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山鸟卷”原装试题(打印排版稿,纸张16开)(1)

1“中山鸟卷”原装试题(打印排版稿,纸张16开)(1)

ID:41830755

大小:136.59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9-09-03

1“中山鸟卷”原装试题(打印排版稿,纸张16开)(1)_第1页
1“中山鸟卷”原装试题(打印排版稿,纸张16开)(1)_第2页
1“中山鸟卷”原装试题(打印排版稿,纸张16开)(1)_第3页
1“中山鸟卷”原装试题(打印排版稿,纸张16开)(1)_第4页
1“中山鸟卷”原装试题(打印排版稿,纸张16开)(1)_第5页
资源描述:

《1“中山鸟卷”原装试题(打印排版稿,纸张16开)(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屮山市高三年级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统一考试语文科试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姓名和考生号、考场号、朋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R上对应题冃的答案信息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耍求作答的答案无效。4.作答选做题时,请先用2B铅笔填涂选做题的题号对应

2、的信息点,再作答。漏涂、错涂、多涂的,答案无效。5.考生必须保持答题R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第I卷阅读题甲必考题―、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早在几干年前z中国古人就产生了实现〃和谐大同"社会的理想,并为此设计了一整套较为完善的保障体系。其核心莫过于采用一套有效的争议调处机制,即今天所谓之调解制度。调解,作为一种有效的争议解决机制,在我国的历史可谓源远流长。今天能够看到的关于调解的最早记载是舜主动出面对”历山之农者侵畔”河滨之渔者争圾”进行有效调处的故事。可见,华夏先民很早就认识到调解对社会和谐的作用。之后在漫长的封建社会,调解制度在我国得到

3、了充分的实践和发展,几乎在历朝历代都设有专门负责调解的机构或人员。秦汉时,在乡一级设〃秩、啬夫和三老〃专司调解事务,调处不成再到县廷起诉。唐代则于基层分设"乡正、里正和村正”,而且还明确规定调解是将纠纷交府县处理的前提。到元朝时调解已被广泛应用于解决民事纠纷。元代还为调解及其他非诉讼争议解决机制取了一个特殊的名称——"告拦〃。元朝法律同时规定通过审判官调解达成和解而再次起诉的案件,不允许有司再行受理。这就赋予调解达成的和解协议以既判力和法律约束力,这是传统调解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到明清时期”我国古代调解制度发展到了极致。明代将儒家”无讼”观念付诸社会管理实践,调解自然继续充当民事诉

4、讼的法定前置程序。朱元璋就曾颁布敕令规定:"民间户婚、田土、斗殴、相争一切小事,不许轻便告官,务要经本管里甲老人理断。若不经由者,不问虚实,先将告人杖断六十,仍发里甲老人量断。"清代在沿袭明朝做法的同时,还将调处率纳入地方官员的政绩考核,这从某种程度上导致调解适用范围被不适当地扩大。据载,清嘉庆十五年至二十五年间,天津宝抵县自讼案的调解结案率竟高达90%。从上述调解演进的历史可以看岀中国古代调解在一步步制度化的过程中,还逐渐形成了较为明显的强制性特征。这种强制调解模式体现了统治者以此进行社会治理的重要考虑。中国古代调解也因此带有浓厚的政治色彩和道德教化功能。我国古代调解制度特点鲜明。首先

5、体现在中国古代调解的主动介入特性。中国传统调解实践大多具有某种主动介入的因素,即调解人出面调和纷争,并非基于双方的邀请而是多由调解人主动介入争议。其次是调解人在某些情况下的非中立性。在中国传统文化背景下,调解人主持调解时未必一定会站在中立的立场上。受传统道德观念等多种因素影响,调解人在调解过程中常常会自觉不自觉地站在某一方的立场上看待问题。古代调解人大多都是带着自己对争议的看法和既定立场介入争议的。在调解过程中”调解人自然会以自己的价值观对调解结果施加影响。为了给调解人保留〃面子",当事人大多会听从调解人的建议。这些情形都是西方式调解体系中闻所未闻的。(选白2012年6月14口《光明口报

6、》,有删改)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我国古代的调解制度发挥着积极的保障功能,是在“和谐人同”传统社会理想期待下诞生的一种争议解决机制。B.被誉为“维护道徳的最示一道防线”的调解制度源远流长,在历史发展的实践中,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和相对的完善。C.元朝对传统调解制度的发展功不可没,法律规定由审判官介入的调解,其结果虽冇法律约束力,但仍冇改判的可能。D.清朝时期的调解制度进一步完善,法定程序化更为严格,但也使调解的对象不合理地扩大,暴露出一定的弊端。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朱元璋颁布敕令规定,其目的在于发挥调解制度的道徳功效,使调解双

7、方尽量不走民事诉讼程序,避免更人的麻烦。B.与清朝相比,明朝调解制度调解的案件数量和案件结案率明显较低,充分反映出清朝社会才盾更多,治理更为有力。C.明清时期的统治者对调解更加重视,并将原来的民间调解上升为法律规范的髙度,强化了调解制度的政治色彩。D.屮国传统调解模式能践行数千年并且取得较好的社会效果,其屮关键的因素在于长期沉淀下来的传统文化。1.根据原文内容,下列分析与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中国古代稳定封闭的小农经济决定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