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1776487
大小:121.50 KB
页数:15页
时间:2019-09-02
《申论批改范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申论批改范例——2011年国考副省级(2013-03-0110:25:41) (一)认真阅读“给定资料”,简要回答下面两题。(20分)第一题第1小题1.“给定资料4”写道:“黄河健康生命的主要表现形式就是‘三善’,即:‘善淤、善决、善徙’,这是一个为几千年历史所反复证明的基本事实。”请结合对这句话的理解,谈谈对黄河自身规律的认识。(10分)要求:简明、完整。不超过200字。【得分关键词】黄河自身规律表现为(三个字多余,可删去):容易淤积(1分)、容易决口(1分)、容易改道(1分)。主要是由于(建议改为“主要原因:”明确此处是阐明原因。)大量(此二字
2、可删除)泥沙淤积(1分)抬高了河道(这五个字不是得分点,也可删除)。因此(此处是提对策,建议改为“治理方法”,明确此处是在提对策。):(1)尊重黄河自然规律(1分),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1分)。(2)全面规划,统筹兼顾,标本兼治,综合治理。(3)变“堵”为疏,不能一味固堤防洪。(4)加强源头治理。退耕还草还林,恢复植被,保护生态环境,减少泥沙淤积,保持水土(“保持水土”,表意不完整,建议改为减少水土流失。)(1分)。(5)保护与开发并重。修建水库解决防洪问题。黄河这一规律既形成了华北大平原,孕育了中华文明(1分),又给人类带来了灾难和不幸(1分)
3、,反映了人与自然相互斗争,相互依存的辩证关系(此一句不是得分点,可以删除)。【本题得分】9分【问题与建议】您的答案分别阐述了黄河自身规律、原因、对策及影响,答案比较完整。能够分条分点作答,逻辑层次明显。但仍存在不足。一、语言不够简练。申论客观题作答,除特殊文体要求(如公文写作等)外,一般情况下可采用关键词作答法,即在表意明确全面的前提下,用必要的关联词将关键词连接成短语或短句组织成答案,尽量精简答案的字数。二、答题信息点覆盖不够全面。黄河“三善”的自然规律的成因,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原因。主观原因主要是人类活动,不当开发,缺乏环保意识等。您的答案缺
4、乏主观方面的原因,这是您失分的关键原因。三、逻辑顺序不当。本题是一道词句解释题。一般而言,词句解释首先要准确解释词句本身含义,然后阐述其原因和影响,最后提出对策。您的答案把“三善”自然规律的危害对策之后,逻辑顺序显得较为混乱。【考生答卷优化】一、黄河自身规律:容易淤积、容易决口、容易改道。二、规律产生主要原因:泥沙淤积。三、规律影响:1.形成了华北大平原,孕育了中华文明。2.给人类带来灾难和不幸。四、治理方法:全面规划,统筹兼顾,标本兼治,综合治理。1.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2.尊重黄河自然规律。3.保护生态环境,加强源头治理。退耕还草还林,恢复植
5、被,减少泥沙淤积和水土流失。【答题思路方法】本题是一道词句解释题。一般而言,词句解释题的答题步骤是:首先解释词句的基本含义,然后是其引申含义,隐身含义包括原因、影响等,最后如果字数允许,需要提出对策。就本题而言,首先要明确黄河“三善”的自然规律是什么,然后根据材料阐述“三善”自然规律形成的原因及其影响,最后就如何治理黄河简要提出对策。【答题过程演示】第一步:定位材料:材料4、材料5、材料6、材料7第二步:提取材料信息:材料4:从黄河的发育史上可知,在有人类之前的许多年,……黄河的生命非常健康,正处于它的蓬勃发育时期。在有了人类之后,黄河是三年两决口
6、,百年一改道。因此,若舍掉人类存续与黄河的相互关系,单就黄河本身而言,黄河健康生命的主要表现形式就是“三善”,即:“善淤、善决、善徙”,这是一个为几千年历史所反复证明的基本事实。——概括出黄河“三善”规律的原因:人类活动否则,也就不会有25万平方公里的华北大平原,而这恰是几亿中国人安身立命的根本。自1946年黄河水利委员会指导治黄以来,黄河伏秋大汛没有决口,可谓“三年安澜”;其后几十年固堤防洪成了治黄的主要手段,成绩很大,但代价也很大,其结果是黄河河床不断淤高,这为未来埋下了很大隐患。——概括出黄河“三善”规律的影响:造就了华北大平原,养育了中华民
7、族。在全国人民隆重纪念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治理黄河60周年之际,胡锦涛同志强调指出,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治理事关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60年来,人民治理黄河事业成就辉煌,但黄河的治理开发仍然任重道远,必须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全面规划,统筹兼顾,标本兼治,综合治理,加强统一管理和统一调度,进一步把黄河的事情办好,让黄河更好地造福中华民族。——摘抄黄河治理的原则方向: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摘抄黄河治理的具体措施:全民规划,统筹兼顾,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材料5安史之乱后,农牧界线又迅速北移到河套以北,
8、大片草原又变为农田,又一次加剧了水土侵蚀,黄河下游灾害增多。五代、两宋至元、明时期,农牧界线一直游移于陕北和内蒙古之间,直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