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169600
大小:2.67 MB
页数:2页
时间:2017-11-29
《气候暖化,救救地球——刘雅章教授专访》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氣候暖化,救救地球──劉雅章教授專訪文/校園記者陳曉暉近年來,隨著媒體報導的增多,加上自然災害頻生,令大家關切地球氣候的改變。諾貝爾委員會決定將2007年度的和平獎頒予美國前總統戈爾,以及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ntergovernmentalPanelonClimateChange,IPCC),以表揚他們對氣候變化問題的努力,並喚醒大家對全球暖化問題的重視。在IPCC中有一位聯合校友,一直為氣候問題努力,他就是本文的專訪對象──劉雅章教授。進行自我修復。」即使生物可以進化適應氣候改變,但要在數百年間面對這麼巨幅的�變,「很多
2、生態系統是很難適應的。」解決爭議 還待全球合作 全球合作解決環境、氣候問題,南極臭氧洞是一個成功的例子。自上世紀六七十年代起人類廣泛使用一種常見於雪種、壓縮噴霧和工業浴劑的氯氟碳化合物(CFC),在八十年代發現會破壞臭氧分子。這種化合物並非自然界產物,當它升上空氣中可以停留過百年,長期破壞臭氧層。於是各國在1987年簽署《滿地可協議書》,停用CFC,成功控制對自然環境的破壞。劉教授認為這是環境科學的一個成功例子:「科學家的驗證找出原因,繼而影響各國政府,全球共同採取措施解決問題。今日CFC已經被完全取代,衛星探測已顯示臭氧洞已�始日漸
3、縮小。」 但溫室問題對全球的影響太廣泛,涉及各國的政治和經濟�益,推行減排受阻之餘,也產生很多爭議。劉教授表示,最顯著的紛爭,就是已發展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對減少排放溫室氣體的要求程度不同。「已發達國家在工業革命以來已對環境造成大破壞。今日在減排的同時,要求全劉雅章教授攝於美國普林斯頓大學辦公室內。世界各國,尤其是發展中國家立刻跟從減排,其實有點不公平。」除了一刀切要求全球各國減排以外,另一個主張 劉雅章教授是聯合書院物理系1974年的畢業生,是地就是容許發展中國家在數十年內暫緩執行,待其科技和經球大氣科學的專家,現在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大
4、氣海洋研究濟力量提升時,才�始實行減排。「兩個方案都在2100年院課程和美國國家海洋大氣總署從事有關氣候和海氣交互全球碳排放量達至合理的減排水平,而後者因為照顧到不作用方面的教學和研究工作,並參與聯合國環境計劃和世同地區的經濟需求而較受發展中國家歡迎。」界氣象組織合辦的IPCC的工作,就全球氣候變化的技術和社會層面,向世界提供客觀而具透明度的建議。 控制溫室效應是一個長遠的的宏大計劃,因此有時為了目前的�益或會被忽略。如果減排勢必影響國家經濟和暖化問題 迫在眉睫重要工業的�益,政治家或政客為了選票,很少會提出和 溫室效應是引起氣候變
5、化的主因之一,相信大家絕對支持這些措施。而減排對經濟的影響,更是決定成敗的關不會陌生,它對人類影響十分廣泛,從居住環境到全球生鍵之一。「要能令工商業和社會各界願意跟隨政府減排指態,更涉及政治及經濟問題。「溫室效應和全球變暖是科標,提供經濟誘因是很重要的。」劉教授亦以中大校園的學上一個急切問題,已經引起全球各國的高度注視,它是宿舍為例:「現在書院宿舍都裝設有太陽能熱水系統,這二十一世紀人類面對最嚴重的問題之一。」劉教授�宗明是一個既能節約�支,也實在地支持環保,減低燃燒石化義地指出氣候變化問題的嚴重性和受重視程度:「它不但燃料的好例子。」
6、假如能令工業界了解推行減排措施,能受科學家注意,近年如聯合國和G8等世界性的高峰會議夠有更佳能源效益和提升�潤,並獲得政府的資助減稅等中,溫室效應都是一項最優先的議題。」優待政策,會受業界支持。 人類活動對氣候的影響可謂已超過地球所能承受的尺 新科技的發展使人類生活得更環保。在過去的時代,度。根據現有紀錄,自從工業革命以來,平均氣溫已上升科技發展從各方面影響地球環境,改變氣候,但當人類了約攝氏零點五至零點七度,這個升溫的速度是地球幾十萬解到其危害後,研究新科技則能進行補救,改變舊環境。年來從未見過的溫度升幅。「地球大氣一直有不規則的
7、變「在政治及經濟角度,新科技的出現,例如太陽能和核能化,亦有它的周期性轉變,但在時間尺度而言,這些自然發電、更有效率的機器和引擎系統、新式運輸設備等等,的變化都是歷時數萬至數十萬年的事。」劉教授表示,從這些發明都一方面控制成本,一方面降低了對環境的破南極冰芯可以獲得近六十萬年的氣候資料,現在的情況是壞。在科技方面的經濟誘因,可以促使工商業界樂意採用獨一無二的:「這二百年來的急劇升溫,地球根本來不及更有效更環保的設備,跟隨減排指標。」氣候暖化,救救地球──劉雅章教授專訪04感。「你要聆聽發自內心的聲音,這是真我的表現。」劉教授說。 雖然
8、劉教授現在長時間身在美國工作,但他卻仍然心繫香港這個自己出生和成長的地方,只要有空閒,他都想多了解香港、中大的情況。「三十年前,我在華盛頓大學畢業往普林斯頓,臨別時有一位好友在我的紀念冊上寫上『毋忘中國』,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