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1867202
大小:29.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09-04
《高校贫困生心理问题分析与健康教育对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高校贫困生心理问题分析与健康教育对策【摘要】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贫困生作为大学生中一个不可忽视的特殊群体,研究他们的心理状态,并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他们健康的人格,是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一项重要任务。【关键词】贫困生心理问题心理健康教育对策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体制的转型和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人们对高等教育的需求得到了尽快满足,高等教育办学经费的紧缺状况得到了有效缓解,但与此同时也产生了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那就是高校中的贫困生的人数不断上升。据统计,我国一般高等院校屮,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比例达到了近30%,其中贫怵I生的比
2、例为10%〜15%。近年來,在政府与社会的支持和援助下,各高校采取多种措施和办法解决贫困生问题。但这一问题并不是单纯的经济解困问题,更值得关注的是因经济困难所产牛的心理健康问题。这些贫困生不仅经济困难,而且承受着因贫困所带来的各种心理压力,心理问题日益突出。对于这一群体的解困问题已成为高校学生工作的一个重要课题,这不仅得到了高校内部的普遍关注,也是社会关心的焦点。了解高校贫困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有针对性地作好他们的教育引导工作,同时也为学牛思想政治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课题。一、高校贫困牛•心理健康问题分析1.强烈自卑与过度自尊并存的矛盾心理由于经济条件以及生活阅历的差异,贫困学生的心理负担比一般学
3、生重得多。自尊心和自卑心是高校贫困生存在的一对心理矛盾,而且往往是自尊心越强。自卑心就越重。由于贫困生大多来自于偏远山区,不仅物质生活条件比发达地区的学生差得多,而且由于其基础教育环境较差,使得他们学得的外语、计算机水平以及知识面都比其他学生差。这就使得他们形成了自尊与自卑并存的矛盾心理。一方面,贫困生虽然家庭贫寒,但由于以前环境的蘑练,他们好胜、好强、不甘落后,注重他人的看法,非常在乎外人对自己的评价。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与认同。表现为学习努力,注重成绩。贫困生这种过度的自尊心理,使得学校和一些党团组织想伸手帮助他们,但工作特别难做。另一方面,由于经济条件和知识修养等方面的差异,在同学中抬不
4、起头:加之与城市学生相比,他们对现代生活的见识也比较少,他们又感到自卑,对别人的看法非常敏感。在这种自卑心理的影响下,贫困牛往往不愿意与别人谈论自己的家庭状况,更不愿意公开求助于学校、老师和同学。而是把困难和压力埋藏在内心深处,逐渐变得敏感多疑、沉默寡言、自我封闭。很有可能会不合群,使得沟通能力差,人际关系不和谐,对学习成绩、就业过分担心等。于是形成了自尊而又自卑、坚强而又脆弱的双重性格。这种矛盾心理使得贫困生缺乏克服困难的自信心和积极进収精神。2.自我封闭与自我表现并存的矛盾心理一方面,贫困牛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由于经济的窘困而不敢正视现实,害怕别人瞧不起自己,他们抗拒师生善意的同情,与
5、同学的交往不多,不能融入同学之中。在人际关系上趋于封闭,独来独往,有些贫困生认为只有读书才是学生的本分,为了父母的期望,强迫自己天天学习,害怕参与活动占用自己的时间,耽误自己的学习,不喜欢参加集体活动,对班集体漠不关心。怕过多的交往给自己带来更多的经济负担而怯于与别人交往,认识问题片面、偏激、易烦恼,沟通和合作能力较差;这样导致他们不知道如何与他人有效沟通与交流而自我封闭。另一方曲,有的贫困生为了摆脱自己的弱势地位,吸引别人的注意,在不良消费时尚的影响下,脱离自己的经济承受能力,维护自己的“尊严”,求得心理上的平衡,不切实际地盲目追求潮流。甚至为了达到粉饰自己的目的,采取一些不恰当的手段。女
6、口,四处借钱不还、不交学费等来获取经济利益。这种矛盾心理使得贫困生适应社会、调节自我、合作沟通的能力较差,容易形成孤僻、懦弱、自卑的人格缺陷。1.依赖与叛逆并存的矛盾心理一方面,当面临学习和牛活上的困难时,有的贫困牛表现得无奈、悲观,不是积极主动想办法去克服困难,而是怨天尤人,极少部分特困学生利用党和政府及各高校对贫困生工作的高度重视,不让任何一位贫困生因贫困而缀学的精神,采取了以奖、贷、减、免、补、勤等措施,而产生了依赖组织、依赖学校的心理。各高校采取的扶贫解困措施往往又多集中在经济和物质的扶贫上,对精神上的扶贫做得不够,而使受助学牛的依赖心理不易发现。另一方面,有些贫困生对于暂时的经济困
7、难缺乏正确的认识,而把这种状况完全归于社会的不平等,如果没有自身的适当调试和外界的必要干预,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会引起心理变态。从而愤世嫉俗,甚至有人釆取极端的行为。轻则悲观厌世,心胸狭窄,不合群,学习效率低下;重则导致轻生自杀,甚至做出危害他人,危害社会之事。这种矛盾心理不利于贫困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甚至只求索取、不讲奉献,容易形成自私、狭隘、偏激的性格。1.焦虑不安与虚荣并存的矛盾心理大多数贫困生家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