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十二__现代中国的经济建设

专题十二__现代中国的经济建设

ID:41767614

大小:50.67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9-01

专题十二__现代中国的经济建设_第1页
专题十二__现代中国的经济建设_第2页
专题十二__现代中国的经济建设_第3页
专题十二__现代中国的经济建设_第4页
专题十二__现代中国的经济建设_第5页
资源描述:

《专题十二__现代中国的经济建设》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高三历史二轮复习学案班级小组—姓名使用时间2015年—月—日编号10课题专题十二现代中国的经济建设编制人审核人学习目标与评价设计目标及要求识记理解应用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的过程及表现。新时期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容及成就。考点1—6训练理解:20年中国社会主义道路探索的启示。考点认识:“三农”问题、推进城市化进程;关注民生,构建和谐社会。考点重点难点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自学质疑案学生笔记学案内容【考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1)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2)十一届三中全会关

2、于改革开放的决策(3)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4)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复习线索]线索一:1949---1956年是新中国由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时期。这一时期也是中国现代化的时期。重大历史事件有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1949~1952年)、“一五”计划、社会主义三大改造(1953~1956年)等。线索二:1956—1976年是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时期。可分为两个阶段:一是全面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十年仃956-1966年);二是“文化大革命”的十年(1966-1976年)。主要历史事件有中共“大”、社会

3、主义建设的总路线、“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国民经济调整的“八字”方针、周恩来调整国民经济、1975年邓小平的全面整顿等。线索二:1978年至今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伟大战略的时期。这一时期是中国现代化建设逐步的时期。可分为两个阶段:第1页学案内容学生笔记一是改革开放的探索阶段(1978-1992年),主要是对改革开放建设道路的探索;二是改革开放的深化阶段(1992年至今),主要是对建立和完善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探索。这一时期的主要历史事件有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1992年的发表和目标的确立

4、等。【考点突破】考点1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1•过渡时期(1949-1956)①含义: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②三项举措:过渡时期总路线;“一五”计划;三大改造。③一个创举:社会主义改造,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和平赎买政策。④两个特点:优先发展重工业;社会主义建设(发展生产力)和改造(变革生产关系)并举。⑤三项成果:社会主义工业化基础初步建立;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建立;单一的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确立。2.曲折前进(1956〜1978)①一条主线: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前进。②两方面探索:有益探索:中共

5、八大;八字方针。探索失误: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文革”。③三个“一”:一个转变:工作重心由“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转到“以阶级斗争为纲”;一个错误:“左”倾错误恶性发展;一场浩劫:“文革”。④四个经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遵循客观规律;生产关系变革必须与生产力水平相适应;不照搬外国经验。3.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经济建设出现严重曲折的原因。(三维设计P102)考点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经济体制改革、对外开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三维设计pl03)2.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五个转变(三维设计P1

6、04)【拓展升华】1.建国后土地政策的四次调整: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人民公社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2•运用多元史观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三维设计P105)第2页训练提升案【专题训练】1•著名的上海申新纺织公司掌门人荣毅仁响应号召,接受社会主义改造。改造他的企业采用的主要形式是A.中外合资B.联产承包责任制C.私有化D.公私合营1.1956年7月,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试制的第一批国产解放牌载货汽车出厂,这激发了中国人民的建设热情。这一成就取得是因为A.重工业基础雄厚B.中共八大方针的指导C.“一五”计划的实行D.《论十大关系》的发表

7、3•深圳经济特区是我国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它曾创造了我国改革史的多个“第一”。“炒軌鱼”、打破“铁饭碗”就是其中的代表。“铁饭碗”形成于A.三大改造完成以后B.“大跃进”运动发起时C.建国初土地改革时D.改革开放的初期4•邓小平说:“我们过去一直搞计划经济,但多年的实践证明,在某种意义上说,只搞计划经济会束缚生产力的发展。”这可以解释A.国家实行国家资本主义的正确性B.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科学性C.人民公社化运动的不可行性D.“大跃进”运动的客观实在性5.据统计,1949〜1960年中国重工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由26.4%迅速上升至66.6%,

8、1961〜1966这一比值降至51%。这一比重下降的主要原因是A.“八字方针”的实施B.文革的破坏C.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推行D.自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