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2007学年第一学期《大学语文》试卷A卷

2006-2007学年第一学期《大学语文》试卷A卷

ID:41871743

大小:30.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9-04

2006-2007学年第一学期《大学语文》试卷A卷_第1页
2006-2007学年第一学期《大学语文》试卷A卷_第2页
2006-2007学年第一学期《大学语文》试卷A卷_第3页
2006-2007学年第一学期《大学语文》试卷A卷_第4页
资源描述:

《2006-2007学年第一学期《大学语文》试卷A卷》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韩山师范学院2006-2007学年第一学期《大学语文》试卷A卷一、选择题(在1~20小题备选的四个答案中,选择1个正确答案,填入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20分)1.“潮州八景”中的“鳄渡秋风”相传与()有关:A.韩非子   B.韩元吉    C.韩愈      D.陈尧佐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出自()A.《庄子》B.《老子》C.《论语》D.《孟子》3.“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一思想的提出者是()A.孔子B.孟子C.庄子D.韩非子4.我国古代第一位著名的田园诗人是( )A.陶渊明 B.谢灵运C.王维D.王粲5.“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

2、群”诗句中“白”是指( )A.白居易  B.李白C.白朴     D.白行简6.宋代作家中,在诗词文赋以及书画等方面都有很高造诣的是()A.欧阳修B.苏轼C.陆游D.辛弃疾7.在我国现代诗歌史上,最能体现“五四”精神的诗集是()A.《女神》B.《红烛》C.《死水》D.《北方》8.“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出自(  )A.朱熹B.苏轼C.白居易D.韩愈9.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的“柳三变”是(  )A.柳宗元  B.柳公权C.柳开  D.柳永10.元代有“曲状元”之称的作家是()A.关汉卿B.马致远C.王实甫D.郑光祖11.曹七巧是张爱玲小说(  )中的主人公A、《倾城之恋》

3、B、《金锁记》C、《半生缘》D、《红玫瑰白玫瑰》12.由徐志摩发起的文学社团是()A.新月社B.创造社C.语丝社D.文学研究会13.鲁迅的作品集中,属于散文诗集的是()A.《呐喊》B.《坟》C.《朝花夕拾》D.《野草》14.五四新文化运动开始的一个重要标志是(  )A.问题与主义之争        B.《新青年》杂志的创刊C.《每周评论》的创刊  D.《努力周报》的创刊15.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是(  )A.《狂人日记》   B.《孔乙己》  C.《药》    D.《阿Q传》16.茅盾长篇小说的代表作是(  )A.《幻灭》    B.《动摇》   C.《追求》  

4、 D.《子夜》17.老舍小说的代表作是(  )A.《骆驼祥子》  B.《猫城记》  C.《老张的哲学》  D.《赵子曰》18.《雷雨》的作者是(  )A.老舍   B.茅盾     C.曹禺   D.郭沫若19.散文《背影》的作者是(  ) A.鲁迅    B.朱自清    C.梁实秋   D.周作人20.沈从文小说的代表作是(  )A.《柏子》  B.《萧萧》  C.《神巫之爱》   D.《边城》二、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5分)1.诗经2.朦胧诗三、补全名句(每小题2分,共10分)1.沧海月明珠有泪,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丛菊两开他日泪,_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_________,夜泊秦淮近酒家。5.两情若是久长时,____________________。四、简要回答(任选三题)(每小题5分,共15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1.以《阿Q正传》、《祝福》、《狂人日记》等小说为例,简述鲁迅的文学主张,并说明其思想价值。2.简要分析徐志摩《再别康桥》的“三美”特征。3.以舒婷的《祖国啊,亲爱的祖国》为例,简要分析朦胧诗的主要特点。4.举例说明李白和杜甫诗歌创作风格上的不同之处。5.宋词在风

6、格上可以分成几派?举例说明各派的主要特征。五、分析下列作品(任选五题)(每题10分,共50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1、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1)指明这首诗的出处(作者,篇名,朝代)。(2)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3)“蒹葭苍苍,白露为霜”采用了什么手法?(4)从这一章可以看出全诗在意境创造上有什么特点?2、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

7、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1)指明本文的出处(作者,篇名,朝代)。(2)本段描写了哪两种景象?(3)写出由这段话衍生出的两个成语。(4)河伯为什么会“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3、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与?何故至于斯?”屈原曰:“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渔父曰:“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世人皆浊,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餔其糟而啜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