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古汉语复习

【精品】古汉语复习

ID:41891798

大小:126.50 KB

页数:17页

时间:2019-09-04

【精品】古汉语复习_第1页
【精品】古汉语复习_第2页
【精品】古汉语复习_第3页
【精品】古汉语复习_第4页
【精品】古汉语复习_第5页
资源描述:

《【精品】古汉语复习》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绪论入其门,升其阶,登其堂,窥其全貌,方能入其室,择其善者而从之,不善者而改之。“譬之宫墙,…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一《论语.子张》《古代汉语》课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是一门工具课“五.四”是古今汉语的分界点,“五.四”以上汉民族使用的语言为古汉语,“五.四”以下为现代汉语。1>上古时期:指汉代以前,即先秦时期。2、中古时期:指魏晋南北朝、隋唐。3、近代时期:指宋、元、明、清。古代汉语书面语大致包括两个系统:1、以先秦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上古书面语、和后来历代作家仿古作品中的语

2、言,称“文言”。2、从六朝开始产生,到唐宋以来以北方话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称“古白话”。书当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十三经廿四史诸子百家(三坟:三皇伏羲、神农、黄帝时文献。五典:五帝少昊、颛顼、高辛、唐尧、虞舜时文献。八索:八卦所记文献。九丘:九州之志。十三经,廿四史,诸子百家〉六朝是文言和古白话的过渡期,其代表文献是刘义庆的《世说新语》“灭此朝食”这条成语的意思应是“消灭了敌人再吃早饭。”表示一种决心,信心。(成语出自《左传》:齐侯曰,余姑翦灭此而朝食。〉望洋兴叹、不毛之地、百足之虫,死而不僵陈澧《东塾读书记》:盖天

3、下事物之象,人目见之则心有意,意欲达之则口有声。意者,象乎事物而构之者也,声者,象乎意而宣之者也。声不能传于异地,留于异时,于是乎书之为文字。文字者,所以为意之声之迹也。音韵、文字、训诂、语法。《左传•郑伯克段于鄢》(见教材:124页)东汉以后,为《左传》作注者众。最通行的是《十三经注疏》中晋杜预注,唐孔颖达疏的《春秋左传注疏》。隐、桓、庄、闵、僖、文、宣、成、襄、昭、定、哀。文字正式把文称文字,起于秦代。秦始皇二十八年(前219年)时刊立的琅邪刻石:“书同文字”。独体为文,合体为字《说文解字序》上周礼,八岁入小学

4、,保氏教国子先以六书。一曰指事,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二曰象形,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讪,日月是也。三曰形声,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四曰会意,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搞,武信是也。五曰转注,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授,考老是也。六曰假借,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周礼,八岁入小学,保氏教国子先以六书。”礼:制度。保氏:教官名。国子:王公贵族的子弟。《周礼》规定,贵族子弟八岁入小学,保氏就先用“六书”教育他们。“一曰指事,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第一叫指

5、事,指事这类字,一看便可识别,仔细观察就了解其意义。如上、下就是这样。“二曰象形,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讪,日月是也。”诘讪:弯曲也。第二叫象形,象形符号是画出那事物,要求与实物委曲毕肖。如日、月就是这样。“三曰形声,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为名:造字。譬:譬况。第三叫形声,形声是指按事物种类造字,另取一字音来譬况这个形声字的读音。江、河二字就是这样。“四曰会意,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鳩,式信是也。”比类合谊:比,组合也。类,字类、字群也。合,同“比”。谊,义也。指揭:搞即:挥。指向。第四叫会意

6、。会意字是组合两个以上形体,会合其含意而指示出一个新的意义。武、信二字就是这样。“五曰转注,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授,考老是也。”转注:转相为注。建类:建立字类。一首:同一部首。相受:受,注。相互注释。第五是转注,转注是指,分别建立字类,按类造部首统率同类之字,这类字可以相互注释。考、老二字就是这样。i°六曰假借,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i±托:通“讦”,寄也。第六叫假借,假借指,本来没造那个字,借一个同音字来代替那个字。令、长二字就是这样。以上为第二段:谈“六书”,阐释文字条例。1、指事“一曰指事

7、。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用现代话翻译:六书的第一类叫指事,指事字就是:看到它可知道它指的是什么,仔细观察后就能明白它的意思了。例如上、下就属这类字。可见:指事是一种指出事物的特点来表示词义的造字方法。上、下表示的是抽象的概念,不容易明显表示,聪明的祖先就用一横线作为座标,用另一线段来代表方位,在座标上画一线段就表示“上”,在座标下画一线段则表示“下”。的确是“视而可识,察而见意”的造字方法。另外:“亦”、“本”、“末”……2、象形“二曰象形。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屈,日月是也。”即:第二类叫象形

8、。象形字是把事物的形态描绘下来,其书写特点是随事物体形不同而曲折变化。日、月两字就属这一类。先民在造日、月二字时,就是用象形的方法,把他们所看到的太阳、月亮的形态描绘下来。甲金文的日,就是画的一个太阳的外形,圆圈中加一点(或说是“日之精”,或说是“太阳黑子”〉;月,画成一个半月形状,因为月亮缺时多,圆时少,故以半月形以显其外形特点,并与日相区别。另外,“鸟化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