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教育的理论建构

生命教育的理论建构

ID:41707084

大小:58.51 KB

页数:22页

时间:2019-08-30

生命教育的理论建构_第1页
生命教育的理论建构_第2页
生命教育的理论建构_第3页
生命教育的理论建构_第4页
生命教育的理论建构_第5页
资源描述:

《生命教育的理论建构》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生命教育的理論建構輔仁大學哲學系教授黎建球壹、大綱一、前言二、生命的組成(一)生命的發生(二)生命的組成因素三、生命的哲學(一)生命的內含(二)生命的目的四、生命的教育(一)生命教育的外在基礎(二)生命教育的內在基礎五、結論貳、摘要生命教育是這幾年在我國提倡的一種整合性教育,它的目的是關注整個的教育體系要有生命力,它要求不但在制度上、教育的歷程上、且在教者及教者的內含上,都必須把受教者當一個有知情意位格的主體予以尊重,同時在教學的效果上,必須達到受教者對一己生命的學習,從瞭解生命、尊重生命、愛護生命到發展生命的

2、意義與價值,使個人成為這個世界上,頂天立地、懷抱理想、能實踐愛心的人。因此,生命教育的哲學基礎,是建立在對生命意義與價值的探索與體會上;而生命教育的實踐,則在利用各種教學工具,營造各種環境,使受教者能有效的去實踐生命的精神,以培養具有社會實踐力習慣的國民。參、關鍵字生命、教育、哲學、人生、意義、價值、基礎、目的。一、前言生命教育(LifeEducation)】在教育史上並不是一個新名詞,在哲學史上更是一個已經歷了上千年的科目。在希臘哲學最興旺的時期(西元前六世紀到三世紀之間),已有一種普遍的趨勢,就是對宇宙、生

3、命及人的關懷2,因此當蘇格拉底(Socrates469-399B.C.)彳為了追求真理獻出自己的生命時,生命教育實際上已是當時最熱鬥的課題了自然更是蘇格拉底及柏拉圖(Plato427-347B.C.)°的重要課題了。到了亞里士多德(AristotlesofStagira384-322B.C.)更以”吾愛吾師、吾更愛真理兀中的追求真理為其人生的目標。他們及其後來的教育哲學家們都以為生命教育的基礎在生命6,生命的表現雖可以由教育的原理誘發,但教育及誘發出對生命的內在及其意義的基礎,則是來自於一種無上的價值了,由於價

4、值的根源並不祗是因為來自於人之所欲,人之所欲雖可以有:有價值、無價值甚至無所謂價值的區分',但生命的發生卻非由人1在哲學史上或教育史上有關生命的課題有許多不同的標題,如:人生哲學(ThePhilosophyofLife)、生命哲學(LifePhilosophyorPhilosophyofLife)價值哲學(ThePhilosophyofvalue)、倫理學(Ethics)、道德教育(MoralEducationorTheEducationofMoral)、生死教育(LifeEducationorTheEduca

5、tionAboutLifeandDeath)、終極關懷(UltimateConcern)等等名詞雖有不同但所牽引的核心都是以人的生命為內含2一般哲學史課本將蘇格拉底前的哲學分成三個時期:1、對事物存有的探討(600-450B.C.)、2、對變化與轉變的探討(ca500-370B.C.)、3、對既有探討的懷疑性批判(450-350B.C.),請參見Copleston著AHistoryofPhilosophy(有中文譯本黎明文化公司出版)。3蘇搭拉底在西元前399年時因強調自己的實踐哲學及方法,堅持他對真理及神聖的

6、態度,終於被控褻瀆神明、煽動青年、危害民眾、傳播迷信而被判處死刑,雖然他的朋友及學生勸他逃跑,但因他深信來生,服從真理,而從容就死。他在死前,有一段辯護辭,充分說明他的精神,他說:「雅典市民,我愛你們,同時也尊重你們,也更聽你們的話,但是我更要聽神的話。只要我一息尚存,我就不會停止追求真理,並且也勸告你們以及告訴你們追求真理的方法。」見柏拉圖對話錄Criton420歲時成為蘇格拉底的學生(在此之前他已認得蘇氏)。蘇氏受審時,他在場,他和許多朋友曾勸蘇氏為免死刑,可將罰金由一米納(Minee)加到三十米納,但蘇氏

7、未接受。蘇氏受死時(399B.C),他因病未在場。從此以後他就以宣揚正義和平與愛建立理想國為他的目標。見柏拉圖對話錄Criton5亞里士多德對他老師柏拉圖最主要的意見,是來自於對靈魂論的看法,他不贊成輪迴說,更反對由此產生的知識論中所謂的先天觀念說。6從亞里士多徳之後的西方哲學在經歷了中世哲學及近現代哲學之後,對生命的發生及內容雖有不同的說法,但對生命的重視卻是一致的。而中國的哲學對生命更是看重,像孔子所謂的「死有重於泰lLj、有輕於鴻毛」的說法,更是這種看法的代表。7所謂無上的價值,乃是一種非由人所能隨意決定

8、或更改的觀點,這種觀點乃是基於人的共通特徵及普遍的需求而為人所共信,從蘇格拉底到耶穌基督到孟徳斯鳩到盧梭,及東方的儒者,求佛者都是樣以為,都這樣相信,都這樣實踐。8近代學術的發展傾向於價值中立說,以為任何的學術都不應有事先或事從的價值判斷,以免影所能決定,如果生命的發生全可由人所決定,則人生命的短長自然亦可由人所決定,如此人不但成了人自己的主人,甚至還可以因為自己生命的意志或力量比他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