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2019电大中国文化概论复习考试必考重点【精编完整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绪论:“文化”的界定(单选)1,“文”的木义是“错画”,也就是花纹”2,《易•贲卦》说:“圣人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天文指的是自然现象和规律,人文指的是社会现象和规律。3,“文化”一词中,“化”的本义是改易。4,在屮国典籍屮,文化合成的最早典籍是《说苑•指武》。5,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共同创造并赖以生存的物质与精神存在的总和。(多选)(1)广义文化是与人类及人类的创造活动相联系的,是以人为中心的概念;(2)广义文化是一个历史概念,它涵盖人类历史的全过程,是一个传承发展的综合概念;(3)广义文化的外延涵盖物质创造和精神创造的全部
2、。(单选)6,狭义的文化专指人类的精神创造,它着重人的心态部分。7,狭义的文化又称人文文化,是某一个社会集体(民族或阶层)在长期历史发展中经传承累积而自然凝聚的共有的人文精神及其物质体现总体体系。(简答)8,从哪些方面把握“狭义文化”的定义?答:(1)狭义文化不但以人为中心,而且以人的精神活动为中心,即使观察物化世界,也是以其中的人文精神为内核的;(2)狭义文化关注的不是个别人的精神活动,而是经历史传承累积凝聚的共有的、成体系的人文精神;(3)狭义文化关注的不仅是全人类的普遍共性,而且更注重不同民族、阶层、集团人文精神的特点。(名词解释)9,广义的文化产品指人类创
3、造的一切提供给社会的可见成品,既包括物质产品,也包括精神产品。(单选)10,把一些不属于狭义文化的事物中所具有的人文特性,称为事物的文化内涵。11,文化现象指人类文化发展过程屮呈现出的某种外部形态和联系。(名词解释)12,当一种现象以同样的形式反复出现时,其中就含有规律性,成为某一历史时期、某一国家(民族或地域)文化发展中带有典型和标志作用的事情,这些现象称为文化事象。(单选)13,文化事象是文化学研究的基础单位。(名词解释)14,某种文化观念及与之相关的文化事象,在某一特定吋期,在一定的背景下,对社会产生广泛影响,为多数人所赞同和奉行,形成一种潮流,称作文化思潮
4、(多选)15,汉代的经学、隋唐的佛学、宋明的理学、清代的考据学,都可以看做时代思潮o16,文化政策是指一定时代,一定的社会条件下,行政机构对文化领域的问题所颁布的相关规定和对策原则。主要针对少数民族发展的民族政策、文艺政策、宗教政策、语言文字政策等。民族文化、别文化与两个文化层(名词解释)17,民族文化是指不同的民族有自己不同于其他民族的文化,文化的差异与特色是划分民族的标志之一。(单选)18,中国文化又称中华文化、华夏文化、炎黄文化,它属于国别文化。(多选)两个文化层面指上层文化与底层文化。19,民俗学家钟敬文1982年在杭州大学中文系的讲话中,提出“中华民族的
5、传统文化可以分为三种干流”,即上层文化、中层文化(市民文化)、下层文化。(单选)20,上层文化指宫廷文化与上层文人所创造、拥有的文化。(多选)宫廷礼仪、文庙典礼、宗庙音乐均属于上层文化。三、文化的历史发展与文化传统(多选)21,文化的历史传播,上层文化是以文字典籍为媒体的,而底层文化主要靠口头传承。(名词解释)22,中国传统文化,指的是以中华文化为源头、中国境内各民族共同创造的、长期历史发展所积淀的文化。23,文化传统是贯穿于民族和国家各个历史阶段的各类文化的核心精神。第一章中国文化的地理背景(单选)23,地理环境是人类存在和文化创造的先决条件。第一节:中国文化赖
6、以生存发展的地理条件一,中国地理简要的概述(1,中国地形地势及历史上的人群分布)(单选)24,中国处于世界最大的欧亚大陆的东部,东临浩瀚的太平洋。25,在屮国境内,地势西高东低,地形呈阶梯状分布。25,古代的云贵高原作为民族杂居区,曾被称为"西南夷”。26,被中国古人称为“表里山河”的地带是黄土高原地带。27,黄土高原的北邻,是蒙古高原,这是一个草原,沙漠、戈壁交错的地带,历来也是北方草原民族进入中原地带的要冲。28,历來有山西居“天下形式”之说。29,在中国历史上发挥过重要作用的人群,如鲜卑、契丹、金人、满族等,都起源于东北平原。30,华北平原有黄河和海河水系,
7、东部还有泰沂山地,是中国文化的乂一摇篮。(简答)2,中国地理的整体性特征?答:(1)众多的河流犹如血脉一样,将大陆广大的地区连系在一起。(2)地理通道。虽然地形多样,山岭众多,但不论多么险峻的地势,大自然总留给人以交通的便利。3,数千年来的气候变迁及饥荒灾病情况(单选)32,1972年《考古学报》的第一期发表了著名学者竺可桢先生《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化的初步研究》一文。33,第一个大吋期约从公元前3000年到公元前1100年,属于温暖期。34,从公元前1100年到公元1400年,为寒暖交错期。35,从春秋至四汉时期,便进入第二个温暖期。36,东汉、三国直到南北朝,
8、是第二个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