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史》被动句的产生及其发展教案

《汉语史》被动句的产生及其发展教案

ID:41877761

大小:45.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9-04

《汉语史》被动句的产生及其发展教案_第1页
《汉语史》被动句的产生及其发展教案_第2页
《汉语史》被动句的产生及其发展教案_第3页
《汉语史》被动句的产生及其发展教案_第4页
《汉语史》被动句的产生及其发展教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汉语史》被动句的产生及其发展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被动句的产生及其发展王力先生《汉语语法史》:“在原始汉语里,被动式是不存在的。在先秦的古书中,被动式还是很少见的。汉代以后,被动式逐渐发展起来;唐宋以后,被动式不但更多,而且更多样化;'五四'以后由于受西洋语法的影响,被动式又达到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一、有形式标志的被动句(一)用“于(于)”的被动句式。实际上商代甲骨文、西周金文中就已经有被动句出现。《尚书》、《诗》、《周易》中共有18例。(见唐饪明《论先秦汉语被动式的发展》,《中国语文》1985年第4期)1、甲骨文(有“见”)、金文中(有“于”)的被动句,还有意念上的被

2、动句两种。例如:①我吏其方?我吏弗其方?(丙69)(我商的使者会被方国所害吗?)②今日王其步,见雨(被雨淋),亡灾?(续六•一0•四)③鬲易贝于王。(《鬲尊》)(鬲被王赏赐了贝。)④保侃母易贝于南宫。(《保侃母篦》)(保侃母被南宫赏贝易了贝。)⑤予小子新命于三王。(《尚书•周书•金滕》)(于省吾认为“言为三王所命也(上例引自刘翔、陈抗等编着《商周古文字读本》语文出版社,1989年9月)2、先秦被动句就已很发达,主要表现为被动句有丰富的形主要有“见”、“于”、“为”“被”等。(1)用介词“于(于)”、“乎”引进施事者。这在

3、先秦是最主要的被动方式。①忧心悄悄,愠于群小。(《诗经•邺风•柏舟》)②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孟子•滕文公上》)③万尝与庄公战,获乎庄公。(《公羊传•庄公十二年》)④却克伤于矢。(《左传•成公二年》)⑤物物而不物于物,则胡可得而累邪?(《庄子•山木》)(主宰万物而不被除物所役使)但是“于(于)”既可以引进施事者,也可以引进受事者或动作的对象、比较的对象,形式上难以辨别,完全靠语境辨别。例如:①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史记•屈原贾谊列传》)(被)②季康子问政于孔子。(《论语•颜渊》)(向)①逢蒙学射于羿。(《

4、孟子•离娄下》)(向,跟)■②子贡贤于仲尼。(《论语•子张》)(比)③且西伯,伯也,拘于羡里。(《淮阴侯列传》)(在,表处所)■因而就引起了被动句的其它形式的产生。(二)用介词“为”引进施事者,始于春秋时期。(吕叔湘《中国文法要略》第65页)有三种形式。1、“为+施动者+动词”式。例如:①不为酒困。(《论语•子罕》)■②止,将为三军获。(《左传•襄公十八年》)③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贾谊《过秦论》)■“为”也有不引进施事者的,可看作施事者被省略。④使身死而为刑戮。诚令广安君听足下计,若信者亦已为禽••矣。(《史记

5、•淮阴侯列》)⑤父母宗族,皆为戮没。(《战国策•燕策三》)2、“为……于……”式。由于“为”没有引进施事者,因而在谓语之后再加一“于”字来引进施事者,形成“为……于……”的格式。先秦仅见三例。①暴王桀纣幽厉……身死为戮于天下。(《墨子•法仪》)••①多出兵,则晋楚为制于秦。(《战国策•秦策二》)••唐饪明说:“这种句式未获发展,是由于'为'字本身可以直接引介施动者,再用于字没多大必要。”(见《论先秦汉语被动式的发展》)王力先生说,到了汉代,这种结构渐渐被“为……所”式所代替。(《汉语史稿》第22页)3、“为……所”式。实

6、际上“为……所”式萌芽于战国,例如:②申徒狄谏而不听,负石自投于河,为鱼所食。(《庄子•盗••跖》)③方术不用,为人所疑。(《荀子•尧问》)••④楚遂削弱,为人所轻。(《战国策•秦策四》)••斐学海《古书虚字集释》里说到“为……之”的形式,可看作“为……所”的变式。①(纣)遇周武王,遂为周氏之禽。(《管子•七臣七主》)••②员不忍称疾辟易,以见王之亲为越之擒也。(《国语•吴语》)••③夸I」比干,囚箕子,身死国亡,为天下之大戮。(《荀子•止论》)《经传释词》:“与,犹为也。”故“与”也可以表被动。④秦与天下疲,则令不横行

7、于周矣。(《战国策•西周策》)■(王引之云:“言为天下所疲也。”)①吴王夫差栖越陷越深于会稽,胜齐于艾陵,遂与勾践禽,■死于干隧。(《战国策•秦策五》)(王引之云:“言为勾践所擒也。”)(三)用助动词(王力)“见”,但不能引进施动者。《春秋》三传见”字共出现415次,而“见+动”仅两次;《国语》“见”共出现125次,而“见+动”仅出现3次。“见+动词”的格局在金文、《尚书》中,就已经存在,但以这种格局表被动,至战国时期始大量出现。1、“见+动词”式。①年四十而见恶焉,其终也已。(《论语•阳货》)••(到四十岁还被人厌恶,

8、他这辈子也就算完了。)••••②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焉。(《孟子•梁惠王上》)••③(孙)休居乡不见谓不修,临难不见谓不勇。(《庄子•达••生》)(我住在乡里不被评价为品行不好,遇到灾难不被评价为不勇敢。)④盆成括见杀。(孟子•尽心下)••①厚者为戮,薄者见疑。(《韩非子•说难》)••2、由于“见”字不能引进施事者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