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原理期末复习

美学原理期末复习

ID:41736255

大小:59.26 KB

页数:27页

时间:2019-08-31

美学原理期末复习_第1页
美学原理期末复习_第2页
美学原理期末复习_第3页
美学原理期末复习_第4页
美学原理期末复习_第5页
资源描述:

《美学原理期末复习》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美学原理》期末复习提纲使用教材:彭锋《美学导论》;复旦大学出版社第一章、美学1、是由德国哲学家鲍姆嘉通于18世纪提出,柏拉图:“美是难的”来结束关于“美本身”的讨论希庇阿斯:美就是美的理念。柏拉图:美是理念。2、本质主义美学的解构其一,定义可能遮蔽丰富的现象。其二,美的觉知源自审美态度。其三,分析美学对本质主义定义的取消。3、审美态度、审美价值、审美经验、审美对象4、感性认识的科学:鲍姆嘉通区分了两种认识形式:一种是明确的理性认识,一种是明晰的感性认识。5、康德《判断力批判》美的分析崇高分析趣味判断(四原则):不关利害(迎客松)无概念的普遍有效性无目的的合目的

2、性(太阳照耀)无规律的合规律性(天才为人类艺术立法)6、艺术哲学(黑格尔)法国人把美学称作“艺术理论”,英国人把美学叫做“艺术批判”,只有德国人是唯一使用“美学”这个词汇而且把它理解清楚了的。总之,其实真正适合我们这门科学的名词应该是艺术的哲学,更加准确地说,是美的艺术的哲学。7、艺术:普遍性特殊性和个别性的统一普遍性一般的世界情况,人物所由产生的社会时代背景;特殊性“情境”,即引起人物行动的“机缘”;个别性“情致”,即一般的世界情况在个别人物身上形成的主观情绪,它是引起人物行动的内因8、美学的意义为什么要学习美学:从人生修养方面来看:①、物质生活的需求②、精神

3、牛活的需求(审美体验、纯理论思考)怎样学习美学:1・2.3.4.锻炼和提高自己的理论思维的能力。丰富艺术欣赏经验,系统学习艺术史知识。立足于中国文化。注重美学与人生的联系。第二章美与审美对象一、美论及其解构1、美在比例狭义的理解认为存在一种美的比例,比如黄金分割比例,任何美的事物都符合这种比例,不符合这种比例的就不美广义的理解认为不管符合何种比例的事物都是美的,比如八度和声的比例是1:2,五度和声的比例是2:3,四度和声的比例是3:4等等。如果存在无数的比例,而事物的美丑关键在于是否符合适当的比例,那么这种表述就可以简化为”美在适当“,事实上美学史上的确有不少人

4、主张美在适当。2、美在和谐和谐包含对立统一或者多样统一的意思。和谐既不是单纯的相反,也不少单纯的同一,而是多样统一。这个定义屮又如何去说两个相反的事物达成了统一?这也产生了困难。3、美在适当/效用(举例:猫头鹰的作用很美而表面却很丑,在于依据他的标准)苏格拉底:美不是客观事物的一种属性,而是客观事物对人的效用关系。一方面,任何对象的美,都取决于它能否适用于其目的,因此具有相对性。另一方面,美的效用又來自神的安排,因而具有绝对性。但“美在适用”也有这样那样的缺陷:①按照适者生存的原理,所有存在的事物都是美的,因为他们都符合其自身的目的。如果一个美的定义最终导致所有

5、的事物都美的,这个定义就没有任何意义。②符合使用者的目的的事物,与其说是美的,不如书说是有用的。有用的并不一定就是美,美的也并不一定有用。二、现象学美学1、审美态度:①、静观者的方式:静观,排斥日常的情感和理性,在人与物的相遇中融入美的意境。②、表现者的方式(在意象屮呈现审美意象):主题在审美静观中介入对彖、完善对象,对象在呈现中展示感性、体现价值③、担保者的方式:审美对象的客观性要求、并提升着主体作为类的普遍性,所以需要主体的趋同性担保。2、审美对象说:①、萨特:“知觉”与“想象”、“意识对象”萨特认为审美对象是一种非现实的“想象”对象。这种“想象”既不同于对

6、象直接遭遇的“感知”,也不同于借助图像指向对象的“像想”。感知和像想都是被动的,只有想象是主动的。我们能够掌握对象意味着我们拥有了占有对象的自由。审美意识跟其他意识之间的垂要区别就在于审美意识是一种拥有自由的、主动的想象。对彖要成为我们想彖的对彖,称为我们自由掌握的对象,就必须是一种“非现实”,是一种“虚无”。②、英伽登:纯粹的意向性对象。审美对象是一个包含许多层面的复合性的意向性对象,因为只有用多层面的复合形式,才能解决所谓的“非此即彼”的问题,即审美对象既是现实的存在又是观念的存在,既是现实的物质乂是非现实的意义,而不像生活中的事物那样是非此即彼的。③、杜夫

7、海纳:“感性对象”“灿烂的感性”所谓事物的真身,就是在我们的感知屮直接呈现的事物,是活泼泼的感性对彖。艺术作品与审美对象之间的区别在于非感性对象与感性对象之间的区别,未进入审美经验中的艺术作品是非感性的存在,进入审美经验中的艺术作品是感性的存在。在杜夫海纳看来,审美对象就是这种感性,或者说“一种感性要素的聚结”、“感性的顶峰”、“灿烂的感性”。四、中国古典美学1、心理学:意彖、郑板桥:胸屮之竹。王履画华山:第一种,不出门模仿别人的绘画,“手中之竹”,无形也无意。第二种,登华山绘画,“眼中之竹”,有形但无意。第三种,不断存想,深思熟虑,怵然得意作画,“胸中之竹”,

8、意的捕捉2、现象学:王夫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