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高考作文命题纵论 _孙绍振

2010年高考作文命题纵论 _孙绍振

ID:41871782

大小:51.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9-04

2010年高考作文命题纵论 _孙绍振_第1页
2010年高考作文命题纵论 _孙绍振_第2页
2010年高考作文命题纵论 _孙绍振_第3页
2010年高考作文命题纵论 _孙绍振_第4页
2010年高考作文命题纵论 _孙绍振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0年高考作文命题纵论 _孙绍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0年高考作文命题纵论            对立统一模式命题的突围和退守                               --2010年高考作文命题纵论                                         孙绍振一,评价准则从历史实践中来 评论今年的高考作文题,有一个标准问题,实际上是有关历史的自觉性的问题。不弄清楚我们命题的历史进程已经解决了什么问题,超越了什么阶段,面临着什么样的难点,就不能不盲目甚至倒退。十年来命题的主要胜利在于冲破了政治和道德教化扼杀个性的封闭性,回

2、归语文素养。具体来说表现在以下方面:第一,命题并不给定主题,而是给定材料或话题,开放地给学生以确定自己的主题的自由,以此作为考核的首要关键。因为,在纷繁的社会现象面前,拿出自己的观念立场,这不仅是作文,而且是立人的根本。因而,传统的主题性命题变为非主题性的开放命题,成为历史性的突破。第二,开放性不是绝对的,而是有限度的,是与导向性的制约是紧密相连的。这一点,除了社会价值观念的认同的必要以外,还由于评价的可比性。第三,开放性与导向性的矛盾消长,正是命题不断发展的内在机制。第四,在调节开放性与导向性的过程中,产生了两种倾向

3、,一种,字面上是开放的,但潜在的道德理念却是别无选择的。如前几年的《答案是多种多样的》,考生以“答案是多种多样的”为主题,却是全国一样的。名为开放,实际封闭,严格说来,应该叫做“伪开放”命题。近年来,此等“伪开放”虽然尚未根绝,但已经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与此相反的另一种倾向则是不含任何导向性的泛开放。如前几年上海的《杂》等。这种倾向导致了套题,也增加了评分(可比性)的困难,故总体来说,日见其少。但是,并未绝迹,今年湖南就以“早”为题,属于泛得没有边的一类。在台湾这种泛开放的命题却日见其多,几乎成为主流。如2002年的《

4、镜子》,2003年的《猜》,2005年的《回家》,2007年的《探索》,特别是2009年的《惑》,可能是泛开放的极致。这可能与社会意识形态,也可能与考生总量较小有关。在大陆,泛开放的命题也不乏比较成功的,原因就在于,在题目背后隐含着对立面。如去年上海的《他们》,潜在的“我们”不言而喻。今年重庆的“难题”的“难”针对的是“易”,故不至于泛得漫无边际,但是还是不及前几年上海卷的“一定要跨过这道坎”和“我要握紧你的手”。其中的“坎”和“手”,均含具体语义和象征语意。具体语义是封闭的,而象征语义是开放的。第五,不管是开放性还是

5、导向性,都以有利于考生发挥个性化的自由为上,当然这种自由是相对的,不但受到社会共识的约束,而且受到文体的规范。在文体上,西方命题,尤其是美国式命题基本模式是提供矛盾现象迫使考生作两难分析。如:对朋友的妻子和孩子都言过其实的奉承是礼貌,否则是粗鲁。难道这样的虚假是绝对必要的吗?有趣的是,面对矛盾,我国则往往以二者的统一为题,如今年的《仰望天空,脚踏实地》。这样的命题,当然比较有利于审美抒情。但,分析议论和审美抒情,均为人文素质之组成部分,不可偏废,我国命题长期偏于审美,出于全面发展的考虑,近年命题有从感性向理性开放的潮流

6、。这就是我们的历史,其中有弥足珍贵的经验,也有代价极其昂贵的教训,评价的准则就在其中。好开放性与导向性的矛盾仍然是当前命题的主要矛盾,不过内涵都有了些进化。当前的开放,不仅仅是向学生自主立意开放,而且是向学生独特的、个性化的立意开放;目前的导向,不但是向感性表层开放,而且是向学生的理性深度开放,向文体的自由驾驭开放。非常遗憾的是,并不是所有评论者都具有这样的自觉,缺乏历史清醒度的胡言乱语比比皆是。即兴的、网络式的胡吹瞎捧,不负责任的谩骂,冬烘式的瞎子摸象自不必说,一些文化明星的似是而非的评论,造成更大的混乱。今年高考开

7、考之初,于丹在新浪网上发表对今年作文命题的评论:“很社会,很当下,很思维”。“很社会”其实就很不通。“很社会”针对的是“很个人”。命题的功能就是以公共现象激活考生的个人立意。“很当下”针对的是“历史”。当下难道可以脱离“历史”吗?她对“当下”的解释是,“第一就是特别强调中国社会在转型时期的社会现象……要看你怎么看待社会转型时期的一些特定现象。”“第二个特点就是紧扣当下的一些国际概念……我们看到像绿色生活……其实都是紧扣着时下的环保和可持续发展,它是给考生一个社会责任的思考。”这个“很当下”实际上就是当下社会关注的热点问

8、题,这是很外行的。和当下有所结合,并不是今年命题的特点,甚至也不是中国的创造,而是美国、新加坡和中国命题的一种共同现象。汶川地震时期四川的“坚强”,不是更为“当下”吗?但这个题目在当年并不是比较好的,而是比较弱的。因为它把救灾中人的意志绝对化了,完全忽略了救灾又是一种科学。多年的实践证明,以当下大事件命题是幼稚的。现成的话语格局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