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1715731
大小:111.8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9-08-30
《湖南省雅礼中学2019届高三月考试卷(二)语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湖南省雅礼中学2019届高三月考试卷(二)语文本试卷共四道大题,22道小题,满分150分。吋量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36分)O(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创作与理论相矛盾是常见的,矛盾长期积累不得解脱,理论与实践的脫节也是常见的。严羽早就说过“诗有别趣,非关理也”。但是,诗和理究竟是怎么样个“非关”法呢?经过上百年的积累,偏于感性的诗话词话在情与理之间凝聚出一个新范畴一一“痂”,构建成“理(背理)一一痴一一情”的逻辑构架,这是中国抒情理念的一大突破,也是诗词欣赏对中国古典诗学,乃至世界诗学的一大贡献。最初,明邓云霄在《冷邸小言》中提出这
2、个范畴时,还飘浮在“怪”“癫”等话语中:“诗家贵有怪语。怪语与癫语、痴语相类而兴象不同。李太白云:我且为君槌碎黄鹤楼,君亦为吾倒却鹦鹉洲。此真团造天地手段。”后來逐渐集中到“痴”上:“诗语有入痴境,方令人颐解而心醉。如,微雨夜來过,不知春草生。此等景非由人力。”这里所谓痴(怪、癫)所揭示的是情感与理性逻辑相背,黄鹤楼槌Z既不能碎,其碎Z后果可怕,说微雨不知春草生长,似乎本该有知.其间因果皆不合现实之理性逻辑。于实用理性观之为“怪”为“癫”,但于诗恰恰十分动人。为什么呢?明钟惺、谭元春《唐诗归》卷十三谭评唐万楚《题情人药栏》口:“思深而奇,情苦而媚。此诗骂草,后诗托花;可谓有情痴矣,不痴
3、不可为悄。”这样就把“痴”和悄的关系联系起来了:痴语之所以动人,就是因为它强化了感情。感情并不就是诗,直接把感情写在纸上可能很粗糙、很不雅、很煞风景,甚至可能闹笑话。要让感情变成诗,就要进入“痴”(背理)的境界。“痴”的本质是“情痴”。“痴”的境界特点,第一,就是超越理性的“真”进入假定的境界,想象的境界。不管是槌楼还是骂草,都是不现实的、假定的境界。这在理论上就补正了一些把真绝对化的理论。绝对的真不是诗,为了真实表达情感,就要进入假定的想象。真假互补,虚实相生。如清焦袁熹《此木轩论诗汇编》所说:“如梦如痴,诗家三昧。”恰恰是这种“如梦”的假定境界,才可能有诗。又如清黄生《-木堂诗塵》
4、卷一说:“极世间痴绝之事,不妨形之于言,此之谓诗思。以无为有,以虚为实,以假为真。”清刘宏煦在《唐诗真趣编》中说得更坚决:“写来绝痴、绝真。”进入假定境界,才能达到最真的最高的“绝真”境界。这个痴惰观念的影响还超出了诗歌,甚至达到小说创作领域,至少可能启发了曹雪芹,使他在《红楼梦》中把贾宝玉的情感逻辑定性为“情痴”(“情种”)。第二,只有进入境界,情感才能从理性逻辑和功利价值的节制中解脱出来。黄生在同一文章中所说“灵心妙舌,每出人常理之外,此之谓诗趣”,就是痴的逻辑超越了理性逻辑,才有诗的趣味。清吴修坞《唐诗续评〉卷三把痴作为诗的入门:“语不痴不足以为诗。”清贺裳《载酒园诗话>卷一评王
5、某《闺怨》“昨來频梦见,夫婿莫应知”说,“情痴语也,情不痴不深”,也就是只有达到痴的程度,感情才会深刻,甚至是“痴而入妙”。这个“痴而入妙'和和无理而妙相得益彰,应该是中国诗歌鉴赏史上的重大发明,在当时影响颇犬,就连袁枚都反复阐释,将之推向极端:“诗情愈痴愈妙。”与西方诗论相比,其睿智有过之而无不及。这个“以痴为美”的中国诗学命题,可惜一直没有得到充分阐释。“痴”这个中国式话语的构成,经历了上百年,显示了中国诗论家的天才,完全不亚于莎士比亚把诗人、情人和疯子相提并论。莎士比亚在《仲夏夜之梦》第五幕第一场中借希波吕特之口这样说:“痴子、情人和诗人都是幻想的产儿。”莎氏的意思不过就是说诗人
6、有时有疯语.疯语当然超越了理性,近于狂,狂之极端可能失之于暴;而我国的“痴语”超越理性,却不近于暴,更近于迷(痴迷)。痴迷者,在逻辑上执于一端也,专注而且持久,近于迷醉。痂迷,迷醉,相比于狂暴,更有东方的委婉。清谭献就在《谭评词辨》中阐述了“痴语”中的“温厚”。莎士比亚以痴为美的话语天下流传,而我国以痴为美的命题却鲜为人知。这不但是弱势文化的悲哀,也是我们对民族文化不白信的结果。(摘自孙绍振《古典诗歌中的情理矛盾和“痴”的范畴》)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中国诗论提出一个新范畴“痴”,建构一个“理(背理)一一痴一一情”的逻辑构架,突破了中国文学传统的抒情
7、理念。B“痴”于理性而言就是“怪”“癫”,不合常理,荒诞不经;于诗歌而言则是形象鲜明,强化情感,生动感人。C诗人创作时,唯有进入痴的境界,情感才能超越理性逻辑和功利价值,才能写出充满趣味的诗歌。D.西方疯语和中国痴语相比,两者均超越理性,饱含感情。不同在于前者接近疯狂,可能失之狂暴;后者接近痴迷,内含委婉、温厚。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八第一自然段从情理矛盾的角度提出“痴”的概念,构建全新的抒情理念,为后文论述张本。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