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1798062
大小:60.58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9-09-02
《包身工(预习课后练习)》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包身工5分钟训练(预习类训练,可用于课前)1•夏衍,浙江杭县人,现代著名剧作家。主要作品有剧本等。答案:《赛金花》《上海屋檐下》《法西斯细菌》2.选出下列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组()A.繁衍■(yan)荤腥(hun)■怜悯■(mln)B.噩梦■(e)契约(qie)•拷绸(kdo)C.缜密■(zhQn)瞌睡(ke)■弄堂■(long)D.尘埃(di)骷髅(ku)游说(shui)解析:A项,“衍”应读“ydn”;B项,“契”应读“qi”;D项,“埃”应读“"”。答案:C3.下列各句运用的是什么修辞方法?选岀答案正确的一项()(1)“芦柴棒”着急地要将大锅里的稀饭烧滚。(2)她们是带工老板的机器。(
2、3)老板娘……气哄哄地放在这些廉价的、不需要更多维持费的“机器”们面前。(4)包身工是一种“罐装了的劳动力”,可以“安全地”保藏,自由地使用,绝对没有因为和空气接触而起变化的危险。A.(1)借喻(2)暗喻(3)借代(4)借喻B.(1)借代(2)借代(3)双关(4)借喻C.(1)借代(2)暗喻(3)借喻(4)双关D.(1)借喻(2)借代(3)暗喻(4)双关解析:此题考查对易混修辞的理解掌握情况。借喻侧重点在“喻”,借代侧重点在“代”,使用借喻修辞的句子,都可以改为明喻或暗喻,但借代修辞则不行;暗喻常用的比喻词是“是”“成了”等等;双关是指一句话含有字面和隐含的两层意思。答案:C4.下列判断不
3、正确的一项是()A.《包身工》的作者是沈端先,是一篇报告文学。报告文学是文学创作中的“轻骑兵”。B.课文以包身工一天的活动为主线,又以包身工制度的起因、发展和趋势为副线。C.课文记叙时注意点面结合。即对包身工居住条件、饮食条件和劳动条件作“面”的介绍,又对芦柴棒、小福子等典型作“点”的描写。D.课文在记叙中穿插了描写、议论、抒情。在结构上以空间为顺序,巧妙地将包身工的全部悲惨遭遇浓缩在一天的生活中。解析:此题考查对课文的文体、线索、选材和组材的掌握情况。本文在组材上是以时间为顺序的。答案:D10分钟训练(强化类训练,可用于课中)1・下列句子中,引号用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儿包身工的身体是属
4、于带工老板的,所以她们根本没有“做”或者“不做”的自由。(表示特定称谓)B.“芦柴棒”实在不能挣扎着起来了。(表示强调)C.有几个“慈祥”的老板到小菜场去收集一些萬苣的菜叶……(表示讽刺或否定)D.东洋婆会心地笑了:“这个小姑娘坏得很,懒惰!”(表示强调)解析:此题考查对引号的作用的理解。A项屮的引号表示强调,B项中的引号表示特定称谓,D项中的引号表示直接引用。答案:C2.分析下列两组句子,看每组句子中哪个句子的表达效果更好一些。(1)①长方形的,红砖墙严密地封锁着的工房区域,像一条水门汀的弄堂马路划成狭长的两块。②一条水门汀的弄堂,把t方形的用红砖墙严密地封锁着的工房区域划成狭长的两块。
5、(2)①她们躺的地方,到了一定时间是非让出来做吃粥的地方不可的。②她们躺的地方,到了一定时间要让出來做吃粥的地方。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不同表达方式、表达效果的理解能力。第(1)组①句采用变式句,用以突出工房区域的特点;第(2)组①句采用双重否定的方式,用以加强语气。答案:(1)①(2)①3.作者选取了哪些材料来反映包身工的生活?是如何组织的?解析:作者把三个生活图景作为重点。起床和吃饭,表现包身工恶劣的住宿、饮食条件;上班劳动,表现恶劣的劳动条件,两方面合在一起,构成了包身工地狱生活的全貌。参考答案:主要选取了三个场景:四点一刻,包身工清晨起身的情景;四点半,包身工吃饭的情景;五点钟,包身
6、工上班劳动的情景。以时间顺序来组织材料,课文中都有明显的时间提示。4.包身工过着怎样的悲惨生活?课文中有哪些提示?答案:居住的条件简陋、生活紧张、惩罚残酷、精神麻木、统治“严密”、饭食猪狗不如。作品通过一些细节的描写展现出来,如:七尺阔、十二尺深的工房楼下,横七竖八地躺满了十六七个“猪猫”。在充满了汗臭、粪臭和湿气的空气里面……四点一刻起床,四点半吃饭,五点钟上班,劳动十二个小吋……殴打、罚工钱、停生意、饿饭、吊起……浆糊一般的薄粥……里面是较少的釉米、锅焦、碎米和较多的乡下人用来喂猪的豆腐渣……“罐装的劳动力”……少女的“害羞”感迟钝。5.把第18段中描写“打杂的”虐待“芦柴棒”的主要动
7、词找出来,并体会它们的作用。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重要词语表现力的分析能力。分析重点词语的表现力,要结合具体的语境,体味出词语对描写对象的表达效果,对揭示文章中心主旨的揭示作用。参考答案:主要动词分别在第1句、第2句、第4句,分别是“摔”“踢”“泼”,表现了“打杂的”的凶狠。这一场面描写用词准确,文字紧凑,主次配合很好。这三个动词,一个比一个凶。“芦柴棒”突然的“跳”,衬托了“打杂的”凶,突出了芦柴棒受虐待的惨,最后老板娘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