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 (上海卷)

2014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 (上海卷)

ID:41762544

大小:86.5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09-01

2014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 (上海卷)_第1页
2014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 (上海卷)_第2页
2014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 (上海卷)_第3页
2014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 (上海卷)_第4页
2014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 (上海卷)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4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 (上海卷)》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4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上海卷)语文试题考生注意:1、本考试设试卷和答题纸两部分,试卷包括试题与答题要求,所有答题必须涂(选择题)或写(非选择题)在答题纸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得分。2、答卷前,务必用钢笔或圆珠笔在答题纸正面清楚地填写姓名、准考证号,并将核对后的条形码贴在指定位置上,在答题纸反面清楚地填写姓名。3、答题纸与试卷在试卷编号上是一一对应的,答题时应特别注意,不能错位。4、答题时间150分钟。试题满分150分。一阅读8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1—6题。(18分)受众的新闻素养:能力和意愿①新闻作为一种媒体信息,本应有助于人们了解事

2、情的真相,如信息论的提出者香农就曾把信息定义为“不确定性的消除”,然而信息也会增加人们对真相认识的不确定性。尤其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如何摆脱这种困境?除了优化信息环境外,更现实的途径是提高受众的新闻素养。②在信息时代,批判性地解读和使用媒体信息应是社会成员的基本技能。为什么在今天要特别强调受众的“新闻素养”?这是由新闻的性质和当今新闻的发展趋势决定的。新闻是帮助公民自治的必要信息,和其他出于私人利益或兴趣而获得的信息不同,它关乎社会群体的公共利益,最终会影响私人生活。而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商业文化的介入、新闻发布门槛的降低,新闻与评论、娱乐、宣传的界线

3、不再像从前那样清晰,“准新闻”甚至“伪新闻”层出不穷。③新闻受众应该提高自己的新闻辨别能力,对不同来源的信息设置不同的警惕值,这样才能使自己变得明智。如何批判性地解读新闻?受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考虑:1.报道有无确切的来源?来源可靠吗?2.报道的内容完整吗?是否包含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原因、经过等要素?假如不完整,原因是什么?3.报道者提供了什么证据?这些证据是怎样检验或核实的?4.这则新闻除了报道事件外,是否还有其他意图?④有人认为受众都是愿意看到真相的,他们欠缺的仅仅是辨别能力,然而现实中相当多的受众首先欠缺的是寻求事实真相的意愿。如果说从前

4、的新闻受众在接收信息上缺乏自由的话,那么现在的新闻受众更多是被诱惑,把有限的时间用于关注娱乐新闻,而最危险的是在被抑制和被诱导中养成的对事实真相无所谓的态度。要么是“你知道了真相又能怎样”,要么是“根本就没有真相,一切都是阴谋”。前者导致老于世故地配合做戏,后者导致愤世嫉俗、拒绝相信一切。⑤还有一些人尽管有寻求事实真相的意愿,却习惯于把常识当成真相,或者以常识为标准来判断事件是否真实。□⑥我们生活的时代,受众越来越多地拥有制作和发布新闻的机会,所以,仅仅强调受众解读新闻的能力和追求真相的意愿其实是不够的,还应该提高受众参与新闻生产的能力,提高他们所生产的

5、新闻的质量。从新闻业的发展来看,无论对新闻受众还是对新闻工作者,这可能都有更大的价值。1.第①段加点词“困境”在文中指的是的状况。(2分)2.第④段从□□和□□两方面对新闻受众缺乏寻求真相的意愿进行了阐述。(2分)3.把下列语句组织起来填入第⑤段方框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3分)①把常识推上神坛,会走向主观先行和反智主义的极端。②其实常识并不意味着就是对事实真相的认识,③常识往往受到特定观点和具体经验的限制,因人而异、缺乏普遍性和稳定性,有时会遮蔽事实真相。④因此,有必要对常识保持警惕。⑤常识是在过去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能帮助我们迅速作出认知,提高判断

6、效率,在生活中必不可少。A.⑤③①②④B.②④①⑤③C.②①③⑤④D.⑤②③①④4.下列有关受众的“新闻素养”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提高受众的新闻素养能够优化新闻的信息环境。B.能够批判性地解读信息是受众重要的新闻素养。C.提高受众的新闻素养需要提高新闻的发布门槛。D.受众新闻素养的高低会影响当今新闻业的发展。5.联系全文,分析第⑥段的作用。(3分)6.根据第③段提供的解读新闻的方法,分析下面这则新闻报道。(5分)本报讯综合多家媒体报道,昨天傍晚6点半左右,本市西北上空出现不明飞行物,从出现到消失,持续了两分多钟。本报也收到了许多目击者发来

7、的照片。某市民用所带的Jason品牌最新型号手机拍摄了一组照片(见本报),色彩自然,画面清晰,为“不明飞行物”的研究提供了素材。(二)阅读下文,完成7—12题。(19分)宁静(美)西格德·F.奥尔森①时值拂晓之前,那是众鸟还没有开始啼鸣的一段沉静。湖泊轻轻地喘息着,像是还在睡梦之中,一起一落;依我看,它就像一块巨大的海绵将大地上所有的声音都吸了进去。那是宁静的时光——没有吹动树叶的风,没有泛起波浪的水,没有兽叫和鸟鸣。然而,我还是一如既往地倾听,绷紧了所有的神经去听——我也不知道听什么——只是试图捕捉到当黑暗离去时那一瞬间的意义。②孤身站在那里,我感到充

8、满活力,比以前任何时候都更为机警敏悟。一声喊叫或一个举动都会打破这短暂的静谧。这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