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城市的窄街道_小街区系统

试论城市的窄街道_小街区系统

ID:4171726

大小:1.87 MB

页数:10页

时间:2017-11-29

试论城市的窄街道_小街区系统_第1页
试论城市的窄街道_小街区系统_第2页
试论城市的窄街道_小街区系统_第3页
试论城市的窄街道_小街区系统_第4页
试论城市的窄街道_小街区系统_第5页
资源描述:

《试论城市的窄街道_小街区系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1试论城市的窄街道、小街区系统伍学进摘要:汽车时代的到来,曾经集商业、休闲、集会、交流与交通等复合功能于一体的传统街道,被分裂为“街”和“道”,且不断地向“道”的功能倾斜。城市化的扩张,道路越修越宽,街道越来越长,街区越来越大,而城市却越来越背离宜居性。构建新型的窄街道、小街区系统,形成高密度交通网络,是建设宜居性城市的重要措施。本文通过街道的行为理论、中心理论和多样性理论等“街”“道”合一理论的阐述,探讨了城市宽街道、大街区向新型窄街道、小街区系统转型的主要内涵、基本策略及法律保障等问题。关键词:街道街区宜居性城市2005

2、年,我国首次启用“宜居城市”概念,标志着我国城市发展的第三大城市理想——“以人为本”①的“宜居城市”时代的开始。据报道,“十一五”规划中,我国已有100多个城市将“宜居城市”列为②发展目标。2007年,我国出台了《宜居城市科学评价标准》。该标准用社会文明、经济富裕、环境优美、资源承载、生活便宜、公共安全等六个方面、近百个量化指标,评价一个城市的适宜性程度。将“宜居性”作为城市建设、经营、发展的目标,是科学发展观在城市科学领域的具体体现,是西方先进的城市科学理论在我国城市规划、建设领域的运用与创新。简·雅各布斯说过:如果一个城

3、市的街道看上去很有意识,那这个城市也会显得很有意思;如果一个城市的街道看上去很单调乏味,那这个城市也会非③常单调乏味。今天的城市,可能就是早期的长条型或十字型街道发展、演化而成。因此,从空间的角度,城市起源于街道,街道是城市的“根”。街道自古以来是西方城市的中心。街道的宜居性是城市宜居性的重要指标。街道的宜居性研究,是城市宜居性研究的重要课题。1前汽车时代的街道工业革命之前的漫长岁月,由于交通工具尚不足以对人的步行产生威胁,街道总体上讲属于人本化的空间。人们可以在街道上买卖、聚会和游玩,人们穿越街道,无论是步行、策马还是坐人

4、力车,均不必要太过紧张,相反,有闲暇余裕欣赏街旁景象,感受街上气息。不过,由于经济水平、社会基础、人文与自然环境的差异,不同的历史时期,中外街道的内涵、形式与承载的功能均有不同的表现。1.1古代西方的街道古代西方城市的街道始终集商业、休闲、集会、交流和交通于一体。其历史演变表现出一种以“民”为主和以“官”为主的交替发展。古希腊(公元前12世纪到公元前2世纪)以雅典卫城(HolyLand)为代表的城邦,用方格网划分街坊,贫富住户混住在同一街区,街道、柱、廊合围的半公共场所和作为街道延伸的城市广场空间,是1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

5、基地重大项目(编号:05JJD2H232)3570市民日常生活的重要场所,也是人们从事体育、音乐会和演说等的公共空间。在街道等公共场所进行信息交流和发展个性,促使平等、自由意识的增长,是古希腊人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古希腊的城邦的街道生活洋溢着一种活力和公共精神,是以“民”为主的典范。古罗马的罗马帝国时期(公元前30--476),城市街道空间某种程度上成为了统治者宣扬功绩的一种工具,铜像、凯旋门、纪功柱等成为街道公共空间秩序组织的主体,形成宏伟壮观、明朗有序的城市空间轴线体系体系,公共浴池、斗兽场、宫殿、剧场和府邸等

6、享受性建筑,尽显气派和奢华。街道展示以“官”(当时的奴隶主阶层)为主、忽视了城市为大多数普通人服务的宗旨,城市街道也失去了应有的活力。欧洲中世纪的后期(公元10世纪至13世纪),城市的街道公共空间与建筑彰显了以“民”为主的宜居性与亲和力:广场的规模和尺度适合于所在的城市社区,蜿蜒曲折、宽窄多变的街道,丰富了单调、狭长的街景,形成许多自然、别致的城市公共节点空间,具有良好的视觉、空间感和尺度的连续性,给步行于城市的人们以动态、多变、有趣的视觉享受与心理体验。④公元14-15世纪席卷欧洲的文艺复兴运动,通过“人的发现和世界的发现

7、”。对宗教思想有了比较客观的认识,对人性、人的价值与尊严等人文主义思想注入了新的活力,也带来了城市文化精神的巨大的革新。正是由于强调人为规划、设计理性的规律,中世纪后期所崇尚的自然主义、宜人尺度的城市街道被放弃,于16-17世纪产生了以“官”(教皇、贵族和新兴资产阶级等上流社会阶层)为主的巴罗克风格(Baroque)。1.2古代中国的街道我国城市的传统街道的历史演变可以简单地以北宋为界划分为两个阶段:北宋以前的城市,主要体现的是军事防御功能和君王统治权威,“市里(坊)制”是城市规划的基本特点,商业活动只能在规定的时间、限定的

8、地点——“市”里进行,坊与坊之间形成的一字街或十字街,冷冷清清,没有生机和活力;直到北宋中期,由于手工业和小商业的发展,市里(坊)制的封闭型街道空间才由松动、裂变走向开放。拆除里墙,市肆入坊,街道的逐渐成为交通、居住、商业、集会等复合型城市公共空间。清明上河图的汴梁、姑苏繁华图的苏州城,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