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案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案3

ID:41868172

大小:24.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9-04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案3_第1页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案3_第2页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案3_第3页
资源描述: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案3》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认识二氧化碳,掌握其重要的化学性质,了解其物理性质和主要用途。(2)懂得设计实验来验证物质性质的方法。(3)学会对实验中出现的现象进行分析并得出结论的方法。2.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演示实验的现象,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通过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去验证二氧化碳的性质,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3)经过亲自动手实验,让学生懂得二氧化碳可以与水反应生成碳酸。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二氧化碳的密度以及水溶性进行实验设计,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以及思维的严密性。(2)通过用浸过石蕊溶液的小花来进行实验探究

2、,让学生亲自参与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从而获得成功的喜悦和对化学学习的持续兴趣。教学重点、难点1.二氧化碳的密度和水溶性2.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以及碳酸的不稳定性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引入:同学们在前面已经陆续的接触、学习过二氧化碳这种物质,你能归纳出它的性质么?投影并归纳二氧化碳的有关性质学生思考、回答:二氧化碳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可溶于水、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出发,避免了重复与罗嗦,使教学更有针对性,重点更为突出。讲解:二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学生抄写、记忆对需要重点掌握的知识点

3、进行强调。学生回答:二氧化碳的密度及水溶性是在实验室制备二氧化碳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不要“人云亦云”提问:你们知道的二氧化碳的性质中,哪些是已经做过实验亲自验证并非常确定的,哪些只是由别人告诉你的?时从老师口中获知。,要敢于创新。演示实验: 实验1.用二氧化碳倾倒阶梯上的蜡烛实验2.在装满二氧化碳的软塑料瓶内倒入少量水实验前让学生对实验现象进行猜想;实验后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这说明了二氧化碳具有什么性质。学生可能的猜想:1.二氧化碳会熄灭,而且是下面的先熄灭上面的后熄灭2.软塑料瓶会变扁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思考回答:实验1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

4、燃烧;实验2说明二氧化碳可溶解于水。这两个实验要收集到的二氧化碳气体较多,耗时较长且实验的成功率较低,所以宜由老师演示能起到较好的示范作用。提问:根据上述两个实验的设计意图,你们还能设计一些其他的实验来证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且可溶于水么?让学生思考一会儿后再投影出一些提示  学生分小组讨论并进行实验设计。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通过小组的合作,互相启迪、互相补充、并完善自己的设计。让学生讲述自己小组的实验设计,并引导其他学生去评价这些设计。学生:讲述自己的设计和准备如何实施,并对实验现象进行猜想。通过让学生讲述自己的设计提高学生的表述能力,并使学生初步学会评价和改

5、进实验设计;通过赞美学生的设计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讲解:今天老师还补充一个二氧化碳的性质就是二氧化碳能够与水反应。但它们的生成物到底是什么,由你们去进行实验探究。投影并讲解:石蕊是一种植物的色素,能在酸性、中性及碱性环境下显现出三种不同的颜色。学生实验:把浸过石蕊试液的4朵小花分别进行实验对比:(1)喷醋酸(2)喷水(3)直接放入盛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4)喷水后放入盛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5)把(4)中的小花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烘烤。分析有关实验现象并获知: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了酸性物质。该酸性物质不稳定,受热很容易分解。通过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探究,

6、让学生亲自参与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并学会根据实验现象分析、得出结论,从而获得成功的喜悦和对化学学习的持续兴趣。讲解: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了碳酸的化学方程式。以及碳酸分解的化学方程式。学生抄写、记忆投影:根据本课的有关知识点设计与生活密切相关的习题来进行知识的巩固和运用学生思考、讨论使学生能把学到的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懂得运用有关的化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布置作业:家庭小实验:用家里的一些物品制造并收集二氧化碳气体并对自己设计的实验进行实施,把实验的结果与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分享。让学生多动手、多思考,他们就会有更多的心得和体会,对化学的学习也就更有

7、兴趣。课后小探究家庭小实验:请你利用家庭中的一些小物品来制造并收集二氧化碳气体,并验证二氧化碳的性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