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1816541
大小:31.45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09-02
《中国教育史期末复习题26459资料》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中国教育史期末复习题一、选择题(C)1.“学在官府”是哪个历史时期的文化教育特征?A、商代B、夏代C、西周D、东周(A)2.中国历史上记载最早的儿童识字课本是什么?A、《千字文》B、《史籀zhou篇》C、《三字经》D、《急就篇》(C)3.下列哪个选项不是西周学校“六艺”教育的内容?A、射B、御C、诗D、数(D)4.孔子所认为的最高道德准则是什么?A、孝B、礼C、忠D、仁(B)5.在论述教育与经济发展关系中,提出“庶→富→教”这一思路的是哪位教育家?A、孟子B、孔子C、荀子D、老子(C)5.“明人伦”的教育目的是由谁第一次明确地概括出来的?A、荀子B、孔子C、孟子D、庄子(A)6.“
2、化性起伪”是谁提出的?A、荀子B、老子C、庄子D、孔子(D)7.最早把自然科学知识纳入教学内容的是哪个学派?A、儒家B、道家C、法家D、墨家(C)8.提出培养“兼士”的教育目的是哪个学派?A、儒家B、道家C、墨家D、法家(A)9.道家的教育主张是什么?A、“不言之教”B、“以法为教”C、“兴利除害”D、“化性起伪”(A)10.“立五经博士”是哪一位统治者的决策?A、汉武帝B、秦始皇C、周文王D、唐太宗(B)11.著名文献《对贤良策》的作者是谁?A、王充B、董仲舒C、贾谊D、郑玄(B)12.“太学”这一官办教育机构是在哪个朝代出现的?A、唐代B、汉代C、秦代D、周代(B)13.汉代首
3、先提出“独尊儒术”思想的是谁?A、王充B、董仲舒C、贾谊D、郑玄(C)14.科举制度创立于哪个历史时期?A、魏晋南北朝B、唐朝C、隋朝D、宋朝(C)15.韩愈的教育思想区别于其他教育家的最显著特点是什么?A.人才思想B、教学思想C、师道思想D、“性三品”思想(C)16.“六学一馆”是哪个朝代的中央官学体系的简称?A、隋代B、宋代C、唐代D、汉代(D)20.《白鹿洞书院揭示》是谁制定的?A、王守仁B、湛若水C、阮元D、朱熹(C)21.程朱理学控制科举与学校始于哪个朝代?A、宋代B、元代C、明代D、清代(B)22.“书院”作为一种教育组织正式形成是在哪个朝代?A、唐代B、宋代C、元代D
4、、明代(C)23.“八股取士”的考试形式,在哪个朝代确定。A、宋代B、元代C、明代D、清代(D)24.明代众多书院中,名声最大、影响最广的是:A、岳麓书院B、学海堂C、漳南书院D、东林书院(C)25.废除八股文的法令是什么时期颁布的?A、洋务运动时期B、维新运动时期C、清末新政时期D、辛亥革命时期(B)26.科举考试是在什么时期终结的?A、洋务运动时期B、维新运动时期C、清末新政时期D、辛亥革命时期(C)27.第一部在全国实施的学制是哪一部?A、癸卯学制B、壬寅学制C、壬子学制D、癸丑学制(B)28.“壬寅—癸卯学制”是在什么时期颁布的?A、1912—1913年B、1902—190
5、3年C、1922—1927年D、1898—1899年二、填空1.夏代在王都设立的最典型的教育场所为“(序)”,堪称是一种武备学校。2.商代的(甲骨文)被看成是我国有系统文字的开始,和我们今天使用的汉字一脉相承。 3.西周的学校设置可分为两类:设在天子王城和诸侯国都的称(国学),按年龄层次上可分为(大学)和(小学)两级;设于郊、野范围内的学校称(乡学)。4.“(学在官府)”是西周教育制度的主要特征.主要体现学术和教育为官方所把持,国家有文字记录的法制规章、典籍文献以及祭祀典礼用的礼器全都掌握在官府,普通百姓根本无缘接触到.西周学校以“(六艺)”为基本教育内容5.(私学)是春秋时期的
6、历史现实,其结果是打破了“学在官府”的局面。6.“不分贵贱种族,人人都可以受教育”,这个意思在孔丘的教育实践中可以概括为(有教无类)。7.孔丘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编纂和核定的《诗》、《书》、《礼》、《乐》、(《易》)、《春秋》,成为儒学的基本经典和封建社会学校教育的核心内容8.原始的教育活动,起源于人类参与(社会生活的需要)和人类(自身身心发展)的需要。9.传说是黄帝命令他的史官(仓颉)创造了文字。10.据文献记载,五帝时期已有叫(成均)和(庠)的教育场所,它们被看成是萌芽状态的学校。11.(稷下学宫)是战国时期齐国的一所著名学府,制定历史上第一个学生守则《弟子职》。12.在关于
7、人性的认识中,认为人性如素丝,“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的是(墨翟);认为“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的是(孟轲);认为“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的是(荀况)。13.墨家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兼士)或“贤士”,14.孟轲的教育理论基础是(“性善论”)。15.孟轲提出的“五伦”分别是(“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16.法家关于教育实施的主张是(“以法为教、以吏为师”。)17.《大学》提出的“三纲领”是(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八条目”是格物、致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