理解水平、鉴赏能力。基于此,尤其是在加强传统文化传承、增加基础教育国学比重的语文教学深改的背景下,认识到高考指挥棒的引导作用,见微知著地领悟到高考命题的高远立意,对于我们今后的诗歌教学有着重要意义。在今后的诗歌教学以及备考中,我认为首先要加强学生对传统诗歌文本诗意的理解,改变长期以来诗歌鉴赏艺术手法地位至尊,忽视字词、句意理解的不接地气的诗歌教学模式。不应把诗歌教学的背景历史化、情感意识形态化、艺术技法模式化,而罔顾作者字里行间作为一个独立诗人的个性化情愁。不应忽视学生阅读诗歌的独立思考与理解,背离诗歌文本内含的情意。水

5、落则石出,诗歌课堂基础性的“鉴”的成分加强了,诗歌的诗意明晰了,艺术的手法就不言而明,学生的鉴赏能力自然就会有质的提高。其次,在课内的诗歌文本教学的基础上,基础作级教师要利用多种形式,如同一作者之下的同题作品比较、同时期作品比较、前后作品比较,不同作者的同题作品比较,差异作品比较,开设专题性(离别、闺怨、边塞、田园等)诗歌鉴赏校本课程,找准契合点,适当迁延,把学生从课堂诗歌文本产生的审美感受迁移到更丰富的诗歌天地中,把点阵式的艺术感受激发为链式艺术审美反应。“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杯水与渠水,死水与活水之间,学生的诗歌视野开阔、兴趣增强,对诗歌鉴赏的内牛性理解和

6、认知就会无形中得到提高。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